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百年前的一樁公案

        2009-04-16 09:18:56方廣锠
        敦煌研究 2009年1期
        關(guān)鍵詞:作偽

        方廣锠

        內(nèi)容摘要:本文探討、考辨了發(fā)生在百年前的一件公案:負責(zé)將敦煌遺書押解到京的押解委員何彥升,在偷盜敦煌遺書之事暴露后,不得不續(xù)交敦煌遺書22卷、粘片2本。但在續(xù)交前,在22卷寫經(jīng)上偽造了題記10條、雜寫3條,并作了以備辨識的勘記22條。文章介紹了這些遺,書目前的情況及這些偽題記對敦煌學(xué)研究的消極影響。

        關(guān)鍵詞:敦煌遺書;押運進京;何彥升;作偽

        中圖分類號:K870.6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09)01-0064-10

        2000年,為了配合敦煌學(xué)界關(guān)于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一百周年的紀(jì)念活動,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舉辦了一個名為“百年敦煌,秘籍重光”的特展。有關(guān)人員花費很大的力氣,從檔案室找到一些珍貴的檔案,為我們研究敦煌遺書押運到京以后的情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本文擬根據(jù)這些檔案及近年整理國圖敦煌遺書時新發(fā)現(xiàn)的相關(guān)資料,對當(dāng)年22卷續(xù)交敦煌遺書的若干情況作一些研究。

        一檔案錄文

        2000年展出的有關(guān)檔案,主要有兩件。一件是清學(xué)部對京師圖書館的行文,一件是京師圖書館的接收底賬?,F(xiàn)分別介紹如下。

        (一)學(xué)部行文

        學(xué)部行文的對象是京師圖書館,內(nèi)容為撥送敦煌遺書。今按照原行款錄文如下:

        學(xué)部為片行事,前據(jù)陜甘總督委/解敦煌經(jīng)卷十八箱,業(yè)由/貴館派員取運在案。查此項寫經(jīng),經(jīng)/上年曾由陜甘總督送到原樣一/卷,亦應(yīng)一并檢送收藏。并據(jù)原解/委員續(xù)行呈到寫經(jīng)二十二卷、粘/六二本。擁應(yīng)開單,片行/貴館查收可也。須至片者/右片行(粘單一件,木匣一件,內(nèi)經(jīng)一卷)。

        京師圖書館

        宣統(tǒng)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印)

        監(jiān)印室一等書記官存(押)

        說明:“右片行”下括號中為單行小字。年款上押“學(xué)部之印”滿漢雙文官印,末行“監(jiān)印室一等書記官存”為朱印。

        (二)京師圖書館接收底賬

        這是一份事先印好的紅色格式文件,專門用來記錄填寫各種接收品,今按照原行款錄文如下:

        京師圖書館收/[學(xué)部文一]件[續(xù)送敦煌經(jīng)卷二十二卷粘片二本]由/值日官[十一]月日/[收]字

        第[五]號/宣統(tǒng)[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存[宜字圖三三]處/

        說明:方括號中文字為墨筆填寫,其余文字為紅色印刷的格式公文。天頭尚有鋼筆注記,與本文關(guān)系不大,不錄文。

        學(xué)部行文提到樣本一卷,京師圖書館接收底賬沒有提及。除此之外,上面兩份材料相互呼應(yīng),反映了學(xué)部調(diào)撥敦煌遺書到京師圖書館的一個完整過程,對我們了解當(dāng)時的歷史有很高的價值。

        二歷史探秘

        關(guān)于1910年敦煌遺書押運到京及被盜的往事,敦煌學(xué)界早已耳熟能詳,本文不打算對此多費筆墨,在此僅就上述兩份原始資料給我們提供的新信息,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第一,先呈樣本。

