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風
我經(jīng)常從《新京報》上讀到吳祚來的時政文化評論。這些文章文風自然清新,立論多能直指問題核心,讓人有所思有所感,且多被各大網(wǎng)站轉載,反響也很熱烈。
這本文集是吳祚來近年來有關文化藝術方面的論文與評論匯編,書名叫《文化是一條河流》。文化是一條河流,說的是文化在歷史過程中生生不息,流動不居,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文化河流邊的居住者,我們飲用著人類文化特別是民族文化河流中的水,也為這條河流做著自己的貢獻。這條文化之河是我們的文化母體,它能映照出我們這些岸邊居住者的個人形象,也能觀照出一個時代的形象。它哺育著我們成長,而河流中的不潔內(nèi)容,也會影響我們的心靈的健康。所以作者提示我們,不要將文化河流神圣化,而要對它保持一種應有的警覺與批判意識,他認為文化之河應該由當代人來凈化。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吳祚來是一個文化核心價值的尋找者,當更多的人們欣賞文化表象之美時,本書作者卻在思考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與文化價值對民族對個體的深刻影響。譬如,作者在寫古代奧運文化時,并不是尋找古代奧運中那些有趣的故事,而是將筆墨更多地放在古希臘雅典對人類普世價值的發(fā)現(xiàn)與奠定,奧運火炬是和平與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追求公正與榮譽的象征,古奧運競技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人類童年時代的游戲與狂歡,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追尋,要通過競技來代替殘酷的戰(zhàn)爭,通過榮譽使人類獲得崇高感與確立精神價值。一種文化要獲得持久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它應該有偉大的核心價值,這種價值觀念要對人類的發(fā)展與人類的平等自由博愛具有影響力。文藝復興之所以到古希臘文明中去尋找人本主義的理念,而現(xiàn)代奧運之父顧拜旦之所以復興古奧運競技會,也是尋找一種文明的方式,使人類形體健美、生活和平、精神自由。
知識分子的第一精神應該是獨立的批判精神,這種批判應該是基于普世價值觀。作者無論是對時下的學風還是對盲目的復古思潮,都持一種冷峻的批評態(tài)度,無論是河南某地大興土木建水泥巨龍,還是圓明園的重建,以及準備投資300億元的所謂中華文化標志城,作者都予以嚴厲批評,認為這違背了文化精神。當代文化更應該倡導軟實力建設,就是通過創(chuàng)意方式來實現(xiàn)文化的傳播與文化的市場價值,譬如日本文化外交國策就將動漫產(chǎn)品與日本酷文化這些流行文化上升到國家文化外交的高度,著力推廣,使全世界青少通過接受日本流行文化而對日本產(chǎn)生好感,并不是通過大興土木破壞生態(tài)或投入巨資來吸引世界眼球、提升文化實力。
文化追求的是美的理念與人類普世價值觀念的傳統(tǒng),文化學者最需要的是一顆真誠的心,從作者的文字中,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作者對社會對學問的真誠,他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能夠回歸常識,更希望用真誠的文字使我們這個并不完美的社會獲得進步與凈化。
作者是位用心良苦的文化人,他會花很多時間陪自己孩子看動漫電視節(jié)目,并對當前國內(nèi)少兒電視節(jié)目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譬如少兒動漫中過多的暴力情節(jié),無厘頭的搞笑也占據(jù)了動漫影視的空間,他通過媒體呼吁要建立少兒節(jié)目準入制,讓家長與教師參加到少兒電視節(jié)目的聽證準人過程之中,以避免少兒電視內(nèi)容市場化低俗化影響少兒身心健康。
這本文集內(nèi)容豐富,基本反映了作者近年來對文化與藝術的獨特思考,它能否在當代文化之河中濺起一點詩意的浪花,有待讀者的慧眼去評點。
這本文集近日由東方出版社推出,書中國畫插圖均出自中國藝術研究院著名畫家崔自默之手,使文集圖文并茂、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