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yīng)乎中。
翻譯: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這四個季節(jié)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永不停息。我們生活的世界還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這四個方位的確定必須有一個對應(yīng)的中央位置為參照。
賞析:
我們生活的地球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四季的產(chǎn)生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的結(jié)果。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轉(zhuǎn)的同時還在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而太陽始終位于這個橢圓的焦點上。由于地球始終是斜著身子圍繞太陽公轉(zhuǎn)的,所以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不停地變化。隨著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不斷變化,南北半球接受太陽光照的多少也會有相應(yīng)的變化,氣候就會隨之改變,春、夏、秋、冬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由于地球始終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zhuǎn),所以四季就會不停更替,年年歲歲周而復(fù)始。
一年四季的不斷變換,不僅表現(xiàn)在四時氣候的變化,在動植物的身上也會有相應(yīng)的反映。春天是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世間萬象匯聚了天地之靈氣,一夜之間便煥然一新。經(jīng)過了整個冬天的沉潛與孕育,此時到處都洋溢著一種不可遏制的生機。大家一定都讀過朱自清先生的《春》吧!是不是每次讀起它,都會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呢?
夏天,是綠色的世界,殘酷的炎熱雖然奪走了春風(fēng)的和煦,但是郁郁蔥蔥的大樹卻給我們撐起了一把把大傘。樹上的蟬翼薄得近乎透明,兒童又多了很多樂趣,夏天的萬物也是攢足了勁兒,努力生長著,似乎比春天時更加瘋狂,都在為秋天的收獲而積蓄力量。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很多果實選擇在此時成熟??粗鴿M樹滿倉的碩果,每個人的臉上都綻開了幸福的笑容,這是一年辛勤勞動的回報,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不久樹上的葉子開始慢慢飄落了,花兒凋零了,草兒也枯萎了,生命力開始慢慢散去。冬天,大地銀裝素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分外妖嬈。萬物經(jīng)歷了三季的生長,此時正在沉潛心志,積攢力量,為來年的再次勃發(fā)而默默努力。在冬的嚴(yán)寒和靜寂之下,有許多生命正在孕育涵養(yǎng)。
四季的變換,繪出不同的色彩,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心情,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生命的發(fā)展歷程。地球在不停地同繞太陽公轉(zhuǎn),四季周而復(fù)始地變換,時間也在慢慢地流逝,這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轉(zhuǎn)移的。唐代的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中寫道:“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睆埲籼撛凇洞航ㄔ乱埂分幸舱f:“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逼鋵嵥麄冋f的都是同一意思:人間的四季更替是不會停止的,春去秋來,花謝花開,時間的腳步不會停住。而人的生命在永恒的時間面前卻是那么短暫。所以我們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去追尋自己那未完成的夢想,“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而這四個方位的確定都是相對而言的,必須有一個物體作參照物,把參照物所在的位置看作是中心。只有先確定了中心,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才會隨之確定,所以中心位置很重要。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中”往往代表著地位的尊貴。比如,在沒有科學(xué)地認(rèn)識地球之前,古人認(rèn)為地球是方的,并且認(rèn)為我們的國家就位于地球的正中央,所以我們的國家叫做“中國”。這個“中”字不僅代表了我們國家所處的方位,更加昭示了中華民族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強大的凝聚力。再比如,北京城的中央是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央是太和殿,而皇帝的寶座就放在太和殿的正中央。這顯示出皇權(quán)的至高無上,由此更可以看出“中”的尊貴和高尚。
新語文學(xué)習(xí)·小學(xué)中年級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