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有位地圖學家,路過一個鳥語化香的小村莊,那時不比今天,繪制地圖采用的是很原始的方式。為了圓心中的夢,他已經(jīng)長途跋涉了許多年。
自踏進小村莊的第一步起,他便被眼前的如詩美景吸引住了。能夠遙遙地看見炊煙的時候,他遇到了相伴而歸的一對父女。地圖學家很久以前就有了種“職業(yè)病”,見人就喜歡考對方的方向感如何,最慣常的做法便是叫人把自家的具體方位描述一番。
小女孩開始滔滔不絕起來:“我家在村子的最南邊,前面有條小溪,春天里柳樹掛綠可漂亮啦,屋后還有片竹林,我在中間種了許多牽?;ā?/p>
正在這時,父親打斷了她的話:“一張地圖就那么大,能把這些都廁上嗎?”小女孩意猶未盡地看著地圖學家,不再吭聲。
到達小女孩的家后,地圖學家果真看到了小女孩所描述的那些美景——長長的柳枝拂著水波,不遠處還有一群鴨子正揮灑著初春的興致。
他情不自禁地把小女孩抱進懷里,說:“你家真美,但是以后在我畫的地圖里找不到這些,你會不會不高興?”
小女孩歪了歪腦袋,回答道:“不會的,叔叔,只要能找到我的家鄉(xiāng),就可以知道我家在哪里,就可以知道我家門前那條小溪和屋后的那片竹林,它們那么美麗,我不允許別人把它們弄丟!”,
地圖學家會心地點點頭,他想小女孩是對的,美麗的東西不能因為在地圖上找不到就被忽略,放在心里才是最真切的。
解讀原創(chuàng)秀
透過小女孩所描述的那些美景,地圖學家看到了小女孩美麗的家鄉(xiāng),但是他卻無法把它畫進地圖里,心生遺憾。其實,“美麗的東西不能因為在地圖上找不到就被忽略,放在心里才是最真切的”。
是啊,看不見的未必就是不好的,美麗的東西在人的心里是永恒的,即使它們并不經(jīng)常展現(xiàn)出來。
鏈接原創(chuàng)秀
本文作者是周國平。
周國平,作家,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周國平的散文文風活潑,并加入了鮮活的生活場景,化艱深為平易,如細雨滋潤萬物。
超級模仿秀
當一張小小的地圖終于繪制出來,地圖學家猛然發(fā)現(xiàn),那絕對不是枯燥無味,毫無生機的。仔細觀察右邊的地圖,從中,你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