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睿
到2020年,瑞典將完全結束對石油的依賴,成為第一個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國家。
生活在瑞典的塞隆夫婦都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區(qū)工作,卻與3個孩子住在了離市區(qū)有六七十公里遠的瑪麗弗雷德小鎮(zhèn)上。熱愛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塞隆夫婦特別熱心對環(huán)境的保護。他們決定從自身做起,做好節(jié)能減排。丈夫馬格努斯·塞隆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過從個人來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減少對汽車的使用?,F在,塞隆夫婦已把汽車的使用減少到了最低限度。他們改乘郊區(qū)火車上下班。雖然從家里到小鎮(zhèn)火車站以及從市中心火車站到工作單位都有一段距離,但這難不倒他們,兩人靠騎自行車來解決。外出購物或辦事時,只要能騎自行車,塞隆夫婦決不開車,一年四季堅持不懈。
據專家們估算,一年下來,塞隆全家節(jié)能減排的措施可以使他們比其他人少向大氣中排放2.2噸溫室氣體。
北歐國家瑞典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環(huán)境保護的國家,也是最早引入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國家。早在2006年瑞典可持續(xù)發(fā)展部就公布了這個國家的宏愿:到2020年,瑞典將擺脫對礦物燃料的依賴。這意味著,“到那時候,再沒有一戶家庭需要依賴石油供暖,機動車司機也不再需要把汽油當作唯一的(燃料)選擇”。
能源多樣化
1973-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爆發(fā),促使諸多國家回頭審視自己的能源政策,瑞典也是其中之一。和其他西方發(fā)達國家一樣,瑞典此前相當依賴石油能源。以1970年數據為例,瑞典所需能源中77%均來自石油。然而,時至2003年,這個比例卻下降到34%,與此同時工業(yè)產值卻保持迅猛增勢。瑞典人是如何做到這樣的驚人轉變?客觀而言,瑞典資源豐富多樣的先天因素至關重要。不過,究其本質,瑞典政府多年來從政策上堅持推廣能源多樣化,爭取逐步擺脫石油依賴,并得到國民積極響應,才是成功關鍵。瑞典政府自豪地表示,目前瑞典能源供應中將近三分之一來自可再生能源——這在工業(yè)化國家中實屬罕見。
生物燃料、水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地熱和太陽能,這些常見的新能源在瑞典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當中。
除此之外,瑞典已將能源多樣化的觸角伸向了更多領域,而成功利用可再生資源的一個典型案例是“變啤酒為燃料”。以往,由于瑞典酒類飲料價格相對高昂,催生了一種特殊現象:常常有瑞典人“跨境一日游”——前往鄰國德國或丹麥,大量采購當地價格較便宜的啤酒、葡萄酒和烈酒,搬回家囤積。2005年,瑞典海關專門針對這種行為展開打擊行動,共收繳了5.5萬升烈酒、29.4萬噸高度啤酒和3.9萬升葡萄酒。照以前的規(guī)矩,這些被沒收的酒的下場只能是白白浪費掉?!拔?986年當上海關官員的時候,慣例做法就是把這些酒倒進污水槽了事,”瑞典南部馬爾默市海關情報部門主任彼得·尼爾森回憶說。“但現在出現了一種環(huán)保意識。倒掉那些酒對誰都沒好處,不管是從經濟角度還是環(huán)境角度考慮。所以我們改變了最初用它沖刷水槽的做法,轉而利用先進的設施生產沼氣或環(huán)保型肥料。”他介紹說?,F在,海關每年繳獲的大約100萬瓶酒都會被運往一家工廠,倒進壓榨機器,飲料與容器分離后,兌上水,再運往位于斯德哥爾摩以南200公里處林雪平的一家工廠,加工成沼氣燃料,以供應公共汽車、出租車、垃圾車、私人小汽車,甚至列車所需。
“政策選擇”是關鍵
瑞典的努力得到了國際上的公認,世界經濟論壇的環(huán)保國家排行榜就是例證,瑞典的環(huán)保成果在歐洲國家中排名第一。一份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出自美國兩大學府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環(huán)境學專家,比較了133個國家和地區(qū)在16個關鍵環(huán)境問題上的表現,包括環(huán)境衛(wèi)生、空氣質量、水資源狀況、生物多樣性、生產性自然資源和可持續(xù)能源等方面。瑞典在“環(huán)境衛(wèi)生”這一項中得了99.4分的最高分(滿分為100分);在空氣質量一項中雖然僅排在第34位,但卻是歐洲國家中的第一位。專家們指出,國家的經濟實力是決定其環(huán)保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經濟實力相當的國家中,如排名第一的瑞典和第39位的比利時,在環(huán)保成績上卻存在一定差異,這恰恰說明各國“政策選擇的重要性”?!霸诃h(huán)保表現上,良好的政府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耶魯大學環(huán)境法與政策中心主任丹尼爾·埃斯蒂說。瑞典政府采取了多種獎勵應用清潔能源的政策,比如征收燃油稅和二氧化碳排放稅,鼓勵車主們把傳統的汽油動力車換成混合燃料車(如酒精/汽油、天然氣/汽油,或電力/汽油型混合動力車),對那些愿意把家中石油燃料供暖系統置換成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業(yè)主也給予減稅獎勵。在政府鼓勵下,瑞典正掀起一場推廣以清潔燃料動力車代替?zhèn)鹘y燃料汽車的全國風潮,酒精或沼氣等替代型燃料的“加油站”在瑞典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走在“綠色的大道”
瑞典各地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各自出臺符合地方實際的清潔能源戰(zhàn)略。在擁有12萬人口的海濱城市赫爾辛堡,公共汽車的燃料為沼氣,以居民家庭丟棄的生活垃圾和附近農場所產生的有機廢料發(fā)酵而成。推行“沼氣公車”是赫爾辛堡市2000年開始啟動的環(huán)保計劃中的項目之一。市政府當時擬訂的目標是在2010年前實現“全市機動車中20%為可再生燃料動力車”。而到2004年時,這個比例已經提前達到24%。市政府于是調整目標,更新為“2010年之前全市50%的轎車、小貨車和卡車使用可再生燃料”。市政府對此志在必得。而類似項目在瑞典全國遍地開花。
瑞典綠色機動車司機協會的馬蒂亞斯·戈爾德曼說,和礦物燃料說“再見”對車主們還有其他實惠?!凹偃缒阋跃凭剂洗嫫烷_車,每走10公里可以節(jié)省1.5瑞典克朗(1美元約合7.7瑞典克朗),開沼氣車則可以節(jié)省5克朗?!?/p>
另外,凡駕駛這類“綠色”汽車者,經過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公路收費站都不必繳費,在瑞典其他許多大城市也可以享受免費停車的待遇?!捌髽I(yè)雇傭的司機還可以少交汽車稅。真正在推動瑞典綠色汽車市場迅猛增長的可不是環(huán)保組織,而是那些企業(yè)司機?!?/p>
有了民眾的廣泛參與,政府的決心,加上一些富有巧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心走“綠色大道”的瑞典或許將向世界證明:沒有石油,我們照樣可以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