        關(guān)于敦煌遺書押運北京的經(jīng)過,學(xué)者們已經(jīng)寫了很多文章,但是,上述學(xué)部行文提到一個以往沒有涉及過的細節(jié):1910年敦煌遺書正式押運北京之前,學(xué)部曾經(jīng)讓陜甘總督先呈交一件樣本,行文寫于宣統(tǒng)二年(19.10),內(nèi)稱“上年曾由陜甘總督送到原樣一卷”,可見呈送樣本的事情發(fā)生在1909年。

        我們知道,伯希和1908年2月到敦煌,搞到大批敦煌遺書,1908年10月曾到北京,但他對敦煌之行只字未提。1909年8月中旬再次到北京,才向北京學(xué)界公布他的發(fā)現(xiàn)。以前,敦煌學(xué)界對北京學(xué)界、官場得知這一消息后的表現(xiàn),有種種描述??偟膩碚f,贊揚了羅振玉等人的奔走呼吁,譴責(zé)了有關(guān)官員的顢頇讀責(zé)。但是,就學(xué)部行文看,1909年8月下旬得到消息,當(dāng)年年底以前,陜甘總督按照學(xué)部指令呈送的樣本就已到了北京。就腐朽的滿清晚期官場而言,這個速度還是夠快的。我不是說通過這件事情,可以說明滿清官場不官僚,辦事效率很高;而是說,從這里,我們的確可以看到1909年伯希和北京之行,對中國各色人等刺激之大,還有,以往的文章,似乎夸大了羅振玉在整個過程中的作用,我們不能否認(rèn)羅振玉奔走呼吁之功,但也應(yīng)該指出,當(dāng)時羅振玉只是奔走呼吁而已,他本人并不在主持其事的中樞地位。我們在肯定以羅振玉為代表的學(xué)者奔走之功的同時,也應(yīng)該客觀評價當(dāng)時主事之人的功過。

        順便聯(lián)想到的是,說羅振玉如何奔走呼號,原始資料出于何處?出于羅振玉自己的紀(jì)錄。羅振玉記錄了自己的活動,沒有記錄別人的相關(guān)活動。研究者應(yīng)揆諸情理,全面、客觀地發(fā)掘、分析事物的真相。如果只憑一面之詞敘述歷史,難免出現(xiàn)“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局面。我想,研究者都不愿意自己的研究出現(xiàn)這種疏失。

        第二,兩次調(diào)撥。

        敦煌遺書運到北京后,學(xué)部怎樣把它們調(diào)撥到京師圖書館,以往敦煌學(xué)界缺乏論述。從現(xiàn)存學(xué)部行文看,情況大致明了,學(xué)部先后分兩次調(diào)撥給京師圖書館。

        第一次,調(diào)撥18箱。具體時間不清,應(yīng)在1910年11月以前。程序應(yīng)該像第二次一樣,由學(xué)部行文,由京師圖書館接收。

        第二次,調(diào)撥寫經(jīng)23卷,其中1909年呈交的樣本1卷,押解委員續(xù)交22卷,另有粘片2本,從行文口氣看,也是押解委員續(xù)交之物。1910年11月12日學(xué)部行文,同月14日京師圖書館接收。

        根據(jù)兩次調(diào)撥的數(shù)量分析,很顯然,敦煌遺書到京,何彥升、李盛鐸等人偷盜若干后,將其送交學(xué)部,學(xué)部隨后撥付京師圖書館。這就是第一次的18箱,后來,李盛鐸等人的罪行敗露,群情洶洶,據(jù)說有人上疏彈劾。在這種情況下,何彥升又交出寫經(jīng)22卷、粘片2本。學(xué)部把何彥升交還的寫經(jīng)、粘片,加上前一年甘肅送來的樣本,一并送交京師圖書館。這就是第二次調(diào)撥,也就是上述學(xué)部行文的內(nèi)容,上述學(xué)部行文中“右片行”下有小字1行,謂:“粘單一件,木匣一件,內(nèi)經(jīng)一卷?!逼渲姓硢尉褪橇硇虚_列的那22件寫經(jīng)與兩本粘片的目錄。木匣及匣內(nèi)寫經(jīng),就是甘肅呈送的樣本。由此說明,那個樣本是裝在一個木匣中呈交學(xué)部的。

