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的病坊與醫(yī)療救助

        2009-04-16 09:18:56盛會蓮
        敦煌研究 2009年1期
        關鍵詞:唐代

        盛會蓮

        內(nèi)容摘要:本文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對唐代的病坊進一步探討。在援引佛教典籍中有關病坊的記載后,對學界爭議的病坊設置時間向前推了一步。對有唐一代病坊的隸屬情況、經(jīng)濟來源以及病坊在唐代的功用及價值,進行了公允、客觀的論述和評價。

        關鍵詞:唐代;病坊;醫(yī)療救助

        中圖分類號:K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09)01-0081-06

        病坊是唐代開創(chuàng)的救助病殘、乞丐及貧民的專門機構,宋代承襲唐代病坊之法,建立了許多政府及民間的救孤恤窮、賑殘助病的機構。

        關于唐代病坊已有諸多研究。日本學者善峰憲雄《唐朝時代の悲田養(yǎng)病坊》、道端良秀《中國佛教社會事業(yè)の一問題——養(yǎng)病坊つしっ》兩文,對唐代病坊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研究。國內(nèi)學者關注病坊研究的時間較晚。孫永如《唐代“病坊”考》,主要考辨了病坊的原委。葛承雍《唐代乞丐與病坊探討》,從病坊收養(yǎng)乞丐的角度考察了唐代病坊的置廢經(jīng)過。杜正乾《唐病坊表徵》,探討了病坊的設置時間、病坊的淵源及其與佛教的關系,并利用敦煌寫本探討了敦煌病坊的資產(chǎn)、經(jīng)濟來源、職事人員和醫(yī)方等問題。馮金忠《唐代病坊芻議》一文,對上述論點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探討。此外,王衛(wèi)平在《唐宋時期慈善事業(yè)概說》一文中也論及了唐代病坊。由于唐代病坊是醫(yī)療救助的專門機構,以上論著或限于某一角度,或有缺失,故筆者認為有加以補充論述的必要,不妥處請方家不吝賜正。

        一病坊產(chǎn)生的時間

        關于病坊的設置時間,學界爭論較多,以武周和貞觀時兩種觀點較為突出。主張武周說者主要有日本學者善峰憲雄、道端良秀,中國學者孫永如,另外,日本學者那波利貞和中國學者王衛(wèi)平更將病坊的設置時間定在武周長安年間(701—704),主張武周說者,主要本自《太平廣記》卷95《洪防禪師》中關于病坊的記載,《太平廣記》云;“(洪)坊于陜城中,選空曠地造龍光寺,又建病坊,常養(yǎng)病者數(shù)百人。”《神僧傳》卷6《洪防傳》也載:“(洪)防于陜城中,選空曠地造龍光寺。又建病坊,常養(yǎng)病者數(shù)百人……昉曰:‘講經(jīng)之事誠不為勞,然防病坊之中,病者數(shù)百,恃防為命。常行乞以給之。今若留連講經(jīng),人間動涉年歲,恐病人餒死,今也固辭?!焙蠛榉蓝U師為則天所知,被征人宮,并被尊為師。則天又下詔:“防所行之處,修造功德,無得遏止。”武則天于長安年間設使主持悲田養(yǎng)病,“悲田養(yǎng)病,從長安已來,置使專知”,或許即是武則天基于對洪防禪師的敬仰而采取的行動。若根據(jù)以上記載,推知病坊在武周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當然無可厚非。但就此將病坊產(chǎn)生的年代定在武周間,似乎有些晚,至少洪防禪師在龍光寺所設的病坊并非最早的。

        劉俊文根據(jù)《唐貞觀十七年高昌縣勘問來豐患病致死事案卷殘卷》,將病坊的設置時間定在貞觀年間。此事雖然得到葛承雍的支持,卻遭到馮金忠的反駁,仍將時間定在貞觀年間。茲將劉俊文主張貞觀說的主要根據(jù)——阿斯塔那九一號《唐貞觀十七年高昌縣勘問來豐患病致死事案卷殘卷》引錄如下:

