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俐
【摘 要】現(xiàn)今,要想了解世界科技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為繼續(xù)學習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這是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一項具體要求。以往我們閱讀教學只注重詞匯、句型和語法,但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不能僅依賴于語法句型和詞匯量,還要依靠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而閱讀策略應在教師系統(tǒng)、長期的培養(yǎng)下訓練形成。因此,有必要對高中英語閱讀進行學習探討,對閱讀教學現(xiàn)狀加以分析,進而有效地指導閱讀教學。
【關鍵詞】閱讀教學 技能 觀念 文化背景
一、導致閱讀教學困難的原因
1.教材方面
語篇量上升是教材的突出特點。較舊教材每個單元新增了好幾篇閱讀文章,并且閱讀文章中句子的結構復雜化。句子長度增加,詞匯密度加大。以往的高中教材閱讀量少,閱讀內(nèi)容通俗具體、題型簡單,但現(xiàn)在新教材不僅每單元閱讀量大,閱讀文章長,而且都有大量的復雜的語法現(xiàn)象。比喻閱讀文章中含有很復雜的長句,強調(diào)句型與定語從句的混合使用,賓語從句里又含有條件狀語從句,還有虛擬語氣、被動語氣等語法現(xiàn)象。這些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把握語言材料整體框架的能力,理解作者觀點和段落寓意的技巧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一定要具有科學的發(fā)展觀,使用好教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和完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2.教師方面
(1)教師使用講解為主的閱讀教學方法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很大程度仍滯留于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法。我們一直以來在上閱讀課時,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型結構和語法基本知識目標上,這種教法在我們用人教版的老教材的時候,也可以讓我們的學生獲得驕人的成績。但新課程改革后,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同樣用這種教學,不要說學生的考試成績?nèi)绾?,就是簡單的教學任務都無法順利完成。
(2)認識誤區(qū)
“新大綱”和“舊大綱”最突出的區(qū)別在于“為交際”三個字。交際是雙向性的,既要輸入,亦要輸出,從語方學的角度來看,聽、讀是輸入,讀、寫是輸出。這表明聽、說、讀、寫都是交際的方式和手段,這也是訓練的目的。而教師對“交際”的理解存在誤區(qū),過分強調(diào)聽說教學而忽視讀寫訓練,認為只需要學生聽得懂英語,能說出來就體現(xiàn)了“為交際”思想,說明教師對教學理解方面的學習不夠重視。
(3)閱讀技能指導方面的欠缺
教師普遍存在對英語閱讀技能指導方面的欠缺,什么是閱讀技巧?Davus(1984)提出的四種閱讀技巧包括:識別詞義;推理;識別作者的寫作意圖和風格;尋找有關答案。我國的外語課堂教學基本是一種“知識”型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師上課偏重于語法知識的講解,忽視語篇教學和閱讀方法的指導。
(4)忽視背景知識的傳授
背景知識是特定語篇所具備的外部世界知識,它影響著閱讀理解的準確性。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的影響力大于語言知識背景的缺乏造成對理解的障礙。因此,在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結合他們所掌握的語言知識進行閱讀。
3.學生方面
(1)學生不正確的閱讀習慣
有效的閱讀與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分不開的。閱讀能力強的人在閱讀時盡管腦力活動是非常緊張復雜的。但除了眼球運動和手指翻動書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身體部分的動作,而閱讀習慣不好,則常常伴有影響閱讀速度和效率的動作。如用手指或筆指著單詞讀;小聲出聲讀;心譯;查字典;搖頭晃腦,以及不正確的閱讀姿勢。
(2)閱讀技巧欠缺,閱讀速度跟不上
閱讀技能是在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反復練習而獲得的能夠順利完成閱讀任務的能力,閱讀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理解,二是速度。閱讀效率高,閱讀速度快是閱讀能力強的兩個標志。速度與理解是閱讀能力并存的兩個方面。理解為主,速度為輔,有效的閱讀意味著迅速而準確的理解,我們要求學生精讀和泛讀相結合,充分運用瀏覽掠讀、尋讀、精讀等速度技巧,堅持計時閱讀,及時檢查閱讀效果。
(3)文化化背景知識貧乏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構成了跨文化交際中的巨大障礙,缺乏文化背景知識已成為跨文化交際中許多失誤的主要原因。
(4)基礎知識欠牢固
如果文章中存在著較多的生詞或技術性術語或包含較長的由多個從句組成的句子時,學生閱讀的自信就大大的降低,為難情緒就會增加。因此,學生平時應注意積累豐富的詞匯,學會分析長句、難句,攻破語言知識關。
二、課堂閱讀教學的調(diào)控策略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挑戰(zhàn),我們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呢?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我們必須充分開發(fā)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的資源。在此,筆者想談談自己在課堂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調(diào)控策略。
1.轉變觀念,正視教師角色
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人,教師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給學生傳遞知識,而在于如何引發(fā)和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教師的每個教學決策都要以學生的理解、思考、感覺和活動為基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應采取引導和促進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2.加強閱讀技能培養(yǎng)的教學
閱讀技能是通過反復的練習而獲得的能夠順利完成閱讀任務的智力活動的方式,以及近乎于自動化的眼動方式。技能閱讀教學要從重視知識傳播轉移到重視技能培養(yǎng)。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好基礎。有效的閱讀活動是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智力的活動。閱讀是一個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了積極思維活動的過程。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掌握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我們學英語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即“四會”。從學習的角度講,“讀”是其它“三會”的基礎,因為在國內(nèi)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聽說的機會較少,我們通常是通過大量閱讀來豐富我們的“語感”來擴大英語詞匯量,提高英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徹底改變閱讀教學教師主導的現(xiàn)狀,把聽說讀寫綜合技能引入閱讀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會學習。
4.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也就是對學生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交際策略運用能力的具體培養(yǎng)。如介紹英語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材料,引導學生閱讀報刊,鉆研英語文化學習氛圍,注意交際文化的導入,并注意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因此,在泛讀教學中,我們應不失時機向學生介紹英語的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知識容量,從而促進高中英語閱
讀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唐國.走出閱讀教學三個認識誤區(qū).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
[3]任軍利.素質(zhì)教育英語教學模式與技巧研究[C].寶雞外語教學研究會,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