        這里連帶的一個問題是敦煌遺書怎樣從敦煌運到北京。以往敦煌學(xué)界有一種說法,說敦煌遺書是裝在麻袋里,每袋100件,運送到北京的。以前我也聽信了這種說法。發(fā)現(xiàn)敦煌遺書上頗多鳥糞之后,我把這些鳥糞作為廢棄說的證據(jù)之一。一次與一位主張避難說的先生辯論。我舉證鳥糞問題后,他反駁:這些鳥糞也許是遺書存放在藏經(jīng)洞時,小鳥飛進去所拉,我說:藏經(jīng)洞是一個封閉的洞窟,小鳥飛不進去。他又說:也許是運京的路上,小鳥拉的。我說:經(jīng)卷裝在麻袋里,要拉也拉在麻袋上,不會拉到經(jīng)卷上?,F(xiàn)在明白,這些經(jīng)卷是裝在18個箱子中送到北京的,

        以前還有一個說法,由于每麻袋裝100個卷子,所以,李盛鐸等人偷卷子時,不得不用撕裂寫卷的方法以充數(shù)。從北圖現(xiàn)存敦煌遺書現(xiàn)狀看,李盛鐸等人撕裂寫卷以充數(shù)的傳說應(yīng)屬事實。也

        就是說,北圖現(xiàn)存約14000號由敦煌直接押運來的遺書,當(dāng)年不是亂七八糟地分裝18個箱子,應(yīng)該是先裝在某種東西(麻袋?布袋?包袱皮?)中,大的卷子100卷為一袋(或一包),殘片分裝,然后再裝在箱子中。

        三實物現(xiàn)狀

        下面介紹此次整理國圖敦煌遺書,對第二次調(diào)撥進館的這批敦煌遺書的新發(fā)現(xiàn)。

        (一)背景情況

        在此需要先介紹一點背景資料,

        1910年敦煌遺書進館之初,館方就為較大的寫卷編纂了一個草目,定名為“敦煌石室經(jīng)卷總目”。以千字文為序,從“地”到“位”用了87個字號,編人敦煌遺書8679件。前86個字號,每字100號,最后的“位”字,只編到79號。這時,館藏實物與《敦煌石室經(jīng)卷總目》的排序是一致的,其后陳垣先生編纂《敦煌劫余錄》,改為以類相從,目錄與館藏實物的排序便不一致了。所以《敦煌劫余錄》注明每卷的千字文編號,以便取閱。

        上個世紀(jì)50年代,在周恩來的指示下,北圖為所藏敦煌遺書拍攝縮微膠卷,以贈送印度友人,拍攝時,有關(guān)人員決定按照《敦煌劫余錄》的順序拍攝,并趁這個機會,把館藏敦煌遺書全部按照《敦煌劫余錄》次序重新排列庋藏?!抖鼗徒儆噤洝吩瓱o自己的編號,工作人員便按照《劫余錄》順序新編縮微膠卷號,拍攝工作結(jié)束,館藏實物排序與《敦煌劫余錄》次序雖然基本一致,但《劫余錄》有一件多款的情況,縮微膠卷號共有8738號,與原遺書不能一一對應(yīng),造成管理的不便,

        考慮到方便管理,也考慮到千字文編號是敦煌遺書入館時的原始編號,反映了這批遺書入館時的原始狀態(tài),上個世紀(jì)90年代,我們重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總目錄》時,以千字文編號為基礎(chǔ),新編了“北敦”號,并將館藏遺書按照千字文順序排列,以恢復(fù)原狀,使編號順序與實物排列完全一致。

        正如下文將要指出的,關(guān)于這22卷遺書中的問題,以前有的研究者已有所覺察。但是,由于原卷按照《敦煌劫余錄》排序,22卷寫經(jīng)分散在各處,使問題不容易集中凸現(xiàn)。而我們這次按照千字文順序重新排序,使曾經(jīng)被打散的這22卷又集中到一起,卷子集中了,問題也集中了,從而使我們相對較為容易地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

