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芳
摘 要: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已面臨改革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網絡探究教學應運而生,本文旨在探討其對教學的意義,以更好地指導教學。
關鍵詞:網絡探究 建構主義 人本主義 合作學習
一、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觀念的轉變,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模式已不再適應變化的現實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主題教學(webquest)應運而生。它是由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的兩位教授Bernie Dodge和Tom March首創(chuàng),其主要教學方法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教師引導,以一定任務驅動學生進行的自主探究學習。它提倡學生通過網絡,直接訪問專家,發(fā)現問題,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它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基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有利。
二、webquest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是一個指引者和促進者,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在webquest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解和傳授,而是主動地對老師的傳授進行加工、消化和吸收,是主動意義的建構者。
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學派認為,認識是主體內部預先形成的結構的展開。學習是個性、潛能和價值自我表現和實現的過程。教學是一個行為制約過程,其實質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一個能產生預期結果的情境。這個情境對學生有制約和控制引導的作用,即教學就是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Webquest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內在需要,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的實現,注重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揮學生潛能,強調教師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從而使英語教學的過程成為幫助每個學生充分發(fā)揮潛能、發(fā)展個性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3.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MI)是由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他提出,人類至少存在(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關系)七種基本的智能,后來在其模型中加入第八種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他指出,所有的人都具備這八種智能,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每一種智能,所以每一種智能都得到發(fā)展。因此,如果給與適當的鼓勵,提供豐富的環(huán)境和指導,每個人都有能力將所有的八種智能發(fā)展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Webquest教學模式中鼓勵教師采用MI理論,使得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通過所有的智能領域,關注到學生的不同需求,同時,學生在學習中也通過使用各種智力而更加深入地探索、操作和思考,從而全面地學習和理解學習資料,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webquest在教學中的意義
1.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Webquest教學模式利用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系統(tǒng),學生可上網進行測試,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水平進行定位,根據檢測結果來確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選擇相應的課程,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特別是利用網絡作為支撐,使英語教學突破時空的限制,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Webquest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學生通過網絡,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一定的任務,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己動手搜尋資源,自己動腦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fā)展思維技巧,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中豐富的資源,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更高水平的思考,發(fā)展思維。同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針對要解決的任務,學生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種解決方案,不會受到課堂或者是課本的約束。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在Webquest活動中,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這就要求學生們有團隊合作的精神。首先,個人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資料的收集,并根據問題整理資料;再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交流等歸納、綜合、分析材料來完成方案設計。在此過程中,個人的工作直接影響著小組的成果,在學生們一起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團隊精神。
四、webquest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學生自主性問題
學習自主性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負責有關學習的所有決策并負責實施這些決策,在Webquest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否自主選擇材料,能否自主安排時間和計劃,能否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測試,能否進行綜合地自我管理,教師應如何促進學生發(fā)展其自主性,是教育者應當注意到的問題。
2.明確使用目的
教師在實施網絡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明確使用的目的,即為了提高或發(fā)展學生哪方面的能力,不僅自己有一定規(guī)劃,也應讓學生知道通過活動應使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3.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問題
交際能力包括語言學能力、話語能力、社會語言學能力和交際策略。Webquest教學模式中,教師應進行適時的指導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學生運用的流利性,還要考慮到正確性和得體性,要達到正確和得體,除了實踐外,還要有基礎理論學習,以使語言學習活動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五、結語
Webquest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學習方式,以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多元智能理論為理論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網絡為學習手段,輔助于多種學習方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智能,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探索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方面地發(fā)展學生能力。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到有可能出現的問題,積極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以便使webquest教學模式更能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進而促進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Dicke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UP,1987.
[2]Dodge,B.&T.March.Some Thoughts About Webquests[DB/OL].1997.
[3]March,Tom.Theory and Practice on Integrating the Web for Learning.1998.
[4]Scatter,P.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8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霍力巖.多元智能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