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華
評“鳳鳴盛世”
這件作品主要是學習了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風格。作為8歲的孩子,能將這四個字寫成現(xiàn)在的樣子,已經(jīng)實屬不易了。首先說,四個字的大章法布置得還算均勻,應當說是最大的優(yōu)點。其次,每個字的筆畫粗細也較為均勻,這是第二個優(yōu)點。這也許是它能被推薦的主要優(yōu)點所在。對于一個8歲的孩子的作品,要求到此,也已經(jīng)很不少了。
當然,作為一件真正好的作品,僅僅具有這些,似乎還有些不夠。至少,僅僅有大章法還不夠,那么,下面,我們就其再小一些的章法來看一看。
不看則已,一看毛病還真不少。其一,筆畫的排布不夠均勻。例如,“鳳”字中的凡字框,“凡”字中的一橫,雖與下面被包圍的“鳥”部離得近,但與字框部分又較為遠了一些,這是初學者的通病。
“鳴”字中的4點。由下至上一路斜行,也是沒有道理的,這只能說明書寫者對于間架結構,尚無基本的把握,尤其不懂得4點與上面部分的關系應當是怎樣的。
再說說“盛”字,“成”部的“丁”在楷書中雖然改變了形狀,但將該部位寫得那樣空曠,實在是不懂得布白的基本常識,至少教他的老師,就沒有間架布白的基本訓練,否則,就不會讓孩子出現(xiàn)如此的欠缺和不足了。
在4個字中,只有“世”字的毛病似乎還少一些。如果中間的一豎,能距兩側豎的遠近再合適一些,則此字便無瑕可指了。
對于上述問題,8歲的孩子真的不懂。在此想問的是,那老師又懂得多少呢?“教不嚴,師之情”,所以,問題雖然在孩子的作品中反映出來了,但是,根子在老師那里。故而這更大程度地反應了老師在這方面的無知與不懂。這也正是目前我國漢字書寫教育缺失的關鍵所在。
評“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從這張隸書作品來看,書寫者多少還是臨過一些碑帖,有漢碑的影子。從大的布局結構來看,也屬于有一定的操控性和對大章法的把握性。從運用隸書的筆法而言,也能夠表現(xiàn)出漢碑的基本味道來。從單字結體的疏密的均勻程度而言,也有分寸,知道每個字的重心都集中于左上的位置,對此,許多練習隸書的學生,都難以達到如此水平??傊?,這是一件有所取法的作品,特別是對于一個才8歲的孩子來說,已經(jīng)相當?shù)牟蝗菀琢恕M瑯?,值得基本肯定?/p>
不過,此間作品除上述優(yōu)點之外,還有些需要引起注意,才能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提高。
“物華天寶”中的“物”字,“?!弊峙缘淖髲?,加之右部的“勿”,兩個都朝左下方向伸展,有一順之嫌。
“華”字的幾橫之間,未能保持應當有的平行與等距的起碼要求,故而顯得有些散亂。
“天”字的兩橫粗細太懸殊,撇畫得過于彎長,捺畫也毫不遜讓,只是此字有過于開張之嫌。
“寶”字處理得較為美觀,除了“爾”的右點與前兩畫有游離得危險之外,其余還都處理的較好。
“人杰地靈”中,“杰”字的“人”旁,也沒必要朝左彎出。隸書并非都得不朝左就朝右地伸展而出。
“地”字的“也”部三豎畫部分,宜勻,否則顯得松散。
“靈”字展底橫,要蠶頭燕尾,而“雨”字頭的首橫,就沒必要非那么來處理了。
盡管此篇作品有這么多值得注意的細微之處,但它仍不失為一件不錯的作品,如果的確是出于一位8歲孩子之手的話。
評“奧運精神無國界,超越自我有中華”
這件作品從大章法來看,效果也不錯,每個字的個頭抓的也挺勻,其運筆也挺嫻熟的。也有一定的臨碑基礎。不過,作為12歲的孩子來說,寫成這樣,有如此之基礎,切勿驕傲,而應當更多地臨寫漢碑,否則,有缺乏營養(yǎng)之危機。
作品中有幾個字值得引起注意。例如“國”字,其中的“或”字,就失之于過于松懈?!白浴弊忠灿写瞬?。
(注明: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作品落款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