        (二)樣本

        前面提到1909年,甘肅曾經(jīng)呈送一件樣本到學(xué)部。想必這件樣本對學(xué)部下決心將敦煌遺書全部押運進京起到相當(dāng)?shù)淖饔?。這件樣本是哪一件?我們在勘查到羽字號時,發(fā)現(xiàn)了這件樣本。

        該件新編為BD06825(原編號羽025,縮微膠卷號為084:2412),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157,總長770.8厘米,16紙,435行。卷軸裝。首尾均全。有護首,有殘洞及破裂,下邊殘缺,護首有竹質(zhì)天竿,殘留2厘米紫色縹帶,有護首經(jīng)名及經(jīng)名號。尾有原軸,兩端鑲嵌亞腰形軸頭,下軸頭已活動,可取下。有烏絲欄,有首尾題,乃8—9世紀(jì)吐蕃統(tǒng)治時期寫本。圖版可見新出版的《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3冊與《敦煌寶藏》73/209A—218B。

        認(rèn)定它就是樣本的依據(jù),是當(dāng)年京師圖書館的《敦煌石室經(jīng)卷總目》的記載,該目錄第7冊著錄羽字25號時,明確注明“樣本”,天頭又有注記:“以下補交22卷。又,樣本一卷帶返?!边@條注記,不僅與前述學(xué)部行文、京師圖書館接收底賬完全相符,而且解決了兩個疑問:

        第一,如前所述,學(xué)部行文提到樣本一卷,而京師圖書館接收底賬卻未記錄樣本。這是為什么?難道沒有收到?

        “樣本一卷帶返”六字告訴我們,原來這卷樣本送到北京后,就交給京師圖書館保管,后來出于某種原因,又送到學(xué)部。這次學(xué)部將它與何彥升等退還的寫經(jīng)一并送到京師圖書館,就京師圖書館而言,樣本本來已經(jīng)人了財產(chǎn)賬,這次只是歸還而已,當(dāng)然不應(yīng)該再寫入接收底賬,故稱“帶返”。所以真正寫入底帳的,只有22卷加兩本粘片。

        第二,樣本以下,亦即從羽字26號開始,到羽字47號為止,這22號,就是何彥升他們想要吞沒卻又不得不吐出來的贓物。

        記得有文章這樣講,當(dāng)初調(diào)運敦煌遺書,學(xué)部舍不得出錢,用了某大學(xué)的經(jīng)費,并答應(yīng)可將遺書交該大學(xué)保存,但遺書運到北京后,學(xué)部看到所用運費并不貴,便出爾反爾,將遺書送交京師圖書館,從甘肅送呈樣本由京師圖書館保存看,從一開始,學(xué)部就計劃把這批遺書交由京師圖書館保存。所以上述說法是否可以成立,還可以再研究。

        這件遺書雖然不算敦煌遺書中的精品,但首尾完整,并保存護首、原軸,可算得是敦煌遺書中有代表性的寫經(jīng),這大概就是它被選作樣本的原因。

        (三)退還的22卷

        下面把這22卷的情況介紹如下:

        1BD06826(羽026,105:4809)

        《妙法蓮華經(jīng)》卷2,長520.7厘米,11紙,301行,卷軸裝。首尾均殘,卷面多水漬,第10紙上有破損,背有古代裱補。有烏絲欄。已修整,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的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3冊與《敦煌寶藏》86/648B—655B。

        第3紙行間空白處有題記“天保一年比丘法常誦持”。第4紙末行間夾寫“大中七年莫高鄉(xiāng)人陰仁衷所寶”。尾紙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五”。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2BD06827(羽027,094:4088)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長346.7厘米,9紙,180行,卷軸裝。首殘尾全,卷上邊油污,尾紙下有破損,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3冊與《敦煌寶藏》82/85B—89B。

