, ,
(1.長春市中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2;2.宜春學院 醫(yī)學院,江蘇 宜春 336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為主要癥狀,一般好發(fā)部位為L4~5和L5~S1之椎間盤[1],筆者采用溫針結合推拿治療57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57例均系門診患者,均經CT或MRI檢查確診,男30例,女27例;年齡19~65歲,平均42歲;突出部位: L4~5椎間盤突出22例,L5~S1椎間盤突出27例,L4~5、L5~S1雙間隙突出8例;病程最短3 d,最長5年,平均為10.45個月;5例為外傷所致,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勞損史;57例患者無馬尾神經綜合征。
2.2 方法
2.2.1 針法 配穴均施以瀉法,阿是穴則采用“恢刺”法,其余主穴隨證補瀉施治。穴位常規(guī)消毒,取1~3寸毫針進行治療,針柄裝上一段艾條(1~2 cm),然后點燃行溫針灸,留針30 min。
2.2.2 推拿 第一步:以放松類手法為主,緩解局部肌肉的緊張,運用按、壓、揉、推、滾5個輕手法。按法:患者俯臥床上,術者立其身旁,以大魚際沿其脊柱兩旁足太陽膀胱經之第2條經線,自上而下按至腰骶部,連續(xù)2次。壓法:術者兩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自T1沿督脈向下按至腰骶部。揉法:術者單手張開虎口,拇指與中指分別于兩側腎俞穴,輕輕顫動,逐漸用力。推法:術者以兩手大魚際自腰部中線向左右側分推。滾法:術者用掌指關節(jié)的突出部著力于施術部位上,沿背部足太陽膀胱經兩條經線及督脈自上而下的滾動(腰部著力),直至下肢(患側)跟部,反復2次;第二步:運用搖、抖、搬、盤、運5個重手法[1]。
針刺完畢,局部手法為主循經進行推拿25~30 min,術者站在患者俯臥位的左側,運用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穩(wěn)而且準的手法,循序漸進的施術。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1療程結束評價療效。治療期間囑患者慎勞、保暖、多休息。凡高血壓、出血性疾病、脊柱疾病、妊娠、月經期者禁施本法。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治愈:腰腿痛癥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腰腿痛癥狀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接近70度,基本恢復工作;有效:癥狀部分消失,活動輕度受限,可做較輕的工作;無效:經一個療程治療無效者,癥狀體征均無改善,不能擔任工作。
3.2 結果 治愈11例,顯效24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2%。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yī)“腰痛”“痹證”范疇,其病機為氣血瘀滯不通,或風寒、濕邪郁阻經絡,“不通則痛”。治以活血化瘀,散寒通絡。筆者采用“恢刺”法直接針刺病變部位,局部得氣,氣至病所,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的作用,通過針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恢刺”法主要適用于筋脈拘急所致的筋痹??;同時配合溫針灸,通過溫熱效應,達到更好的散寒通絡化瘀之功。推拿治療的主要作用為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和滑利關節(jié)[4]。同時囑患者注意勞逸結合、腰部保暖及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以減少疾病復發(fā)。
[1]俞大方.推拿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125.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2.
[3]高鳳霞,劉柏齡.針灸配合超聲電導靶向經皮給藥手法治療腰間盤突出癥[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3(3):56.
[4]曹仁發(fā).中醫(yī)推拿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