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明
二百多年前,法國人頒布了《人權宣言》;去年,法國總統(tǒng)公然詆毀北京奧運會;前一段,北京圓明園被掠奪文物獸首在法國被拍賣,盡管華人以“競買成功不付款”的驚人舉動暫時中止了這次拍賣,但仍沒能終止國寶的漂泊。同樣,將“人權”作為武器的美國,從過去到現(xiàn)在,實行的是人權的雙重標準甚或多重標準。最有力的證明是,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購物要買美國貨,減員先裁外國人”,這句順口溜的源頭居然來自美國政府。
既然能夠公開地在國與國、經濟體與經濟體之間進行“保護”,那向來強調民主的西方人其實是將一種實實在在的不民主昭然若揭了。
當初,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人權”的指向是“政權”,即當時的封建特權。封建“特權”之特,當然有打倒的必要。而推翻了特權,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新秩序之后,在強調一種帶有“程序化”的人權機制之上,所謂的人權政治仍然有缺陷,最明顯的特征是—資本說話。
強調個體,是西方文明的全部內涵。而尊重集體,向來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兩種文明的分歧在于,國家政權的標的,是人?還是民?政權(特權)、人權、民權,怎樣將它們在對立中實現(xiàn)統(tǒng)一?
先回到歷史。自由、平等、博愛,曾經是西方人的旗幟。這三個詞里面,其實最好操作即可以技術化的只有“平等”這個詞。經濟平等政治才民主。這是西方國家經濟繁榮的基本前提。
再來到現(xiàn)實,如今的世界,在資本說話的幾百年發(fā)展中,平等,這個最好操作的概念,不是多了,而是更少了。
資本說話,就是實力的較量,說到底就是比誰的錢多。在經濟景氣的時候,資本文明得可愛;金融海嘯一來,資本面目變得甚是猙獰。
相反,在資本尚不能撬動社會杠桿的中國,向來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早已未雨綢繆??茖W發(fā)展+和諧社會+共同富裕=中國現(xiàn)在=世界未來。特別是共同富裕,它是對人類文明的最好解構。多少年來,國人目光中關注的全國“兩會”,所滿懷的期待是“平等現(xiàn)在進行時”。
從包產到戶,到廢除農業(yè)稅,從免除農村孩子的學雜費到戶籍改革,我們試圖用政策制度即政權的力量來實現(xiàn)的,恰恰是要解決長期以來的歷史沉苛。人民政權與官宦政治、集體主義與個人奮斗、兩極分化與共同致富,這些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除了經濟,考驗的也是政府的政治智慧。
領袖的偉大,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了偉大;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會發(fā)展的真正動力。偉大的中國人民只要把五千年文明和30年改革開放緊密捆綁,正確、慎重地處理好人民平等的問題,我們就無往而不勝。
上海的戶籍改革,引來八方關注。其焦點是進城的農民和引進的人才在戶口上怎樣平等的問題。平等的工作、生活和學習,自由的勞動和獲取報酬,再加上我們向來寬大、仁義的博愛主張,我們要做的事情其實只剩下一件,那就是:公民之間、官民之間,多一些溝通,少一些狹隘;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牢騷。
是的,如果人是以“群”的屬性被點擊,人民當家作主,就是解決包括西方民主政治危機在內的,中國民主政治的走向。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把期盼的目光投向全國“兩會”,并積極參與到推動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