        尾有題記“上座金維那”,首紙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三”。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3BD06828(羽028,105:5320)

        《妙法蓮華經(jīng)》卷4,長432.1厘米,9紙,251行。卷軸裝。首殘尾脫。卷面多油污,紙張脆裂殘破。有烏絲欄,已修整,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3冊與《敦煌寶藏》90/644A—650B。

        第2紙背面有題記“開元七年凈土寺藏此卷,敦煌郡人索元洪校”。卷尾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二”。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4BD06829(羽029,070:1006)《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長240.5厘米,5紙,138行。卷軸裝。首殘尾脫。卷面多污穢。背有古代裱補。有烏絲欄。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3冊與《敦煌寶藏》64/372B—375B。

        卷首背有勘記中文大寫數(shù)字“壹”。

        勘記偽造。

        5BD06830(羽030,105;455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1,長725,工厘米,16紙,404行,卷軸裝。首尾均殘。經(jīng)黃打紙,砑光上蠟。卷面多水漬,有殘破,上邊有等距離殘缺,背有古

        代裱補,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3冊與《敦煌寶藏》84/428A—439B。

        卷背有一墨書勘記“×”,疑為蘇州碼子“×”(數(shù)碼“四”)。

        勘記偽造。

        6BD06831(羽031,105:5820)

        《妙法蓮華經(jīng)(八卷本)》卷7,長643.9厘米,14紙,383行。卷軸裝。首殘尾全,經(jīng)黃紙,卷面多水漬,第1、2紙接縫處上部開裂。有烏絲欄。尾紙與前各紙不同。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3冊與《敦煌寶藏》95/240A—248B。

        卷尾有題記:“大足一年三月十五日,信尼慧/昌為亡母索氏寫此一袂,獲福/無量?!鳖}記中“年”、“月”、“日”均為武周新字。卷尾背面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一”。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7BD06832(羽032,070:1112)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長356厘米,9紙,221行。卷軸裝。首殘尾斷,上下邊有破裂殘缺,有烏絲欄。8—9世紀(jì)吐蕃統(tǒng)治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65/364B—368B。

        卷背有淡墨“一”及“[①@+]”兩字。卷端背面有勘記一處,草書,疑為“五”。

        卷端背面勘記偽造。

        8BD06833(羽033,105:5131)

        《妙法蓮華經(jīng)》卷3,長569.1厘米,12紙,335行。卷軸裝。首殘尾全,經(jīng)黃打紙,砑光上蠟。卷面有水漬,略有殘裂,后半卷油污嚴(yán)重,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89/112A—119B。

        卷尾有題記“開元九年二月十三日馬奉祿于此經(jīng)略取眾義”?!伴_”字被硬物刮傷。卷端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五”。

        勘記偽造。

        9BD06834(羽034,105:5460)

        《妙法蓮華經(jīng)》卷5,長937.5厘米,21紙,正面568行,背面11行。卷軸裝。首殘尾全。卷面有水漬,有等距離霉斑,卷首尾有殘洞,卷尾有蟲繭。有烏絲欄。本遺書包括2個文獻:(一)《妙法蓮華經(jīng)》卷5。抄寫在正面。7—8世紀(jì)唐寫本。(二)《大佛名懺悔文》,抄寫在背面。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92/138B一154B。

        有雜寫多處:“佛”、“惡”、“佛子”、“道陽(場)”。卷端背面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四”。

        勘記偽造。

        10BD06835(羽035,083:1972)

        《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10,長631.8厘米,15紙,365行。卷軸裝。首殘尾全。第11、工2紙?zhí)幟撻_,背有古代裱補。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71/193A—20lA。

        尾有題記“大統(tǒng)七年比丘輸迦摩陀奉持,為人天懺業(yè),永居凈土”。卷尾背有勘記墨書“三”。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11BD06836(羽036,156:6856)《四分律比丘戒本》,長680厘米,18紙,465行。卷軸裝。首殘尾全。卷首多油污,上部有殘缺,脫落1塊殘片,可以綴接。尾紙上部有殘洞,有鳥糞。有烏絲欄。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102/264A—272B。

