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敏
摘要:大面積提高統(tǒng)考課程及格率是試點院校的生命線,而想要提高及格率就不得不談到統(tǒng)考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工作首先要明確試點本科課程考試特征,選準教學與輔導對策,堅持以綱為綱,為本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認真鉆研教材,狠抓考前復習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考試。
關鍵詞:統(tǒng)考課程 教學工作 教法 考前復習 質量監(jiān)測
一、充分認識教學工作的重要地位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教學工作始終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本科教育的規(guī)模迅速擴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經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調整,社會各方面都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試點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力補充,抓好試點本科教學是提高試點本科教育質量的重點和關鍵。
二、教學工作首先要明確試點本科課程考試特征,選準教學與輔導對策
課程考試是一種學歷水平考試;是一次性的檢驗考試;是與教學相分離的考試;是公開的,受到社會廣泛監(jiān)督的考試;是公正客觀的考試;是淘汰賽不是選拔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與輔導時,應重視基本能力的教學與輔導,重視全、細、嚴,避免偏、怪、難。“全”是對知識進行全面地系統(tǒng)地講解,做到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不能漏,“細”是細致,講求知識的嚴謹性,不是似是而非,胡亂猜想,“嚴”是嚴格把住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質量檢測關,嚴格要求學生,同時也嚴格要求教師把檢測作為鞏固知識、掌握知識、增強學習動力的加油站。教師在教學及復習過程中盡量避免偏題、怪題、難題。
三、堅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
教師在上某課程之前,要明確以下幾點:
1.該課程的教材有哪幾種,其特點是什么,你對現行選用的教材的評價。本課程的資料有哪些,課程資料建設如何。
2.課程試題庫是否建立,命題庫是否符合啟發(fā)、誘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規(guī)律。
3.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所應具備的教學設施、教模、教具、掛圖等是否具備,有何改進和創(chuàng)新。
4.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的教學文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齊全。
⑴ 課程授課計劃。根據教學大綱進行各章節(jié)學時分配,安排各章節(jié)的實驗、作業(yè)、習題課的教學周次進度。
⑵ 教案。根據教學大綱組織教材,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詳略適當,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學,要求教師認真寫出教案,交待任務,講明目的,突出重點,分析思路清晰,歸納簡明扼要,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能力,板書設計,教具使用,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等。
⑶ 教學日志。每次課前認真填寫,詳細記載完成教學內容和布置作業(yè)的情況,從而檢查教學進度與授課計劃之間的差距。對作業(yè)的批改要認真記載,作為評定學生平時學習成績的依據。
⑷ 實驗、實習、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指導書(任務書),教學文件、資料是否具備、齊全。
明確教學大綱,就象掌握了通過統(tǒng)考的金鑰匙,可以用這個金鑰匙,打開教材這個百寶箱。凡是考試大綱中涉及的知識點,都在教材中找到,按要求看或背。這樣考試前一本教材的內容,就能熟記于心;考試大綱本身是原則性、指導性的內容,是粗線條的,對學習某門課程起提示、規(guī)范的作用,同時又具有方向性,是考試命題的依據。作為考生,在使用考試大綱時,要了解大綱給出的對某一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范圍;掌握考試大綱對知識學習的不同層次要求,一般是識記、領會、掌握、應用等,考生可以參考考試大綱給出的要求,把學習精力分主次用在不同內容上。考試大綱要求“應用”題目中多數會涉及到,雖不是原題,但意思相近,只要平時認真了解大綱,復習了教材中相關內容,就可以答得不錯。
在熟悉、參考考試大綱的基礎上,主要還是熟悉教材,功夫下在平時。
四、強化課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眾所周知,教有法無定法,貴在得法。為適應課堂教學改革需要,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就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來鉆研教材和教法,特別是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需要,采取讓學生喜愛的教學法,諸如多媒體軟件的應用、辯論會、答辯會等等。因為學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的變換方式方法,來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讓學生便于接受,樹立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不能對不聽課“開小差”的學生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聞、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放棄的態(tài)度,這樣下去不僅是教師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而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要求教師在上課時培養(yǎng)他們好讀書、勤思考、好思辯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學生繼承傳統(tǒng)“不動筆墨不看書”的好習慣,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上,更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和開發(fā)學生自身的潛能??茖W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潛能開發(fā)是相當大的,有95%的潛能尚需等待開發(fā)。當然這需要教師大量耐心細致的管理工作,使學生樹立信心,克服懶惰、不思進取等不良習慣,樹立切合自身實際的學習目標,循序漸進,穩(wěn)步鞏固,最終形成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五、考前復習——最后的沖刺
