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課堂氛圍輕松、愉快,課堂容量和課堂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們都喜歡上我的英語課。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一、 寓教于歌,讓課堂活起來
歡快輕松的音樂能使學生身心愉悅,優(yōu)美的旋律、明快的節(jié)奏可以渲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有音樂伴隨的教學,學生所學的知識記得牢,效果好。例如,在三年級英語教學中,學生對人體的各個部位總是混淆不清,而一首動感十足的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就可把學生帶入一個歡快的音樂世界。當學生邊唱歌邊觸摸身體各部位時,已在不知不覺中把歌詞背得滾瓜爛熟。
二、引入游戲,讓課堂活起來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兒童是從游戲開始學習的。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本身就比較抽象、枯燥,加上學生沒有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不免會產(chǎn)生陌生感。要使小學英語變得形象、具體、有趣,讓學生愛學,必須順其天性,把游戲引入課堂,發(fā)揮游戲教學的神奇作用。英語游戲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情緒高漲,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在教學中,我把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了“Colour”之后,我把各種水彩筆放在身后,手握任意一只水彩筆,問學生:“What colour is it ?”讓學生用“It’s...”來猜。在學習了描述天氣狀況的詞匯和句型后,我讓一個學生到講臺前面當氣象預報員,其他同學問“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tomorrow?”這位同學說“Guess.”接著,大家紛紛開動腦筋,用“Will it be...?”句型猜測,把所學的單詞cloudy, rainy ,snowing, hot, cold, windy, warm, cool等又復習了一遍,句子運用得更加熟練。這些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還復習了所學知識,發(fā)揮了學生好奇、好動的優(yōu)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利用形體語言,讓課堂活起來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新知識,可以通過師生的動作、表情表現(xiàn)出來。作為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運用各種生動傳神的表情、形象生動的演示動作來表達教學內(nèi)容,并力求做到惟妙惟肖。
例如,在教學play 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 go swimming, do morning exercises, go cycling, watch TV等動詞短語時,我一邊做相應的動作一邊教學生讀單詞,學生受到啟發(fā),一邊做著踢球、打籃球等動作,一邊讀著單詞,雖然表面上看教室里紀律有點亂,但學生們很快就學會了相應的單詞,而且印象比較深刻。
又如,在學習“I’m listening to music.”這首歌時,歌詞中有“I’m reading a book ”一句。我一邊模仿看書的動作,一邊教這句歌詞,大部分學生跟著我邊做動作邊唱,但個別學生沒有做動作,只是機械地跟著老師唱。于是我告訴他們,邊模仿動作邊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歌詞的含義。在我的啟發(fā)下,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diào)動起來,于是學生們理解英語句子的程度也有所提高了。如果在歌曲選材上再精心一些,比如曲調(diào)好聽、歌詞很順口,學生很容易掌握一首歌曲,于是課堂氣氛就很容易活躍起來。教學經(jīng)驗表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形體語言的掌握、理解比對一般表達方式的掌握、理解要快得多,而且樂于運用。形體語言的運用,有助于提高英語的表達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四、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讓課堂活起來
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手段。心理學研究表明,競賽能使人產(chǎn)生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反應:求勝心理強烈,情緒飽滿,精神煥發(fā),注意力集中,感知清晰,思維活躍。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自制能力較差,根據(jù)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開展各種競賽,可以激發(fā)更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一比誰做得好,誰學得快,誰記得牢,給優(yōu)秀的學生發(fā)小獎品。各語言小組之間的比賽,使那些平時不認真聽講、好做小動作的學生全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人人都不甘落后,誰也不肯扯小組的后腿。學生不但上課積極,課下也非常活躍。一個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學習局面悄然形成。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