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菊
【摘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自覺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開展“問題課”形式教學,運用小品、歌曲等活動引入具有時代感的國內國際信息,創(chuàng)設活動空間,激活課堂教學,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師生互動
今天,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自覺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那種死氣沉沉,索然無味,缺乏靈氣的課堂氣氛,真正讓政治課活起來、學生動起來,下面就我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一些經(jīng)驗談點個人認識。
一、開展“問題課”形式教學,讓所有學生活起來
就是把一節(jié)課設計出一些問題并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課前預習,在課堂上由學生解答,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正式上課時根據(jù)所預設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都會有一定的收獲。要使學生回答比較正確,關鍵還需要教師的課前有效引導。
1.要有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
課前預習是由學生自主支配時間完成有關內容,時間比較充裕。這樣,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商量、討論、對比、查找資料等。即使是綜合題型,通過引導,大部分同學還是能夠完成的。
2.要點明知識點和相關聯(lián)系點
教師要點明知識點或聯(lián)系點在課文哪部分或指明用什么知識點去思考,這樣就相應地縮小了范圍,又有針對性,學生思考問題相對集中,就能抓住重點、要點,這樣學生比較容易完成預習。例如,分析說明題“作為中學生你怎樣維護民族團結?”教師可點明從思想上、態(tài)度上、行動上堅持民族“三尊重”,從此啟發(fā)學生,學生就有信心去完成了。
實踐證明,這樣的指導學生課前準備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氣氛有了很大改善。每個班約有90%的同學舉手回答簡單基礎題,成績不怎么好的同學大都能答對;也有50%以上的同學舉手回答開放性試題,如“你是怎樣維護民族團結的”,有的同學說,我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旅游時,會主動要求跟他們做朋友;有的同學說,少數(shù)民族到我市旅游參觀時不要圍觀,要主動向他們介紹情況等,答對的給予鼓勵表揚,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主動性也就調動起來了。
政治課的課前預習活動,教師要面對全體學生,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從簡單、基礎做起,對能力要求強的分析說明題更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降低要求,設置可行的步驟,讓學生一步一步深入。同時,課前預習的問題設計要科學,符合學生實際,這樣能給學生一定的信心,學生就會主動樂意地完成,課堂上就有勇氣回答問題。學生動起來,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起來,教學效果就會好起來。
二、巧妙適度地運用小品、歌曲等方式,讓課堂活起來
1.小品。老師可以用小品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寓教于樂。我在講述《共筑師生情感橋梁》這一內容時,在上課前組織學生編排了三組關于老師批評課上違反紀律學生的小品。其中一名學生扮演老師,三名學生扮演小品里的違紀同學。通過扮演小品中的人物,學生能夠認識到由于自己的錯誤影響到全班同學及老師的授課情緒,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參與過程中獲得新知識新感受。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組織學生唱歌,或組織學生聽歌曲錄音,或教師唱歌。通過歌曲這種形式,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恰到好處的選用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歌曲,作為思想政治課的輔導手段,它不僅能豐富、印證和深化教學內容,還能把課本知識與歌曲的思想內容、優(yōu)美旋律融為一體。成功的歌曲啟發(fā)既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又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獲取新知識。例如我在講《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時,我組織學生一起聽唱了《愛的奉獻》而導入新課,這樣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感情,使課堂教學充滿靈氣。
三、引入具有時代感的國內、國際信息,激活課堂教學
思想政治課教學不能只重視對教材知識的傳授,而應把它與瞬息萬變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緊密結合起來,要不斷將時代信息引入課堂教學的園地,使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時俱進”。教師應開闊眼界,大膽創(chuàng)新,設計與思考所學理論知識與當今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問題是否有結合之點,與學生現(xiàn)有的思考、觀點是否有撞擊之處,通過尋找理論應用實際的空間,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畢業(yè)班進行復習時,我引入“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并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它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利?(2)消費者應該如何維權?(3)涉及這次事件的相關人員受到法律的制裁,說明了什么?(4)應該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為此我們制定了什么法律?什么時間開始實施?這部法律的出臺將有何現(xiàn)實意義?從而將時事政治引入課堂,用鮮活的事例去補充、佐證了書本知識,以系統(tǒng)的理論去挖掘、剖析了現(xiàn)實問題。引入時事政治,聚焦社會熱點,既鞏固和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發(fā)揮了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確立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思想觀念,激活了課堂教學。
四、創(chuàng)設活動空間,師生互動,激活課堂教學
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點燃起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在自擬的舞臺上增強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去感受體驗思維展示的魅力。如我在將《消費者的合法權利》時,我是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作為消費者,你的消費權益是否受到侵犯?同學們非常激動,示意要舉手回答,熱情高漲到極點。但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如何維權,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景中感悟知識、提高能力,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景:“同學們,這是我上星期在利聯(lián)超市買的一個手提包,但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開線、開膠了,請同學們幫我出出注意,如何維護我作為一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舉手,幫我出謀劃策。這種通過老師引導全班同學交流、評價和總結,形成“師生”和“生生”的互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這種交流中學到知識,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而且這種互動的心靈對話同樣也建起了師生相互感情升華的紐帶。
這種環(huán)境不僅僅限于課堂,還應延伸到課堂之外。首先,是拓展課堂空間。我在教學中嘗試了每節(jié)新課課前節(jié)目專欄。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充分準備,人數(shù)2人到4人不等,主持和主講角色自己選定,內容自擬。如初一可以開辟心理咨詢臺或心理測驗線;初二開辟法制小論壇或少年模擬小法庭;初三開辟時政播報或焦點、熱點論壇。其次,將空間延伸到課堂之外。主要是利用社會各種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立足與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以小組為單位選擇階段性的研究課題;撰寫升華自己感受的政治小論文等等。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是教學設計的組織者、創(chuàng)造者,應該從自己的課堂做起,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講究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帶來了體驗的深刻性,從中學生感悟出許多道理,真正讓政治課活起來、學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