課堂教學永遠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向四十分鐘要質量,也是我們亙古不變的主題。
(一)歸納概括,條理知識
應該說,復習課,不是對所學知識再進行簡單的羅列和機械的重復,而是在重溫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的脈絡和結構進一步歸納概括,達到熟練、透徹,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在認識上有一個飛躍。如:在復習時教師可提示:本冊教材你自己認為哪個單元學得較好,哪個單元有點問題?哪個知識點你還是感到困惑?讓學生在復習前就做到心中有底。復習到某單元又可提示:請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一單元里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主要圍繞什么進行學習的?學生回答前可以看書和相互提醒,然后抽學生回答,再抽學生補充,由于把主動權放給了學生,課堂氣氛會很活躍。師生共同整理成知識體系, 這樣通過歸納概括,有利于學生在頭腦里形成整體認知結構,提高知識掌握水平。
(二)分類指導,查漏補缺
知識循序漸進,各知識間的聯(lián)系密切。在復習時,教師要抓住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查漏補缺。具體地說,就是對所學的相關內容進行系統(tǒng)整理,并通過知識的串連性和連接點,將學生復習前零散無序、認識模糊的概念及題解縱橫溝通,形成整體感知。
(三)講練結合,開闊思維
講和練是復習課不可缺少的內容,教師要精講,學生要多練。也就是說在復習課上,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指導地讓學生多做綜合性的練習題、復習題,以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思維過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弄清每節(jié)復習課的目的作用,分清主次、難易、深淺,哪些題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哪些題還需要進一步點撥、講解,哪些題需要多做多練,要做到胸中有數,運籌帷幄,精練、善練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形成全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自出一份試卷也是我們常用的好方法,自己出的考卷在同學中相互交流,學生的興致會很高。條理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脈絡,以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重新消化、理解與掌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有的放矢——找要害
復習課最忌諱的是題海戰(zhàn)役,使學生不堪重負。要避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必須鉆進題海,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針對學生實際,精心制定教學計劃,挑選典型性練習,為精講、精練、高效、減負打下基礎。所以復習的范例應做到數量少、容量大、覆蓋面廣、啟迪性強。同時要新而不偏、活而不虛,某些章節(jié)內容在最近學習中沒有完全攻克或隱含的難點,隨著復習時相關信息量的增大,難點暴露得更為突出??记皬土曋腥舨恢鉀Q,就會給未來的考試留下隱患,這期間的難點再不能精讀細列,而應把難點具體化簡明化、實用化。
2.分類講解——查缺陷
在復習課堂中,提倡學生之間橫向交流、允許學生交頭接耳、說話、自由結合,互助合作,真正使學生體會到“學習中有快樂,復習中有技巧”的哲理。復習使知識面拓寬,消除了知識間的“隔閡”,深化了知識點,澄清了知識間的“是非”,將相關知識進一步拓寬深化,則疑點自破。
3.開放閱卷——重效率
改變傳統(tǒng)的閱卷方法,將教師閱卷與學生自己閱卷相結合,將閱后集體評講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省時省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4.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同一復習內容,對低層次學生,教師不僅改進教法,還指點學法,清除他們學習中的障礙,對學習重點難點進行詳細講解具體指導,即“牽著過河”;對高層次學生啟發(fā)誘導,以進一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他們不停地向新知識領域邁進,即“指導過河”,以求在課堂有限時間內,使每個學生都有所長進。
5.熱點變形——“改頭換面,一題多變”
自學考試所考查的基礎知識,解題思路變化并不大,只是在題目的設計上略加改變,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復習要注意充分領會所學知識會為與適用條件和范圍,特別應注意運用自己所掌握知識在新情景下解決問題。為了強化熱點,適應考題變化,考前復習應認真分析熱點題的演變,利用現有習題通過“改頭換面”一題多變,進行定點練習。還可以圍繞熱點,進行了試題變形練習,以深化和擴大知識面,提高應變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思維能力。
六、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jiān)測和保證體系
政府和社會監(jiān)督與高校自我約束相結合的教育質量監(jiān)測和保證體系,是提高試點本科教育質量的基本制度保障。各試點本科學校要根據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不斷深化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優(yōu)化教學過程控制;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內部評估和認證機制;建立有利于加強提高本科教學的人事、勞動和分配制度。
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教師必須經常地更新知識,不斷地充實新知識,了解科技發(fā)展的新成就。因此,向教師提出了擁有淵博知識的要求,各課程要逐步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經常開展學術活動,不斷在教學和科技領域里有新建樹,發(fā)表論文。
把教學工作質量作為教師職務聘任的重要標準。教師以育人為天職,教學工作的好壞是衡量教師工作的主要標準,也是考核教師工作和教師職務聘任的關鍵條件。在教師職務評聘中,實行教學考核一票否決權制。對于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反映較大的教師,應及時更換教師。各高等學校要像重視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一樣重視基礎課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按計劃、有目的地培訓中青年教師?!?/p>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