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ny)的研究顯示,父母應該掌握幼兒看事物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教孩子學習新的詞匯。
“這項研究表明,幼兒在學習語言時更有可能注意到整個物體而非物體的局部”心理學副教授喬治·郝立克說,“正是因為有這種傾向,孩子自動假定你所談論的是整個物體。所以,如果你還想告訴它其他東西,你就要有一些特別的舉動,比如,在解說某一局部的名稱或功能時要用手指著這一部位?!?/p>
例如,在向幼兒介紹一只狗的時候,它會自動地把面前的這個物體視為狗。如果你想跟孩子聊一聊狗的尾巴或叫聲,你就要更加清楚明確地表達出來。如果你不這樣做,就會對孩子造成干擾,使它難以理解。
郝立克的研究對象主要是12—19個月大的幼兒,因為他們尚處于語言發(fā)展的起步階段。48名兒童參與了這項研究。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孩子介紹一些熟悉的事物,比如帶蓋的杯子,有帶的鞋子,還有兩件能夠分開的木制組合物。組合物的一部分被設計得比較富有吸引力,即便如此,郝立克發(fā)現(xiàn),孩子對整個物體比對局部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我們原以為,孩子被局部所吸引,尤其是它明亮的顏色和別具一格的幾何形狀,他們將不能夠?qū)W習整個物體的名字,而是把名字與有趣的、分開的局部聯(lián)系起來”郝立克說,“但我們發(fā)現(xiàn)結果恰恰相反。這進一步說明,孩子,即使只有12個月大,也會想當然,他們假設這個詞究竟意味著什么。既然是假設,那就不一定正確?!?/p>
12個月大的孩子平均掌握65~110個詞,到了2歲就能掌握幾千個單詞。
“嬰幼兒學習語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會有許多事情發(fā)生”郝立克說,“除了對孩子講話時要逐一強調(diào)整個物體、物體的局部以及它的功能外,父母還應該盡可能地降低環(huán)境噪音,減少干擾因素,再有就是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看著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