        (上缺)

        何射門□(陀)□□陁辯:被問□□(知)委先不與□親,若為肯好□仍顯是□者。謹審,但門□得糧然□為營飯食,恒爾看□□(來)豐雖非的(嫡)親,是(見)寄□忽收取看養(yǎng)在此邊處,并不閑(嫻)官□見師為療,又更不陳文記。其人先患甚風,□是實不虛。如其不信,乞問同住入(康□問依實,謹辯。

        貞觀十七年□

        (中缺)

        □八月十二□(日)□射既稱好囫(供)□□(知)委,先不與來□親,若為肯好供給□不覓醫(yī)治,仍顯是□看并問坊正,來□(豐)□患,若為檢校不□致令非理□

        (中缺)

        既為改更,物(更)□知此。

        此宜問□節(jié)義坊正麴伯恭□十八。一恭一一。

        □□(恭)辯:被問來豐身□(患)□為檢校,不申文牒,致口理而死者。謹審:其□(來)□四月內(nèi),因患至此,豐囫(前)

        □趙儁處分,令與坊□□(置),即于何射門陁□人至,□即報?!?/p>

        (下缺)□”及尋醫(yī)救治的責任,認為“此似病坊之制”,此條材料可補史書之缺。馮金忠認為此條并非“病坊”的相關資料,主要原因是對“□節(jié)義坊正麴伯恭”一句的斷句不同。馮金忠將“節(jié)義坊”理解為普通之里坊,麴伯恭自然為坊正,此句前缺,若斷作“□節(jié)義,坊正麴伯恭”,也未嘗不可。即便按此斷句,馮金忠列舉的反駁劉俊文觀點的三個理由也不能成立,因為來豐案件中已明言不是“就親安置”,文中講到何射門陁“得糧然□為營飯食,恒爾看□□豐雖非的(嫡)親,是(見)寄□忽收取看養(yǎng)在此邊處,并不閑(嫻)官□見師為療”,說明何射門陀的看養(yǎng)人來豐,并非其嫡親,談不上“就親安置”的原則。那么,馮金忠以“節(jié)義坊說”反駁本件非病坊文書,似乎證據(jù)不足。文書中又提到,“其人先患甚風,□是實不虛。如其不信,乞問同住人□(康)”。說明何射門陁不只看養(yǎng)了來豐一個人,還至少有與來豐同住的康某,再從來豐“因患至此”,被送到該坊安置,即于何射門陁處看養(yǎng),“為營飯食”,“見師為療”,亦說明該坊是一個收養(yǎng)病人的機構。此外,此件文書為高昌縣司審訊何射門陁、坊正麴伯恭關于來豐死因的記錄。綜合以的上記載,聯(lián)系唐代病坊的特征,該坊為“病坊”無疑。

        僅靠以上記載,說明貞觀十七年(643)已經(jīng)存在“病坊”似乎有些證據(jù)不足。我們還可找到一些相關記載來佐證。《續(xù)高僧傳》卷20載:僧人智嚴于貞觀十七年還歸建業(yè),“后往石頭城癘人坊住。為其說法……永徽五年(654)二月二十七日,終于癘所”。馮金忠認為癘人坊就是病坊的早期形態(tài),據(jù)此推定病坊大概可追源到貞觀之世。癘人坊就是病坊之說,雖別無旁證,但可佐證貞觀十七年(643)已經(jīng)存在類似“病坊”的癘人坊,收養(yǎng)患病之人。

        結合以上史料,我們又做了進一步的調(diào)查,從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病坊”一詞最早見于佛經(jīng)的漢譯本。至遲在北周天和年間(566—571),漢譯佛經(jīng)中已經(jīng)有“病坊”一詞?!吨刑祗蒙嵝l(wèi)國衹洹寺圖經(jīng)》卷下有如下記載:

        佛故止此院中,大院西巷門西自分六院。南第一院開于三門……裕師又說次小巷北第二院,名圣人病坊院,開門如上,舍利弗等諸大圣人有病投中,房堂眾具須皆備,有醫(yī)方藥庫常以供給,但擬凡圣非所止。