        卷尾有朱筆雜寫“四分戒序”。卷尾有題記:“貞觀四年長安普仁寺主惠宗受持日宣?!本肀秤锌庇浱K州碼子“δ”(數(shù)碼“五”)。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12JSD06837(羽037,105:4715)

        《妙法蓮華經(jīng)》卷2,長672.4厘米,22紙,583行。卷軸裝。首殘尾全,卷上部多水漬,首紙下有破裂,接縫處有開裂。有燕尾。有烏絲欄。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85/476A—488A。

        首紙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一”。

        勘記偽造。

        13BD06838(羽038,105:574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6,長318.5厘米,7紙,179行。卷軸裝;首殘尾斷,卷面有污漬,卷面有多處殘洞及下部殘缺破損,有烏絲欄。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94/577A—581A。

        卷尾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四”。

        勘記偽造。

        14BD06839(羽039,105:4586)

        《妙法蓮華經(jīng)》卷1,長497,5厘米,11紙,253行。卷軸裝。首尾均殘。卷面有油污,多有破裂,已修整。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84/643A—650A。

        卷端背面勘記有中文數(shù)字“六”。

        勘記偽造。

        15BD06840(羽040,070:0902)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長437厘米,9紙,正面249行,背面7行。卷軸裝,首殘尾脫。前4紙殘破嚴(yán)重,第6紙下邊有破裂。有烏絲欄。已修整。本遺書包括3個文獻:(一)《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抄寫在正面。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二)《社司轉(zhuǎn)帖殘片》(擬),抄寫在背面2塊古代裱補紙上。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三)《千字文》,抄寫在背面古代裱補紙上。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63/643B—649B。

        第2紙背寫有:“天復(fù)二年寫生索奇記?!?/p>

        卷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二”。

        首紙背有雜寫工行:“三官不繆,五教不亂,九章著明則危,危而無害窮,窮而無難?!?/p>

        第3紙背有雜寫2行:“野無吏則無畜積,官無常則下訕上,器械不巧,則/朝無定,賞罰不明,則民薄其產(chǎn)?!?/p>

        第4紙背有雜寫2行:“審飾小節(jié)以示民,時言大事以動上。/遠交以超群,假爵以臨朝。明主之禁也。”

        題記、勘記及紙背三條雜寫,均為偽造,

        16BD06841(羽041,105:5840)

        《妙法蓮華經(jīng)》卷6,長302。9厘米,8紙,177行。卷軸裝。首殘尾脫。卷首多水漬,下邊有破裂,中間有殘洞,接縫處有開裂,有烏絲欄。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95/331B—335B。

        卷端背面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六”。

        勘記偽造。

        17BD06842(羽042,105:5189)

        《妙法蓮華經(jīng)》卷3,長145.8厘米,5紙,86行。卷軸裝,首尾均殘。上邊有等距離水漬。有烏絲欄,8—9世紀(jì)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

        藏》89/375A—377A。

        卷端背面有一墨筆勘記,似為中文數(shù)字“一”。

        勘記偽造。

        18BD06843(羽043,046:0434)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長393.6厘米,10紙,220行。卷軸裝。首殘尾全。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59/工36B—142A。

        卷首背面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二”。

        勘記偽造。

        19BD06844(羽044,083:1629)

        《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3,長244.7厘米,6紙,138行。卷軸裝。首尾均殘。通卷殘破嚴(yán)重,有殘洞,背有古代裱補。有烏絲欄,已修整。9—10世紀(jì)歸義軍時期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69/33B—36B。

        卷端背面有三個墨點,似勘記中文數(shù)字“三”。

        勘記偽造。

        20BD06845(羽045,094:4248)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長171.2厘米,4紙,97行。卷軸裝。首脫尾殘。經(jīng)黃打紙。卷下部有等距離霉?fàn)€,尾2紙下部有殘洞。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82/504A—506A。

