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古希臘時代的修辭,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言傳身教,都可以視為語文教學的雛形。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指出:“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彼?,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剛性的知識,比如遣詞造句、詞義句法等,更重要的是喚起學生的理性共鳴,從而達到知識與情境的完美交融,讓學生在濃郁的美感中震撼心靈、陶冶情操,加深對主客觀世界的理解。
一、“情景教學”的要素分析
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薄敖陶n之本旨并非教講一篇課文與學生聽,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課文,從而使學生自觀其它類似文章?!?《l963年1月書簡》) 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存在三個關(guān)鍵因素:教師、學生和教材。其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而教材是媒介。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中介,是主客體互動的橋梁。語文教材具有相對特殊性,節(jié)選出來的課文不僅承擔著傳遞知識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文學的精神和理性內(nèi)涵,通過課文學習和主客體的情感互動與投射達到情境重構(gòu)的目的。從中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這種移情重構(gòu)能力,但是這種能力還不完善,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例如對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理解中,“綠”字起到傳神的作用,全詩因“綠”而活。如果教師只強調(diào)字面意義,不引導學生感受春風輕撫煙雨江南之感,則很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綠”字之重要,很難體會這一千古名句的真正意蘊。
教師、學生和教材組成教學活動的框架,支撐著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地運籌這些因素是成功實施語文教學活動的關(guān)鍵。從以上的分析可見,語文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取得成功的關(guān)鍵性因素。因為,根據(jù)中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他們所具有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弱,只有借助于閱讀和情境才能幫助他們體會與把握甚至重構(gòu)目標情境,完成教學要求。
二、“情境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
情境教學的關(guān)鍵在于“情境”設計?!扒榫场钡闹饕δ茉谟诮柚鷪鼍皫椭鷮W生理解目標對象的情感體會,達到寓情于景、情感交融的目的。情境設計要力求逼真,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此外,情境設計要能夠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具體而言,情境教學中的情境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 通過視頻再現(xiàn)當時情境。
這種情境設計主要應用于特定的場景,這種場景已經(jīng)被傳媒以視頻的形式再現(xiàn)了當時的情境,比如各種紀錄片、電影、場景寫實等。在這種前提下,教師可以直接從中抽取有用部分加以利用。從經(jīng)濟成本來看,這種方式是最廉價的一種,如果情境選擇得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關(guān)文天祥過零丁洋的場面,如果引入情境會給學生造成很強的心理沖擊,從而達到很好的效果。當然,視頻方式也存在著弊端,情境再現(xiàn)效果受到藝術(shù)水平的限制,如果選擇不好,很容易誤導學生。
2. 人為場景設計。
人為場景設計具有很強的參與性,主要應用于學生較為熟悉的場景。在這種場景當中,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推理,理解和體會場景中角色的心理感受。這種場景設計可以充分動員學生參與到場景中去,發(fā)揮他們自身的想象力。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把班級學生細分為幾個小組,組織他們參加場景設計評比。
認為場景設計雖然有很強的參與性,但是需要的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如果設計不當,很容易流于形式。
3. 多媒體場景設計。
多媒體場景設計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shù),通過聲、光、電等形式,再現(xiàn)目標情境的設計方式。多媒體技術(shù)和電子計算機技術(shù)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形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設計情境是今后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利用多媒體進行場景設計需要很高的專業(yè)技術(shù),和精巧的情境構(gòu)思。如果應用得當,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4. 實景教學。
實景教學在國外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例如美國中小學組織學生參觀自由女神像,實地講解美國建國和追求自由民主的歷程。實景教學雖然效果很好,但是費用很高,如果遠離目標景點,會產(chǎn)生很高的組織成本。從最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來看,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實景教學法,但受到目標景點的限制,這種方法只能因地制宜。
許翠萍,江蘇省如皋市城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