        該經(jīng)序題“天和元年龍集辛酉臘朔,久修園律院比丘宗覺(直)謹識”。顯然,在北周天和元年(566),佛教文獻中佛寺設病坊治病的思想已經(jīng)傳人中國。又《維摩經(jīng)義疏》卷1《釋會處第四》云:

        病坊菩薩道,宜先破之,在病已除,方得修行,復有第二門。既修妙行,行成德滿,故有第三門,就此三門。

        《維摩經(jīng)義疏》的作者為吉藏,成書于隋仁壽四年(604)。又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1云:

        所用殘藥,不應棄擲。若有余病,宓芻求者應與。若無求者,可送病坊,依法貯庫。病者應給,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3石:

        白言:“鄔波馱耶,我身在俗,先患其病。”師曰:“汝何不告我。”……問:“鄔波馱耶,何故不喜。”師即告曰:“我之住處,乃是病坊,諸有病者,皆投來此?!绷x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35云:

        或詣病坊施樂(藥)之處,此若無者當緣自業(yè),于飲食中而為將息。

        義凈于先天二年(713)去世,可見在先天二年前,佛教典籍中與病坊相關的記載已很多。很明顯佛教病坊收治病人的思想在北周天和元年前已傳人中國,而且在隋唐時期的佛教典籍中屢有記載,可以肯定中國早期醫(yī)療救助組織——病坊的產(chǎn)生與佛教中的病坊思想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在當時的佛教寺院中應該設有類似佛典,中病坊的醫(yī)療機構,洪防在龍光寺創(chuàng)設的病坊即其中之一例。

        南北朝時期,中國南北政權中均出現(xiàn)了類似病坊的救助機構?!赌淆R書·文惠太子傳》云:“太子與竟陵王子良俱好釋氏,立六疾館以養(yǎng)窮民。”此事不晚于永明中(483—493)。南齊太子好佛教,所立的“六疾館”只是在名目上與佛教典籍中的“病坊”有點差別,在功能上恐怕差不多。這很可能是南齊太子對漢譯佛經(jīng)中“病坊”的實踐。《梁書·武帝本紀下》載:普通二年(521)春正月辛巳,梁武帝下詔曰:“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縣咸加收養(yǎng),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又于京師置孤獨園,孤幼有歸,華發(fā)不匱。若終年命,厚加料理,尤窮之家,勿收租賦?!薄赌鲜贰の涞郾炯o下》記作:“二年春正月辛巳,詔置孤獨園以恤孤幼?!绷何涞塾谄胀ǘ暝诰熢O置孤獨園,收養(yǎng)孤兒和單身老人,開啟了后世由政府開辦救助機構的先河。在郡縣令收養(yǎng)單老孤稚不能自存者,當亦有相應的機構或機制,只是史書無載。梁武帝是出了名的佞佛眷,此舉也許就是受佛教“病坊”思想的影響,當然也不能排除儒家仁政思想的影響,永平三年(510)十月,北魏宣武帝下詔在太常寺內(nèi)設一別館,專門收養(yǎng)“京畿內(nèi)外疾病之徒”,為其免費醫(yī)療。魏宣武帝此舉可作為我國有史記載最早的由政府設置的專門性的醫(yī)療救治機構。從以上情況看,南北朝時期中國已經(jīng)存在類似印度佛教典籍中病坊的機構,如六疾館等,此類機構似乎都和唐代病坊的內(nèi)涵很接近,只是設置區(qū)域有限,往往只限于京師或僅限在太常寺。

        綜合前文論述,在南北朝時期漢譯佛教典籍中,病坊一詞早已出現(xiàn)。貞觀十七年(643)前,有醫(yī)療救治性質(zhì)的病坊應該已經(jīng)存在,只不過管理部門尚不明確。到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政府對悲田養(yǎng)病“置使專知”,但這也不能理解為病坊初設,也不應該理解為是政府對病坊管理的開始。只是此前政府對病坊的管理情況,目前尚未找到史料記載,但似乎不能就此斷定此前政府對病坊未做管理。此后病坊在諸州得以推行。

