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景教學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應用情景教學上好數學課呢?我有如下的看法。
一、對情景教學的理解
情景教學是指創(chuàng)設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景,學生在探索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建構意義。這類教學又被稱為“拋錨式教學”,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以后,整個教學內容也就被確定了。在情景教學中,教師同樣是事件的探索者或問題的解決者,并在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中給學生必要的幫助。建構主義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的介紹和講解。情景教學要以真實的事例或問題為基礎,所以又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
下面以初中數學中“數軸的概念”一課為例來說明如何實施情景教學。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如果僅僅明確甚至強調數軸是“規(guī)定了方向、原點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學生一定不易接受。我們不妨創(chuàng)設以下的情景:拿根桿秤稱物體,稱桿上的星點表示所稱物體的重量;溫度計上用點表示溫度……稱桿、溫度計都具有三要素:(1)度量的起點;(2)度量的單位;(3)明確增減的方向。這些事例、模型、實物都有啟發(fā)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入數軸概念。這樣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 嘗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究問題的解決。針對數軸的概念引出這樣的問題:日常生活中的溫度計你們都看過?你們會讀嗎?此時學生很驚呀,半信半疑,處于求知狀態(tài)。此時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溫度計,讓學生觀察并試著讀出來,然后把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10秒后取出,再讓學生觀察并讀出溫度。通過多媒體展臺,展示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的溫度計,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體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正數、零、負數,從而引導學生體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的方法。
3. 鋪墊探究。教師提問:(1)能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有理數嗎?(2)自己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數的直線必須滿足什么條件。這時,數軸的用法呼之欲出,學生很快就得知了數軸的用處。接著,教師繼續(xù)提問:在數軸上能找到十萬分之一這一單位嗎?這時,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調動起來,頭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進入解決問題的高潮。
4. 解決問題。這是情景教學的最后階段,是整節(jié)課的高峰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的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解決他們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因而思維特別活躍,急于想弄個水落石出。教師此時應用鼓勵的目光和語言去幫助學生,使他們順利解決問題,最后可以得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數軸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就是偉大的“數形結合思想”。
根據以上步驟,我們可分析以下的數學案例,來說明這種方法的科學性。
情境教學就是把學生的主動參與具體化在優(yōu)化的情境中,產生動機、充分感受、主動探究。如在復習函數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的教學情境。
(1)案例: “我”在某市購物,甲商店提出的優(yōu)惠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銷售,而乙商店提出的優(yōu)惠方法是,凡一次購滿500元可領取九折貴賓卡。請同學們幫老師出出主意,“我”究竟該到哪家商店購物得到的優(yōu)惠更多?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被很好地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
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活動有賴于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和啟發(fā)。因此,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以啟導學生思維為立足點。如何使學生心理上有憤有悱,正是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所要達到的目的。教師要善于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于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2)案例:在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設出如下的問題情境。
在△ABC中,AB=AC,倘若一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沒了,只留下一條底邊BC和一個底角 ∠C,請問,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畫出來?學生先畫出殘余圖形并思考著如何畫出被墨水涂沒的部分。不一會,各種畫法出現(xiàn)了,有的學生先量出∠C的度數,再以BC為一邊,B點為頂點作∠B=∠C,B與C的邊相交得頂點A;有的學生取BC中點D,過D點作BC的垂線,與∠C的一邊相交得頂點A。這些畫法的正確性要用“判定定理”來判定,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于是教師抓住“所畫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嗎”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并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即“△ABC中,若∠B=∠C,則AB=AC”。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fā)獲得了判定定理。接著,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啟示去思考證明方法。
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情境教學當然不能將所有的數學知識都用生活真實形象再現(xiàn)出來,事實上情境教學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實體的復現(xiàn)或忠實的復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簡化的形體、暗示的手法,獲得與實體在結構上對應的形象,從而給學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識上進一步深入發(fā)展,以獲取新的知識。
二、情景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情境教學以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和諧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結合自己數年的教學經驗和近幾年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探索,我在這里談談情境教學的意義。
1. 數學情景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訓練,能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情景教學強調概念的形成過程、解題的分析思考過程和規(guī)律的揭示過程,常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到問題的探索研究上來,就連差生也容易“想進去,學進去”,從中嘗到思考的樂趣,逐步愛上數學,這樣就真正做到了把興趣還給學生,把魅力還給數學。
2. 數學情景教學重視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在學習中最活躍的成分是興趣,而情景教學恰好提供了培養(yǎng)興趣的基地。當學生解決了他們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時,經教師的表揚會產生一種愉悅的心境,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這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有積極意義的。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