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陽
慶功栽楊西周時期,“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打一次勝仗,都要命令全軍將士在沙場“一人種一樹,以慶武功”?!皯c功楊”伴隨著這位用兵如神的將軍遍植崇山峻嶺,荒坡野地。
生育植樹漢武帝明文規(guī)定,生兒育女,要給每個嬰兒栽20棵樹,等嬰兒到了結(jié)婚年齡,樹就可做車轱轆。按一棵樹可做三副車轱轆,一副值三匹絹計算,20棵樹共值180匹絹,夠結(jié)婚費用。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他本人也按章而行,每生一個太子,都要親自植20棵小樹,被稱作御樹。
孔明遺桑諸葛亮病危時在給后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遺有桑800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睘榻⑹駠⑾戮薮蠊椎囊淮鄡尚淝屣L,死后留給子孫的唯有自己栽種的桑樹。
治病種杏三國東吳名醫(yī)董奉,醫(yī)術(shù)精湛,為人治病從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后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萬余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后人從此也稱醫(yī)藥界為杏林。
種桔惠后三國時期東吳太守李衡用自己的薪俸請民工在家鄉(xiāng)的沙洲上種植2000棵桔苗。幾年后,桔林郁郁蔥蔥,果實累累。李衡為官清廉,死后沒有任何遺產(chǎn),他的子孫因有這幾千棵“搖錢樹”,生活過得十分愜意。
楊廣栽楊隋煬帝楊廣登基后,下令開鑿通濟渠。在大臣虞世基的建議下,隋煬帝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上柳樹,御書賜柳樹姓楊,從此柳樹便又被稱做“楊柳”。
思鄉(xiāng)插柳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時,特地從長安帶去幾棵柳苗種植在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xiāng)的思念,這些柳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
修堤植樹唐代詩人白居易調(diào)任杭州刺史時,率民眾在西湖里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溉,這便是白堤。他還親自在白堤兩旁每隔10丈栽一棵柳樹,兩樹之間種一棵桃樹,到他離任時,西湖已是桃紅柳綠,風光秀麗。
另一位詩人劉禹錫也喜愛植桃樹,故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之句,時為白居易添彩。
宋代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時大力治理西湖大堤,“置芙蓉楊柳于其上,望之如畫圖”,人們將這段大堤命名為蘇堤,因為這段大堤樹木成蔭,故又名為“蘇堤春曉”,為杭州美景之一。
射彈種桃北宋文學家石延年在海州做官時,看到當?shù)亍吧礁邘X峻,無花卉點綴映照”,便令手下人用黃泥裹上核桃,用箭弓射到山上去,若干年后,這里竟然綠樹蔥蘢,鳥語花香了。
發(fā)詩拒伐清人袁梅寫的《隨園詩話》一書中,講了這樣一件事:江西某太守將伐古樹,有客題詩于樹云:“遙知此樹棟梁材,無復清陰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地千發(fā)鶴歸來”。太守看了這首匿名詩之后,不禁“愴然有感,乃停斧不伐?!?/p>
行軍栽柳1875年,年屆花甲的左宗棠任晚清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率兵入疆,與浩罕軍人阿古柏作戰(zhàn)。左宗棠見當?shù)仫L沙很大,令官兵沿途栽柳,收復新疆大片領(lǐng)土之后,柳已成蔭,被百姓稱為“左公柳”。
妙文保樹愛國名將馮玉祥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率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曾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p>
大俠與樹南北大俠杜心五從小愛松樹,在向徐矮師學武間隙時總要在屋后栽上一棵松樹,出師時已栽了108棵。晚年,他隱居斗米觀,又在屋后繼續(xù)栽松樹,并稱老屋場的松樹為護院之神。解放時離開斗米觀,屋后的松樹又是108棵,他笑曰:“梁山108將松神也”。
(責編 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