        二病坊的隸屬關系

        有唐一代,病坊的所屬關系較為復雜。從《唐貞觀十七年高昌縣勘問來豐患病致死事案卷殘卷》記載的情況來看,這種類似病坊性質(zhì)的機構(因文書殘缺,其名稱不敢擅斷)受官府管理,經(jīng)費也來自宮府。武周時期,洪防禪師設在陜城龍光寺中的病坊,由洪昉禪師行乞供給的方式看,應是寺院內(nèi)設的不受政府干預的病坊組織。

        從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最晚在長安年間,悲田養(yǎng)病就已置使專知,受政府干預,其宗旨是“矜孤恤窮,敬老養(yǎng)病”。由于悲田養(yǎng)病由專使負責收養(yǎng)病人,久而久之又引發(fā)了一些社會問題。開元五年(717)宋璟上奏悲田養(yǎng)病情形是:“今驟聚無名之人,著收利之便,實恐逋逃為藪,隱沒成奸?!辈⒆嗾埩T之,但玄宗并未采納宋璟的建議,還于開元二十二年(734),“斷京城乞兒,悉令病坊收管,官以本錢收利給之”。P.3262+P.2626《唐天寶年代敦煌郡會計牒》中有郡草坊、階亭坊、宴設廚、病坊、長行坊,證實了天寶年間諸州均設有病坊,而且由官府提供本利錢,開支由州郡統(tǒng)一勾檢。從上述記載來看,悲田養(yǎng)病坊自長安年間,由朝廷置使專知,在天寶年間已在諸州普遍設置。最遲到開元二十二年前后,諸州病坊開支由國家出資、審計。

        會昌五年(844)七月武宗毀佛之后,十一月李德裕上奏;“今緣諸道僧尼,盡已還俗,悲田坊無入主領,恐貧病無告,必大致困窮。臣等商量,悲田出于釋教,并望改為養(yǎng)病坊,其兩京及諸州,各于錄事耆壽中,揀一人有名行謹信,為鄉(xiāng)里所稱者,專令勾當?!睆睦畹略5淖辔膩砜?,會昌五年毀佛前悲田坊由僧尼主管,這與前引開元二十二年的記載有所不同。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一是國家在諸州設置悲田坊、病坊的同時,佛教寺院也自辦悲田坊、病坊救助病貧,如洪防在陜城中所為。這也只是財力雄厚的少數(shù)寺院,不是每個寺院都能辦得起的。一是由寺院負責具體事宜,政府資助、監(jiān)督。顯然,從開元二十二年以后病坊明確由諸州出資辦理、審計,而且李德裕也建議將悲田改為養(yǎng)病坊,即納入養(yǎng)病坊系統(tǒng),并且在兩京和諸州均設病坊,在“于錄事耆年中”,選擇鄉(xiāng)間閭望高者擔任,由州縣長吏負責任免等相關事宜。因此,第二種解釋比較有說服力。李德裕的建議被武宗采納,但次年二月武宗崩,李德裕被罷相。

        大中元年(847)三月,宣宗下詔:“應會昌五年所廢寺,有僧能營葺者,聽自居之,有司毋得禁止?!碑敃r宣宗君臣旨在反對會昌之政,故僧、尼之弊皆復其舊,李德裕的建議當然也無法順利推行。懿宗《疾愈推恩敕》云:“應州縣病坊貧兒,多處賜米十石,或數(shù)少處,即七石、五石、三石。其病坊據(jù)元敕各有本利錢,委所在刺史、錄事參軍、縣令糾勘,兼差有道行僧人專勾當,三年一替。如遇風雪之時,病者不能求丐,即取本坊利錢,市米為粥,均給饑乏。如疾病可救,即與市藥理療。其所用絹米等,且以戶部屬省錢物充。速具申奏,候知定數(shù),即以藩鎮(zhèn)所進賀疾愈物支還所司?!睆摹拔诖淌贰浭聟④?、縣令糾勘,兼差有道行僧人專勾當”一句來看,晚唐諸州縣均設病坊,由刺史、錄事參軍、縣令糾勘,由有道行僧人專門負責病坊,管理機制一仍開元、天寶之舊,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李德裕的奏議精神。

