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勿庸置疑,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已經慢慢深入教育教學領域,其作用也被人們所承認。那么怎樣才能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它不僅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更關注生生之間的交流,因此各組員的搭配極為重要。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要做到:一要合理分組。教師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和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使各組處于大體均衡的水平上。如在詩歌教學上可根據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行強弱搭配,在作文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和寫作水平進行綜合評估后對組員合理搭配,盡量讓組員們能夠取長補短。二要分工明確。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僅是停留在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的表面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合理分工。如果不進行有效分工,體現不出個體在小組中的價值,不讓每一個學生獨立承擔一定的責任,小組合作學習實際情況往往是會被一些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代替或掩蓋,不利于調動組內成員的積極性與參與意識,也不利于組員之間的依賴與合作。
二、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在小組成立之初,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意識地強化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受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 起初學生們對小組合作學習不夠適應。大部分學生只表達自己的想法,缺乏與小組內其他成員討論和交流的意識。有些學習好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不愿意與他人合作學習;也有一些學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缺少與他人溝通的技能。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工作還是學習,只有善于與人合作,才能做好事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質疑,利用自己自行查找的資料和積累,與組員合作、探究,解決個人無法很明確掌握明白的內容,解答疑惑。通過小組內組員之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智慧的火花一次次綻放,學生在助人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助。在小組內學生的個人價值獲得了肯定,組員的信心也漸漸提高。
三、恰當安排合作學習的內容與時間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盲目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易于學生通過言語來交流,對一些值得爭辯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合作競賽的形式去解決。在公平競爭中,每個組員都想方設法為小組出力效勞,極大地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合作學習時間”的安排也是很關鍵的。合作時間可長可短,我們可以把一課甚至幾課的時間都讓學生進行合作式的探索,也可以在課堂內讓學生就一個問題進行短時的討論、爭辯,真正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發(fā)表見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當然,小學生的心智水平還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深入課堂,積極引導學生,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并將探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明白語文其實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四、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
評價是小組學習的導向。教師在學生討論時必須積極地參與進去,聽取學生的意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為他們提供指導性的幫助。并在討論完后對每一組都應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評價,這樣一來學生才會有正確的競爭意識,并能取長補短,對于學生來說也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評價是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失去了評價的良性制約,合作學習也將難以有效落實。語文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為每個學生發(fā)揮特長、潛能創(chuàng)造了機會,其學習結果也可以以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評價中,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用心發(fā)現每個學生觀點的閃光之處,增強學生自信心,從而他們會更愿意在小組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小組“鞠躬盡瘁”。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體現自我協(xié)調的有效合作方式,是對傳統(tǒng)班級上課形式的超越,更是一種師生、生生之間關系的重建,是一種在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基礎上的交流,更是一種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認真探究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其優(yōu)越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顯現,從而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得到發(fā)展,激發(fā)活力。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