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宇
近期,北方地區(qū)的雨雪又為2009年下半年以來累積的通脹擔憂“雪上加霜”,煤炭運不出去,導致價格飛漲。同時成品油價格創(chuàng)新高、天然氣斷供、各地水電價格紛紛上調等,已經使得能源價格高歌猛進,直接傳導向生產、生活領域,百姓已經從菜價上就能感知。由此,筆者回想起11月初國家發(fā)改委曾表示,明年生產資料價格將呈恢復性上漲,通脹壓力日益增長。然而還未到明年,我們已經嗅到了通脹的“腥味”。
1992年、1993年中國遭遇的嚴重通脹讓大家還心有余悸,輕微的物價上漲都會引發(fā)大眾的恐慌。由2008年11月以來,中國經濟回暖并實現(xiàn)恢復性增長、信貸“放水”等因素,股市、樓市嚴重脫離估值;同時全球經濟的回暖,帶動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走強,拉動了國內原材料價格的上揚,這些都使得資產價格全面報復性上漲。資產泡沫再推動資源現(xiàn)貨價格上升,最終傳導在終端消費上。
這其中尤以房地產為甚。有網友稱中國住宅市場嚴重畸形,已經埋下了足以顛覆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的巨大隱患,導致資源錯配,產業(yè)結構矛盾加劇,社會購買力被高房價吞噬殆盡。甚至有人發(fā)出“中國將有50%白領可能在未來兩年的通脹中破產”的預言,雖然有些危言聳聽,但想想高昂的房價和現(xiàn)實收入的巨大落差,其中之言也不乏道理。
這幾日看到“山西煤老板等游資炒作大蒜致價格爆漲數十倍”,又我驚嘆不已,超高的房價已經把社會購買力推到最衰微的時刻,如果大蒜上漲幾十倍只是一個開始、如果關系到民生的商品價格一個接一個暴漲,最終一切的不良后果都將由普通百姓來承受。
通脹猛于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通脹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來抓,正是響應了百姓的最大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