        卷端背面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三”。

        勘記偽造。

        21BD06846(羽046,094:4294)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長171.8厘米,4紙,96行,卷軸裝。首殘尾全。經(jīng)黃打紙。卷下部有殘缺。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82/599B—601B。

        卷尾有題記“毗柰耶寺經(jīng)生令狐世康”、“一校竟”。卷首尾背面各有一個勘記中文數(shù)字“二”。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22BD06847(羽047,105:5436)

        《妙法蓮華經(jīng)》卷4,長69.5厘米,2紙,36行。卷軸裝,首殘尾全。有烏絲欄。7—8世紀(jì)唐寫本。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94冊與《敦煌寶藏》91/476A—477A。

        卷尾有題記“天寶五載五印度僧祇難寫”。尾端背有勘記中文數(shù)字“四”。

        題記、勘記均為偽造。

        判定這22卷就是學(xué)部行文所謂“原委員續(xù)行呈到寫經(jīng)二十二卷”,不僅在于羽字25號樣本上的注記,還在于從羽字48號到羽字55號,被清政府送給了奧地利博物館和張謇,目前館藏屬于空號,也就是說,從館藏現(xiàn)狀看,從羽字26號到羽字47號,這22號正好自成一個單元。

        (四)粘片2本

        學(xué)部行文提到的兩本粘片,一直保存在北圖,所謂“粘片”,是一些古代遺書殘片,被集中起來,粘貼在白紙上,然后把這些白紙裝訂成冊,民間常見此類藏品,往往裝幀考究,如日本靜嘉堂所藏吐魯番遺書粘片(原屬素文收藏)。北圖所藏這兩本敦煌遺書粘片則裝幀粗糙隨意。十幾年前初次見到,不明它們的來歷,從學(xué)部行文知道乃何彥升所退。這兩本粘片中的殘片,已經(jīng)北圖善本部修整組揭下修整,編為BDl5818到BDl5994,總計177個號。

        四真?zhèn)慰急?/p>

        以上22件寫經(jīng)中,共出現(xiàn)題記11條,除了BD06833卷尾“開元九年二月十三日馬奉祿于此經(jīng)略取眾義”一條外,其余10條全部是偽造的。共有勘記22條,全部是偽造的。此外,還偽造雜寫三條。

        說這些題記、雜寫、勘記是偽造的,理由何在7

        1筆跡字體

        敦煌遺書中,一般來講,題記與原卷筆跡、墨色、風(fēng)格均相同,可以肯定就是同一人所寫,無可懷疑,有時也有題記的筆跡、墨色與原卷不同,那是因為書寫題記與抄寫經(jīng)典乃是不同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兩者時代相同,一般風(fēng)格也協(xié)調(diào);有的兩者時代不同,風(fēng)格也會有差異,但無論如何,會與書寫者所處時代,或敦煌遺書中大體同時代的其他書寫品的風(fēng)格基本協(xié)調(diào)。

        但這22卷中的10條題記、3條雜寫、22條勘記的情況,則與上面所說完全不同。所有的題記、雜寫、勘記,筆跡與原卷筆跡、墨色、風(fēng)格均不類。而這些題記、雜寫、勘記的筆跡、墨色、風(fēng)格等卻相同,可以肯定是一個人所寫。不能設(shè)想,這個人同時生活在天保、大中、開元、大足、大統(tǒng)、貞觀、天復(fù)年間。

        2表述方法

        BD06826第3紙行間空白處有題記:“天保一年比丘法常誦持。”

        BD06831卷尾有題記:“大足一年三月十五日,信尼慧/昌為亡母索氏寫此一袟,獲福/無量。/”題記中“年”、“月”、“日”均為武周新字。

        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表述習(xí)慣,在敦煌遺書中、在古代的其他典籍中,紀(jì)年為“一年”時,均稱為“元年”,我們沒有見到過有所謂“天保一年”、“大足一年”這樣的表述法,

