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大綱強調(diào)了現(xiàn)代語言教學要注意語感的培養(yǎng),增加學生的語文教學要注意語感培養(yǎng),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會說、會寫、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呢?我認為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生只有在多讀的基礎(chǔ)上才能要求他們運用,提高語文素養(yǎng)。閱讀要把握課堂、課外兩道關(guān)。
一、課內(nèi)閱讀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以課文為依據(jù),不脫離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即緊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分析理解課文。
那么,怎樣做到“文本”與“人本”的有機結(jié)合呢?
1.注重感悟閱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指導:一是為學生指導思考的方向;二是幫助學生拓開思路,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問題;三是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四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學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礎(chǔ)上通過聯(lián)想展開對話,讓學生有互相交流所得并抓住學生中的不同看法,引導學生憑借教材和有關(guān)資料加以辯論,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取長補短,拓展思維。
2.要做到具體形象與理性分析相結(jié)合
通過閱讀學生從中已獲得的信息,開始不自覺地將信息加工,即把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在此基礎(chǔ)上再進行理解分析,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通過具體形象與理性的分析,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熱情,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感悟到了課文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對學生語文素質(zhì)提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3.利用閱讀,促進寫作
語文教材入選的課文,大都文質(zhì)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特別是文學作品,既有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又凝聚著強烈、豐富的情感,為我們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二、課外指點
1.注重課文與課外相結(jié)合
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單靠課文是不夠的,還得做大量的課外閱讀。但課外閱讀也不能盲目地讀,要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八年級上冊學新聞體裁,要了解這種體裁,除了課本知識,我們還得讓學生多讀報,從感性上認識這種文學樣式。這樣就要求做課外閱讀時與課文相結(jié)合,既可補充課本的不足,又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何樂而不為?讀朱自清的《春》,我們也可以找一些類似的寫景的美文來讀。
2.注意整體感知,注重語感的培養(yǎng)時,首先從整體出發(fā),從宏觀上感悟文章寫的什么,是怎樣寫的,你覺得這篇文章好在哪里,這是做課外閱讀最基本的要求。開始學生可能理解上會有偏差,隨著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的感悟能力會越來越強。
3.強化語言文化積累
要求學生對成語、名句、警句、妙語要理解記憶,對于含蓄凝煉的關(guān)鍵語句則指導學生探究。古人云:“積句成篇”。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得到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做讀書筆記,大凡有學識的人,無一例外是善積累的人。此外,多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可豐富學生的情感,補充生活經(jīng)驗,陶冶情操。
4.由內(nèi)到外,由外到內(nèi),比較閱讀,靈活運用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把課外文章和課堂教學中相類似的課文聯(lián)系起來,比較閱讀,力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我想,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閱讀,人和文章是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抓文本閱讀才有著落;抓人本,閱讀才有意義。只有把二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語文教學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才會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昝辛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