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霞
【摘要】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具有一般教學設計的特征,又著眼于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而帶有自身的特點。本文就初中化學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各要素的設計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設計
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不能脫離具體的學科教學?;瘜W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在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化學學習的起始階段——初中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如何進行有效的化學問題解決的教學?這些問題要落實,歸根到底,其落腳點就是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
一、化學問題解決式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是任何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是學生通過教學后預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是教師教學活動優(yōu)劣的評價依據,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教學中起著導學、導教和導測量的作用。由于學生化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進程,同時又是一個不斷積累提高的過程。因此,在制定化學教序目標時應注意系統性。例如,在制取氧氣的時制定的目標時初步學習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而日后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時,教學目標就應該掌握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學習遷移一直是教育心理學界關注、研究的熱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提高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就涉及到遷移。如氧氣這部分內容,學習重點是氧氣的制取和性質。但是在解決“如何制一瓶氧氣”和“氧氣能和哪些物質反應”這兩個主題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制取氣體和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為以后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取和研究其他物質的性質做好鋪墊,實現了學習的正遷移。
二、化學問題解決式任務分析
確定了教學目標,接下來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進行化學問題解決教學的任務分析。任務分析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促進教學設計科學化的一門重要技術。任務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教學目標規(guī)定的學習結果的類型及其構成成分和層次關系,并據此確定促使這些學習結果習得的教學條件,從而為學習順序的安排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心理學依據。在新知識的學習中,認知結構中的原有知識起決定作用。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知識可構成三種關系:(1)原有知識是上位的,新學習的知識是原有知識的下位知識,當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在包容程度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學習的知識時,新知識對原有知識構成下位關系,這時新知識的學習稱為下位學習。例如,學生已經有了“化學反應”的概念,再學習“氧化反應”就構成了下位學習。(2)原有知識是下位的,新學習的知識是原有知識的上位知識,當新知識在包容與概括程度上高于原有知識時,這時新知識的學習屬于上位學習。例如,學生已經具有了鐵、硫、碳、磷等跟氧氣反應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化合反應的概念便產生上位學習。(3)原有知識和新學習的知識是并列的,構成并列結合的關系,有時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知識既不產生上位關系,也不產生下位關系,新知識可能與原有知識有某種吻合關系或者類比關系,這時新知識的學習為并列結合學習。例如,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氣制法的有關知識,再學習二氧化碳的制法時,由于二者之間具有某些相似性,新知識也可以被原有知識同化。在進行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的任務分析時,必須弄清楚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在進行不同問題解決階段的問題設計時選擇最恰當合適的問題呈現順序。
三、化學問題設計的策略
化學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主要是以“問題”為中心開展的,化學問題設計是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中的精髓。好的問題設計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由于化學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的模式是按照不同層次的問題作為階段性標志的,因此,化學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設計既具有一般問題設計的原則,又因為其問題解決的階段性而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在進行了A, B兩類問題解決后,學生渴望通過解決新的問題來獲取更多的新知識,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C類問題的解決。問題解決式教學設計模式中的C類問題應該具有啟發(fā)性,這類問題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對所提問題能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分析、比較、綜合,并有條理的敘述出來,從而訓練、發(fā)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關于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驗證了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大多數同學的實驗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發(fā)生改變?”“為什么有個別小組同學的實驗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改變了?”學生經過認真思考,結合所學知識逐一回答上述問題后,就會了解在考慮反應物和生成物時要全面,自然會將質量守恒定律理解的更為透徹。這類問題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是C類問題設計的主體形式。開放性是促使學生自由思考的保證。開放性,即問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或有多種可能的解答方案。如“現有足量的蔗糖固體、水、質量分數為5%的蔗糖溶液、質量分數為20%的蔗糖溶液。要配制100g10%的蔗糖溶液,你能設計出多少種方案?”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學生可以得到幾種不同的方案。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增強了學生對于溶液組成的深入理解,在教學中問題是要通過教師的語言表述出來的。因而,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注意問題語言表述的嚴謹性,以免引起誤解和歧義。如設計問題“酸的五條通性是什么?”容易讓學生誤以為酸都有且只有這樣幾種性質。另外,還要注意合理使用化學專業(yè)術語,提高學生的學科素質。例如,在學習化學式的意義和書寫時,可設計問題:“在了解了金屬銅的微觀結構后,你能說說為什么我們用元素符號Cu來表示金屬銅的化學式?”
綜上所述,教師要依據化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原則,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同時,積極挖掘化學教材及相關教育資源中的問題生長點,從而精心設計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愛芯.課程改革與問題解決教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李廣洲,任紅艷.化學問題解決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