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艷
[摘要] 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科學,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使學生在“玩”中感受到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為此每位教師應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玩”的課堂。
[關鍵詞] 科學 孩子 實踐
國家要繁榮昌盛,社會要公正和諧,人民要生活多姿多彩,離不開科學的發(fā)展。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必須從小抓起,讓科學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走進孩子們的生活,讓科學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一、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科學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一種原始的驅動力,“玩”永遠是孩子最高的興趣,永遠是孩子的至愛。北京世界博物館把很多科學現(xiàn)象納入其中,參觀的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去“玩”,再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探索自然奧秘,真是應有盡有,奇妙無窮。學生在里面當然也就各個“玩”得如癡如醉,流連忘返了。由此可見,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科學,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使學生在“玩”中感受到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為此每位教師應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玩”的課堂,盡可能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玩中感受科學的魅力,掌握科學知識、科學規(guī)律,形成熱愛科學的濃厚興趣。如在講《大氣壓力》一課時,我發(fā)給同學們每人一個氣球,要求同學吹氣球、玩氣球,談所得。同學們把氣球吹得鼓鼓的,玩得十分開心,10分鐘后談所得,讓人很驚訝,有的同學說,氣球可以貼在墻上,原因是摩擦起電;有的說,吹鼓后的氣球一放手,就飛跑了,這是大氣的反沖;有的說,氣球吹得太鼓就破了,原因是里面壓力太大,等等。學生在玩中感受到了科學的存在。接著,我又發(fā)給學生2個氣球,1根氣管,2條細線,讓學生接著玩,但又要求2人合作,把2個氣球吹成一大一小,然后分別栓到氣管兩頭,用線繩扎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兩人一組,學生玩得仍然很開心,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15分鐘后,各個組都有了收獲,開始匯報。12個組的結果是“大的變大,小的變小”;2個組氣球大小不變,1個組因氣球沒有扎緊沒有結果。玩出結果后,我接著問學生們,為什么會出現(xiàn)“小的更小,大的更大”的結果呢?學生們說了很多理由,但最后討論結果,大家一致認為是因為氣壓不一樣,大氣球壓力小,小氣球壓力大,所以,小氣球的氣被壓到大氣球里,就出現(xiàn)了上面的結果。從孩子們最熟悉的玩具——氣球中,引發(fā)出可供孩子們探索的科學內涵,這本身會給孩子們很多啟示,科學離孩子們很近,處處有科學,只要肯于發(fā)現(xiàn)。
二、讓孩子們動手實踐去探索科學
實踐,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在實踐中成長,不僅僅意味著人的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更意味著人格的完善,成功的自信??茖W課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一個舞臺,能讓孩子們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激發(fā)求知欲,調動多種感官,既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又能促進他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對科學積極的態(tài)度,自覺主動地去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如在講《磁鐵的性質》一課時,上課前,我為每組學生精心準備了條形、馬蹄形兩種磁鐵,還有鐵釘、曲別針、小鋁片、銅絲、小木棒、小石子、碎紙片等材料。上課時我給每組同學下發(fā)了一張表格,要求同學們動手實踐,把表格填完,最后總結出磁鐵的性質,學生們開始實踐,一會兒2塊相互吸一吸,總結出了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總結出了磁極端點的磁性最強;一會用磁鐵吸吸鐵釘,吸吸木棒,人人動手實踐,人人總結發(fā)現(xiàn),學生們實驗的過程非常認真,你一言他一語,在快樂的動手實踐中,感悟科學的奧秘,感悟科學的樂趣,在輕松愉快中,總結出了磁鐵的性質,學到了科學知識,產生了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三、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
科學知識無處不在,大至宇宙,小至人自身,卻存在著各種自發(fā)規(guī)律,都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索。而作為科學教師,要懂得科學的重要性,要遵守科學規(guī)律,把科學課的課堂打開,延伸,使科學走進學生的生活,走近學生身邊,要求學生在活動中探索身邊的大自然。因為只有身邊的,才是兒童所熟悉的;只有身邊的,才能給兒童捕捉的機會;只有身邊的,才能給兒童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只有身邊的,才能給兒童提供良好的行動條件;只有身邊的,才能激發(fā)兒童去發(fā)現(xiàn)的濃厚興趣,只有身邊的,才能獲得許多科學研究的實踐經驗,才能讓學生了解科學,發(fā)現(xiàn)探索科學,才能讓課內外有機結合,拓展深入科學領域,讓科學成為學生的最愛。
如“夜來香為什么能驅蚊”,讓學生們在身邊去找科學。我們學?;▔镉惺畮字暌箒硐?一到晚上,香氣宜人,同學們都喜歡在花壇邊游戲玩耍。時間長了同學們發(fā)現(xiàn),夏天在夜來香盛開的花壇邊玩,沒有蚊子咬。同學們都很奇怪,覺得“夜來香”里面一定有科學,大家對此產生的興趣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實踐、查閱資料,決心要弄個明白。有的同學把抓來的蚊子放在夜來香花瓣上,蚊子沒有精神;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蚊子不往夜來香盛開的花壇中飛,而沒有夜來香盛開的花壇邊,蚊子多得撞臉,同學們都十分好奇,在上微機課時,同學們興致勃勃地查閱資料,結果發(fā)現(xiàn)夜來香開放時發(fā)出的香氣,蚊子聞了就會發(fā)暈,所以蚊子就會躲得遠遠的。通過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身邊現(xiàn)象,懂得了科學的價值,科學的魅力,科學無處不在,只要你去觀察去實踐。
四、讓孩子們在“小小科學家”評比中喜歡科學
孩子們對科學的喜歡在于教師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在于教師采用各種方式方法去激發(fā),在于教師當學生有了興趣,有了收獲,有了自信時去賞識、去肯定、去鼓勵。
為了激發(fā)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探索科學的激情、品質和能力,在科學課上我實施了“小小科學家”評比制度,凡每學期被評為小小科學家的學生,教師獎勵給博士帽一頂,獎勵“科學家日記”一本,獎勵“科學博覽書”一套。同學們積極性都很高,都想獲得“小小科學家”的稱號,為此我主要側重了“小小科學家”的過程評比,讓孩子們從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實踐,每一份報告中去喜歡科學。
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1.明確“小小科學家”評比內容
(1)認真上好科學課,提前按老師要求準備好各種實踐材料。
(2)積極主動參與實踐,并有實踐記錄。
(3)勤于觀察,勤于動腦,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每學期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3個以上。
(4)每學期寫實踐報告兩篇。
(5)每周實踐性作業(yè)完成好。
2.明確“小小科學家”評比方法
(1)側重課評和周評,主要由小組長負責。
(2)側重實踐操作,一次一次給等級:優(yōu)、良、可。
(3)側重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一次加5分。
(4)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總之,3年來,自己依據(jù)教材特點,重實踐,重活動,重發(fā)現(xiàn),重探索研究,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興趣入手,從生活入手,從學生喜好入手,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每節(jié)科學課沒有遲到的學生,各種材料和課本從未出現(xiàn)不帶的現(xiàn)象。每個學生真正達到了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科學課成為了學生至愛,成為了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