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水畫較為發(fā)達,在其二百多年中出現(xiàn)各種畫派,如“浙派”、“吳門派”、“松江派”等。其中“松江畫派”是晚明松江府治(今屬上海市)下三個畫派的總稱,畫家為數(shù)不少,主要有董其昌、陳繼儒、趙左、沈士充等。他們的畫學觀點、創(chuàng)作思想基本一致,繪畫風格也有相同之處,全以筆墨氣勢取勝。董其昌在明末名望很大,沈士充得松江派正傳,他常為董其昌代筆。
沈士充,生卒年不詳,活動于明萬歷、崇禎年間,字子居,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擅畫山水,出于宋懋晉之門,兼師趙左,得兩家之法,且畫法稍有變化,自有面目,筆法勁秀,墨色華淳,清蔚蒼古,格韻并勝。這些在其山水畫冊中體現(xiàn)得頗為鮮明。
沈士充山水冊共八頁,紙本,設色,每頁縱26厘米,橫34厘米,分題為“草堂幽居”、“乘舟觀瀑”、“水檻凌波”、“秋郊訪友”、“寒林楓影”、“柴門逐江”、“寒江獨釣”、“疏亭寂寥”。并有該冊封面楷書簽題一頁。冊頁末幅落款“壬申冬日寫小景八冊,沈士充”,其余題“沈士充”或“士充”,每開均鈐朱文篆書“子居”方印?!叭缮辍睘槌绲澪迥辏垂?632年,可見此山水冊是沈士充晚年之作。
擅畫山水的沈士充,注重皴染,筆墨精妙,意境雅逸。勾勒暈染出自元人,尤其用功于吳鎮(zhèn)、倪瓚,師承董其昌、宋旭、趙左等名家。擅畫山水的董其昌,講究筆致墨韻,風格清潤,宋旭所畫山水,峰巒樹木,蒼勁古拙;而趙左(字文度)善用干筆焦墨,長于烘染,畫山有似米(芾)非米之妙。沈士充師宋旭創(chuàng)“云間派”,與“華亭派”、“松江派”多派并立,互為影響。
明代松江,是個工商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城市,當時常有文人學士過往,文化藝術也因此比較興盛。隨之書畫收藏、買賣字畫成風。董其昌是晚明影響較大的著名畫家,許多人求不到他的畫,愿出錢托人買“代筆畫”。有一則小故事,相傳陳繼儒受人之托,想買一幅董其昌的“代筆畫”,于是寫信給沈士充。信中說:“子居老兄,送去白紙一張,潤筆銀三星,煩畫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其昌)出名也。”可見沈士充是董其昌山水畫重要代筆人。
此山水冊封面楷書簽題:“沈子居畫冊,疑禽(an)藏”。疑盒是清光緒末年翰林五品京官的許承堯,安徽歙縣人,名士、大學者、收藏家,字際唐,號疑盦。祖輩是鹽商,家資頗饒。明清時期的徽州地區(qū),素有“東南鄒魯”之稱。文風之盛已蜚聲中外。許承堯酷愛文物,一生苦行收集,家藏書畫、古籍等萬件之多,晚年因生活拮據(jù),將書畫等賣出一些。1946年在他73歲病重時,留有遺囑,要他后人集體保管他所藏文物,特別是名人字畫,不得分散家藏。幸得如此,到新中國建立,許氏家中仍然保存萬件文物,才得以歸入安徽省各級博物館收藏。收藏家許承堯?qū)τ诤笫烙兄鴺O大的貢獻。沈士充此套山水畫冊現(xiàn)藏歙縣博物館。
(責編: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