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瑤娟
“五一”節(jié)前夕,我家前面的“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開業(yè)了,許多外地人搬到這里來創(chuàng)業(yè),準備在這里安家落戶,正要找些房子定居下來。
村里人聽到這個消息后,都沸騰起來了,許多人家準備將自家的一半房子租給別人,還有不少人家立即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起土造屋。從此,窄小的村路上來來往往只見運貨的機動車,整個村里都布滿了敲磚蓋瓦的和聲。
我正忙著做作業(yè),爸爸回來了。我問他是不是也要把我家房子出租,爸爸不屑一顧地說:“才沒那個空,公司里事情這么多,我忙不過來的。”我聽了心里有些高興,因為我總希望這個家的空間只屬于我們自己的。
不久后,許多人家蓋好了新房,爸爸看別人數著錢那高興的樣子,被誘惑得心里有些動搖起來。于是他和媽媽商量后,準備把我們家的后花園建造成房子。他們動手很快,把花園的花草樹木都給“毀滅”了,我看著面前的一片荒蕪,心里好不是滋味。
從那天起,花園里就再也沒有鳥兒來歡唱了。我皺著眉頭,板著臉對爸媽說:“你們這樣做是錯誤的,你們只在乎物質財富,根本一點兒都不考慮精神財富,失去了艷麗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失去寬大舒適的空間,你們到哪里再去找這么好的住宅空間?”
爸爸媽媽對我的反對意見一點也不在乎,他們繼續(xù)建房,繼續(xù)為了多賺一點錢而每日不停奔波。我也還是那樣倔頭倔腦,對漂亮的新房子不感興趣。我想不通,那些外地人為什么要來我們這里安家,難道他們就不喜歡自己的家嗎?
終于,我的想法引來了爸爸的批評,他說:“你的想法是錯誤的,是自私的。我不僅僅是為了賺點錢,讓我們生活得好些,也是為了給外地人一個家呀。他們遠道而來不容易,他們選擇來我們這里創(chuàng)業(yè),會促進我們這里的經濟發(fā)展。我們應該很熱情地歡迎他們,給他們一個溫暖、舒適的居住空間,安居才能樂業(yè)……”
終于我家來了一個外地人,我朝他微笑。也許爸爸是對的,我們本地人應當讓出一點空間給外地人。
點評
文章的標題很有意思,讓人有一睹為快之感。作者很會謀篇布局,一件事情,安排得一波三折,井井有條:不屑于蓋房——耐不住要蓋房——蓋房有分歧——內心認同。敘事簡潔,清楚明了,誰是誰非,真理自在人心。而且文章從一開始理解的蓋房為賺錢,轉向了給外地人一個自己的空間,于平實中窺見人性的和諧,立意高遠又真實。美中不足的是文中有些語言需要錘煉,該做到為立意服務??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