        三病坊的經(jīng)濟來源

        病坊的經(jīng)濟來源直接關系到政府對貧病者的醫(yī)療救助程度。按照佛教理論,寺院“病坊”的性質(zhì)當為“其諸有病者,皆投來此”之地。從洪防建病坊的資料來看,防在陜城中龍光寺所建病坊,常養(yǎng)病者數(shù)百人。帝釋天王請洪防講《大涅槃經(jīng)》,再從洪防建病坊的資料來看,該病坊設于僧人自建之寺院,所養(yǎng)病者數(shù)百,人數(shù)亦不少,養(yǎng)恤方式是待僧行乞募資以給。這是純粹由僧人自辦自籌的恤養(yǎng)病者的慈善機構。

        作為官辦病坊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靠官府提供本利錢。從《唐貞觀十七年高昌縣勘問來豐患病致死事案卷殘卷》記載的情況來看,可以大致推測

        病坊經(jīng)費來自官府。到開元五年宋璟指責官府設悲田養(yǎng)病坊為“國家小慈”,由此推斷其所需物品當由國家供給,其具體供給方式不詳,唐前期左右金吾衛(wèi)也將破舊敝幕、故氈等給病坊?!缎绿茣ぐ俟僦旧稀贰白笥医鹞嵝l(wèi)條”:“凡敝幕、故氈,以給病坊?!?/p>

        開元二十二年(734)以后病坊由官府提供本錢。開元二十二年十月,“斷京城乞兒,悉令病坊收管,官以本錢收利以給之”。敦煌寫本P.3262v+P.2626v《天寶年代敦煌郡會計牒》云:

        (前略)

        病坊

        合同前月日見在本利錢,總壹伯叁

        拾貫柒拾貳文

        壹伯貫文本

        參拾貫柒拾貳文利。

        合同前月日見在雜藥,總玖伯伍拾

        斤貳拾枚。

        合同前月日見在什物,總玖拾肆事。

        (后略)

        而同卷記載“小麥一斗直錢肆拾玖文,粟一斗直錢三拾肆文”。該病坊的本錢相當于244石小麥、353石粟,這個數(shù)目并不小,利73.6石麥、106石粟。此條關于病坊本利錢的記載,反映了唐代病坊的設置廣泛及官置本錢收利以給病坊政策的執(zhí)行狀況。

        武宗會昌五年(845)一度通過給病坊授田來維持病坊的開支。武宗毀佛后,應李德裕之奏,下敕:“悲田養(yǎng)病坊,緣僧尼還俗,無人主持,恐殘疾無以取給,兩京量給寺田拯濟,諸州府七頃至十頃,各于本置選耆壽一人勾當,以充粥料?!钡酥坪芸赡茉诖笾性?847)三月廢止。

        從《疾愈推恩敕》看,懿宗時的病坊開支主要依靠本利錢來維持,由僧人勾當,州縣長官具體糾勘。但是,當時的本利錢似乎只夠遇“風雪”時用來買粥米,平時病者還得求丐,充分說明病坊經(jīng)濟來源非常有限,很難滿足醫(yī)療救助的需要。病坊所需救療費用需要另從戶部屬省錢物中支給。

        病坊的另一經(jīng)濟來源是帝王的賞賜,懿宗曾下詔曰:“應州縣病坊貧兒,多處賜米十石,或數(shù)少處,即七石、五石、三石?!钡@種賞賜恐怕很少,因皇帝個人的喜好而進行,因此對病坊經(jīng)濟來源的補充有限。

