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斯·布茲比
在《書店的燈光》這本書里,作者不僅描繪了書店的氛圍,回憶起自己閱讀的啟蒙,準確的將人與書店的關系比喻成“在人群中獨處”。而且大半生與書和書店為伍的作者,還簡單敘說了書與書店的歷史,細數他所喜歡的位于世界各地的書店,還有許多跟書有關的動人故事。
書店在歷經3000年的健康發(fā)展中,適應并促進了技術和文化的進步,但在20世紀90年代卻遭遇到突然的衰退。在這些年中,大型的連鎖書店生機勃勃地擴展,而獨立書店似乎正在消散;網絡商務攻城拔寨,無往不利,美國近2/3的獨立書店關張。近來我們關于書籍及其購買方式的觀念又遭遇到另外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來自電子圖書,按需出版(print-on-demand,POD)和大賣場。
電子圖書
電子書閱讀器是一個手持的使用電池的設備,可以一次下載一本或幾本圖書,讀者可以免除翻頁之煩。就像DVD一樣,電子書也可以包括一些補充材料,如評論、參見索引、著者生平、視頻輔助資料、作業(yè)本,等等。你只要上到喜歡的網站,付款下載選定的文獻,然后,還可以假設,就團縮在你喜歡的“電”椅(e-chair)里。
早期的電子書閱讀器的屏幕很費眼睛,所以不太誘人。各家公司都在努力開發(fā)較少眩光的屏幕。一些公司借助布萊葉(Braille)盲文圖書技術,研發(fā)出一種屏幕,能將印刷體凸出一些以產生三維效果,一種其他計算機還不具備的觸覺感。看,這就是真正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計算機技術;如果視力障礙的讀者可以不受限制和便宜地獲取圖書,這倒是個有益于世界的發(fā)明。
當第一次因特網淘金潮沒有見效后,一些電子書公司倒閉了,另一些則卷土重來。在過去的一、二年中,電子書行業(yè)得到了新的投資和重視。目前可供閱讀的電子書約有5萬種,這個數字不小,但與紙本圖書相比只可算滄海一粟了。對于許多專業(yè)人員來說,那些至關重要的技術和學術參考工具書經常因成本過高而難以出版,但這些書——醫(yī)學手冊、綜合詞典、刊登各個學科最新進展的期刊——的電子版則比較便宜,而且可以即時更新。
然而,就目前而言,印刷圖書的便利和耐久,以及那種輕柔的觸覺,仍然是一般讀者所期望的。我們還是偏愛書頁輕微的沙沙聲;還有,你怎么能在電子書里夾上一朵野花呢?
按需出版
在計算機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另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是按需出版的圖書。借助POD技術,一本要出版的書并不一定非要先印上500、5000或50萬本復本冊,它可以在顧客出現時再印。圖書的全部文本和封面被存在計算機里,在需要時調出。根據需要的冊數印刷。即使只有一個顧客訂購一冊圖書,POD技術也可以在兩分鐘內完成印刷。POD圖書的價格略高于傳統(tǒng)圖書,但隨著技術的改進可以與之持平。同電子書一樣,這是一項可以大肆宣揚的成就,尤其適用于需求較少的書籍。
POD圖書的一個問題是,為了降低價格,就只能將給書店的折扣控制在20%左右,而這個毛利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大多數書店從普通圖書獲得的折扣至少是40%。
一些POD的擁躉描繪的遠景是書店將成為復印店。你只要在計算機屏幕顯示的菜單上選定你要的圖書,點擊訂購,拿著你的收據,然后就等著叫號。有點像在小卡爾快餐店點份飯。如果POD能夠投入市場,很可能就是做的像售貨亭一樣放在書店里,你能夠訂購一些你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