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靜 婁安華 李紅艷
[摘要] 目的:了解嬰幼兒生理發(fā)育特點,有針對性地在硬膜外麻醉穿刺期間進行護理支持,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方法:對133例嬰幼兒的硬膜外麻醉進行回顧性總結(jié)。結(jié)果:133例嬰幼兒在硬膜外麻醉過程中均無意外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結(jié)論:嬰幼兒在麻醉期不配合,易躁動,手術室護士在麻醉師進行硬膜外穿刺時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支持,才能減少和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患兒的安全。
[關鍵詞] 嬰幼兒;硬膜外麻醉;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3(c)-097-01
嬰幼兒是指從出生后到3歲的兒童,其中嬰兒是指從出生到1歲,包括從出生到28天的新生兒,幼兒是指1~3歲的兒童。嬰幼兒在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與成人有著巨大的差異,如肺泡、心肌結(jié)構(gòu)發(fā)育都不完善,耐受麻醉力差。脊椎間隙相對較小,脊神經(jīng)、鞘膜相對較薄,硬膜外麻醉時麻醉作用出現(xiàn)早,麻醉平面也容易升高。因此,手術室護士在麻醉期間必須準備充分,精力集中,嚴密觀察,隨時對麻醉做好護理支持,確保患兒的安全。
1臨床資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手術室共進行133例嬰幼兒硬膜外麻醉,年齡出生后1~30 d 5例,1個月~1歲49例,1~3歲79例。其中,女性47名,男性86名。
2麻醉前的準備
包括:①協(xié)助麻醉師檢查麻醉機的性能,備好型號適宜的氣管導管、面罩、喉鏡、牙墊、氣囊及急救藥物,防止麻醉過程中發(fā)生意外。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基礎麻醉用藥后會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發(fā)生喉及支氣管痙攣,麻醉前應準備好吸引器,細吸痰管、小兒肩墊。③建立靜脈通道,連接推藥用的三通接頭及微量泵延長管,有利于靜脈給藥與搶救用藥并保持循環(huán)功能的穩(wěn)定。④協(xié)助擺放麻醉體位,并站在患兒的面?zhèn)染S持固定體位,防止躁動及墜床。⑤穿刺時隨時觀察患兒的面色、表情、呼吸及脈搏的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麻醉醫(yī)師并配合搶救。
3穿刺中的護理
3.1基礎麻醉下穿刺體位的擺放及配合
嬰幼兒多無自制力或自制力較差,在進行硬膜外穿刺前行基礎麻醉,使患兒在睡眠、肌肉松弛的狀態(tài)下進行硬膜外穿刺。這就需要護士熟練掌握體位擺放原則和方法。在穿刺過程中既不影響患兒的呼吸、循環(huán)功能,又能保證麻醉穿刺穩(wěn)固的需要。由于嬰幼兒身體、組織柔嫩,而黃韌帶富有彈性,穿刺針到達硬膜外腔后有明顯的落空感,使穿刺針相對固定而挺直。在穿刺時,隨著穿刺的擠壓,脊柱向腹側(cè)彎曲,這就需要支持護士在術者穿刺時維持對應的原體位。此時可用扶患兒雙膝的手輕輕頂住患兒腹部,但要求一定不能推患兒,也就是體位固定不能移動。因嬰幼兒從皮膚到硬膜外腔的距離僅有0.6~1 cm,所以,需要配合護士有豐富的經(jīng)驗,穿刺時既要維持住原體位,同時又要隨時觀察穿刺的深度,“感覺”有落空感時要立即停止用力。在協(xié)助新生兒硬膜外麻醉時,一定要等藥物全部推完,拔出針后才能將手放松患兒,不要急于貼針孔敷料而使患兒扭動,造成穿刺針脫落。
3.2全麻氣管插管下穿刺體位的擺放及配合
氣管內(nèi)插管+硬膜外麻醉的復合麻醉,是便于管理和安全穩(wěn)定的麻醉方法。對于一般情況較差或行開胸手術的患兒,往往先進行插管全麻,然后再進行硬膜外穿刺。給此類患兒穿刺時,既不要讓患兒頭前屈,也不能后仰,使氣管插管保持平直以保持正常呼吸。否則可能導致導管位置過深或脫出。由于患兒已行全麻插管,此時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自制簡易呼吸囊保留自主呼吸的患兒,要注意呼吸囊的起伏波動情況;使用呼吸機的患兒,要注意呼吸機的工作狀況。同時要注意觀察有無脫管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1]。
3.3對腹脹患兒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當新生兒腹部膨隆明顯(例如巨結(jié)腸危象患者),此類患者往往腹脹明顯甚至腹部皮膚發(fā)亮,這時輕微的擠壓都可造成嘔吐或呼吸困難。配合硬膜外麻醉操作時應注意使新生兒雙膝彎曲,貼近腹部時要適度,維持穿刺體位,將脊柱固定即可。此時可將患兒肩及臀部稍向腹部彎曲,在穿刺時適當頂住患兒胸部,切忌將患兒雙膝用力擠壓腹部,以免造成嘔吐及意外的并發(fā)癥。
3.4清醒患兒硬膜外穿刺時的護理支持
由于患兒處于清醒狀態(tài),一般不會影響呼吸,配合者可使患兒頭盡量前屈,使下頜貼近胸部皮膚,此時脊柱間隙呈最大程度暴露。但此類患兒由于術前禁食及病痛等原因,往往哭鬧厲害,肢體躁動,這時我們給患兒安撫奶頭吸吮,多數(shù)患兒可停止哭鬧,利于固定體位[2]。另外,新生兒痛覺的發(fā)育尚未健全,往往是穿刺針已進入皮膚,甚至穿刺已成功時患兒才有感覺,開始哭鬧。此時應提醒麻醉醫(yī)師,固定穿刺針的雙手不可過緊,只需輕輕扶住穿刺針即可。因為新生兒輕微的躁動,都可將穿刺針帶出或穿透硬膜外腔,故要等配合護士重新固定患兒后,麻醉醫(yī)師方可繼續(xù)操作,以免操作半途而廢,甚至出現(xiàn)全脊髓麻醉的嚴重后果[3]。
4討論
嬰幼兒由于其生理特點及藥理學特點,在硬膜外麻醉期間護士必須勤觀察、巧用力,做好護理支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患兒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崔文賢.新生兒硬膜外麻醉的護理配合[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0):22.
[2]江連山.58例嬰幼兒硬膜外麻醉體會[J].醫(yī)藥月刊,2008,5(3):141-142.
[3]錢福元.小兒麻醉211例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27):100.
(收稿日期: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