        BD06836卷尾有題記:“貞觀四年長安普仁寺主惠宗受持日宣?!?/p>

        “受持日宣”,這種表述很古怪。不要說敦煌遺書,就是傳世的其他古代寫經(jīng),都沒有這種表述法。

        3佛教知識

        BD06828第2紙背面有題記;“開元七年凈土寺藏此卷。敦煌郡人索元洪校。”

        敦煌確有凈土寺,敦煌遺書中存有多號資料,陳大為先生近幾年對該寺作了很深入的研究,但除了本號之外,有關(guān)該寺的資料,最早出現(xiàn)在吐蕃時期,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吐蕃以前有凈土寺的記錄。

        BD06836卷尾有題記:“貞觀四年長安普仁寺主惠宗受持日宣?!?/p>

        整個唐代,我們沒有關(guān)于長安有“普仁寺”的記載。

        BD06846卷尾有題記“毗柰耶寺經(jīng)生令狐世康”、“一校竟”。

        即謂“經(jīng)生令狐世康”,顯然把該經(jīng)當(dāng)作在敦煌抄寫的經(jīng)典,然而敦煌沒有“毗柰耶寺”,我們在敦煌遺書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過“毗柰耶寺”這個名稱,不但如此,佛教不可能把“毗柰耶”作為佛教寺院的名稱,因為“毗柰耶”意為“律”,“毗柰耶寺”就是“律寺”。明代以前,沒有一個寺院采用這種稱呼。明代禪教律分離,寺院名稱有加“律”以表明身份者,但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加上其他的簡別詞,以與其他的律寺區(qū)別。比如蘇州西園寺的正式名稱為“戒幢律寺”。

        4古今觀念

        BD06826第4紙末行間夾寫:“大中七年莫高鄉(xiāng)人陰仁衷所寶。”

        古人寫經(jīng),是為了做功德,不存在什么“所寶”的問題?!八鶎殹痹圃?,是現(xiàn)代人的觀點。再說,這是一個首尾均殘的《妙法蓮華經(jīng)》,歸義軍時期寫本。此類寫經(jīng),敦煌遺書中存有數(shù)千號。無論從哪個角度,這個卷子也不值得古人去“寶”。

        BD06835尾有題記:“大統(tǒng)七年比丘輸迦摩陀奉持,為人天懺業(yè),永居凈土,”

        大統(tǒng)為西魏年號,七年當(dāng)公元541年。當(dāng)時,印度的禮懺儀式已經(jīng)傳到中國,但“人天懺業(yè)”這樣的觀點,是水陸道場產(chǎn)生以后才有的,隨著明清

        猜你喜歡
        作偽
        明嘉靖、萬歷年間書畫收藏另類的藝術(shù)生態(tài)
        收藏與投資(2021年8期)2021-09-07 12:55:09
        《勸學(xué)詩》的形成過程及作偽原因考述
        眼動跟蹤及腦電技術(shù)在關(guān)鍵崗位人才選拔中的應(yīng)用探究
        明清時期書法鑒藏中的作偽現(xiàn)象
        從“作偽心勞”說起
        作偽心勞,作德心逸
        企業(yè)招聘中的面試作偽行為及其應(yīng)對策略
        知悉“偽術(shù)”又何妨
        宋代影青瓷作偽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
        大眾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 08:00:08
        晚明書坊戲曲的盜版與作偽淺析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尤物综合| 精品国产女主播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一级内射视频| 极品白嫩的小少妇|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66| 日美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年一区久久综合|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老牲| 精品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色大全全免费网站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 久久精品女同亚洲女同|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精品av网址|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99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大片| 中字乱码视频| 欧美在线 | 亚洲| 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 无套内谢老熟女| 洗澡被公强奷30分钟视频| www.91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av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91|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中文乱码字幕高清在线观看| 色小姐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