        四病坊的評價

        悲田養(yǎng)病坊設立后,救恤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從國家安危及負擔的角度講,也引發(fā)了蔭蔽人口、藏匿罪犯、貪污利錢等社會問題。而且,病坊在當時人的眼里,也成了坐以待食者的居所,如《太平廣記》引《兩京記》曰:“唐初,秘書省唯主寫書貯掌勘校而已。自是門可張羅,迥無統(tǒng)攝官署。望雖清雅,而實非要劇。權貴子弟及好利夸侈者率不好此職。流俗以監(jiān)為宰相病坊,少監(jiān)為給事中中書舍人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秘書郎及著作左郎為監(jiān)察御史病坊,言從職不任繁劇者,當改人此省。然其職在圖史,非復喧卑,故好學君子厭于趨競者,亦求為此職焉?!贝藬⑹隽斯賵錾敌C,對病坊救助者的貶諷之意也是顯而易見的,接受病坊救治者被視作吃閑飯的人或無能之輩。

        唐代病坊實行的過程中,收養(yǎng)的不全是病人,不少窮人也依靠病坊。如唐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軍所至皆下,朝廷以田令孜率神策、博野等軍十萬守潼關,富家大族紛紛出錢“傭雇負販屠沽及病坊窮人,以為戰(zhàn)士”,結果潼關失守。

        從以上對病坊的梳理中可以看到,病坊起源于佛教經(jīng)典中“病坊”救助貧病的思想,早在南齊永明中出現(xiàn)的“六疾館”應該就是這種思想的最早實踐。此后類似的寺院貧病救助機構就已存在,為僧人創(chuàng)辦的宣揚慈悲、布施貧病的恤病機構。大概在唐貞觀末已醫(yī)療救治性質(zhì)的病坊,從長安年間官府始置使專知悲田養(yǎng)病坊,遂成為政府主管的慈善機構。開元二十二年,斷京城乞兒置病坊后,政府還以本錢收利以給病坊,從經(jīng)濟上支持病坊,官辦性質(zhì)更加突出,由于會昌五年滅佛事件的影響,一度給病坊寺田,以增強病坊的救助能力,至懿宗朝,政府又加強了對病坊本利錢的管理??梢哉f,唐代病坊救治貧弱階層的作用在不斷增強。

        雖然,統(tǒng)治階層企圖利用病坊來推行仁政,緩和社會矛盾,這對救助社會弱勢群體,尤其是對社會下層的患病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病坊的歷史作用,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如敦煌文書P.3262+P.2626《天寶年代敦煌郡會計牒》所記;該病坊的本錢相當于244石小麥,或353石粟,這個數(shù)目并不小,利錢相當于73.6石麥,或106石粟,大概剛好夠10人一年的開支,從該病坊中僅有四尺床2張、八尺床2張、被子3張、碗工0枚、匙箸各10口等必需的生活用具來看,其中最多能容納10人左右。其他州的情形與敦煌郡應該相差不大,因此,在當時的社會生產(chǎn)力和社會制度下,病坊根本無法解決弱勢群體的傷病救治問題。但是,唐代病坊的設置是儒家仁政思想與佛教慈悲為懷精神的具體實踐,它上承南北朝的六疾館,下啟宋元養(yǎng)疾院、福田院、居養(yǎng)院等社會救濟機構,對中國古代社會救助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唐代
        論唐代省試詩的傳奇化
        中州學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6:12:06
        禮制規(guī)范視域下唐代陵戶的設置
        求是學刊(2016年6期)2017-01-07 13:23:27
        再論唐代的使職、差遣
        論唐代詩詞中“湘妃”意象的悲劇情感表達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34:59
        唐代衛(wèi)尉寺職能考述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1:03:32
        我國唐代文學中桃花意象淺談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44:53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7:36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9:26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蜜桃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三|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国产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免费看片的网站国产亚洲| 亚洲av片无码久久五月| 午夜福利啪啪片| 99精品成人片免费毛片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秘书 |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一页| 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办公室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国产成人av片在线观看| 呦泬泬精品导航|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 青青草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东京热久久综合久久88|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视主播| 日本淫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人妻在线| 夫妇交换刺激做爰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调教| 少妇激情高潮视频网站| 中国午夜伦理片|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