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燈
淺盤,直壁,盤中立燭釬,細葫蘆形把,喇叭口形底座,上飾博山紋。在燈盤口沿伸出一葉形鏨便于手執(zhí)。燈,是古代人們?nèi)粘I钪械囊环N照明器具。古人稱燈為“鐙”、“錠”或“豆”,都是諧音和假借字,也反映燈的形制可能從豆演變而來。此燈銹色自然,器形古拙,年份應為漢代。
玉沖牙
素面,彎角形,獸首為剪影式,口部鉆蜂腰形對孔,身上有雞骨白色沁斑。玉質(zhì)白中泛黃,器形彎曲自然流暢,年份應為漢代。
玉劍彘
白玉質(zhì)地,局部受沁泛黃。長方形,兩端長伸下垂,方孔。器面飾獸面云紋,刀法粗獷有力,玉質(zhì)溫潤,包漿自然,為清代摹古器。
團龍紋銅瓶
此銅瓶高70厘米,成對。盤口,細長頸,夔龍銜環(huán)形扁耳,與耳平齊的頸部飾花朵紋。膽形腹,腹部一周四處開光,內(nèi)透雕正面團龍紋,下腹近足處飾一周花瓣紋。高圈足,內(nèi)有“乾隆年制”四字款。通體包漿自然,雕刻工藝精美。從照片看應是清代晚期。
山水紋青花罐
直口不掛釉,斜肩,鼓腹,下腹部漸收,圈足。罐身繪通景式圖案,參天大樹下房舍座座,岸邊_人垂釣,寬闊的江面上兩只小船揚帆遠航,空中紅日當頭,飛鳥結伴而翔,遠處群山連綿不絕。整個畫面意境深遠,用筆粗獷、灑脫。青花發(fā)色深沉。釉面肥厚、光潤。器形敦實。時代為清中期。
青玉夔龍形佩
此玉佩扁體形,夔龍頭部殘缺,剩余的身體部分呈S形,兩面通體刻谷紋。脊有鬃,足作伏臥狀,鬃與足上刻陰線。沿夔龍形身體刻一周陰線形成邊廓。身上鉆小孔,用于穿系。玉佩表面有沁色,陰刻線流暢、自然。時代為春秋戰(zhà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