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大雄
海南陸產(chǎn)千種,海產(chǎn)萬類,是口福之邦。主要美食是“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和樂蟹”。還有“陸八珍”、“水八珍”、“大八珍”、“小八珍”。
文昌人吃雞有講究文昌沒雞不成宴。文昌人吃雞多白斬,且只有八成熟。誰吃雞的哪部位也有講究。父親吃雞翅膀,母親吃雞脖子,小孩吃雞腿,阿婆吃雞胸脯。有人說小孩吃雞爪寫字會像雞爪扒的一樣,女婿吃雞翅膀會飛走。
瓊海人用鵝祭祖先 海南美食第二名雖然是嘉積鴨,但瓊海一些人愛吃鵝,視鵝肉更珍貴,不用雞而用鵝祭祖。瓊海鵝聞名遐邇,近些年來有取代嘉積鴨的趨勢。瓊海市河流眾多,土肥草茵,鵝長得很肥大,其肉肥嫩、香甜。
儋州人婚宴吃狗肉狗肉雖然是佳肴,但因“出身不好”,一些地方在屋后用廢鍋煮狗肉。儋州人看好狗肉,狗肉還上了婚宴。王五鎮(zhèn)有個阿婆做的狗肉出名,被叫作“王五婆狗肉”。王五婆早已逝世,卻因狗肉揚(yáng)名至今。
臨高人過年吃魚粽魚粽是將整條魚灑上鹽,用寬大的樹葉包住,吊起來脫水后吃。臨高人看好紅魚粽。紅魚體大肉厚,用肥肉或蘿卜干燉,很香。過年吃紅魚粽有年年有余(魚)及紅紅火火之意。過年送紅魚粽成為一種習(xí)俗。
曲口人吃見血血螺血螺長在淺海泥淖中。煮血螺只能倒入滾開水里燙幾秒鐘。煮久,殼就開了,沒有血漿,肉也收縮了,不甜爽。用滾開水燙熟的血螺,剝開殼后血淋淋的,這是最好吃的血螺。海口市曲口及文昌市羅豆的血螺最被看好。
海南粉居粉類榜首海南有四大名粉——海南粉、抱羅粉、后安粉、陵水粉。居榜首的海口粉,用米粉制作,然后將魷魚干、豬內(nèi)臟、花生米、酸菜等制作成的醬料倒進(jìn)去攪拌吃,香、甜、酸味兼有。海南粉細(xì),抱羅粉粗,后安粉薄,陵水粉酸。
東郊晌午喝椰子水 椰子水是最沒被污染的食品。文昌市東郊鎮(zhèn)椰樹環(huán)抱。椰子有紅黃青三種,紅椰涼,黃椰淳,青椰熱。晌午椰子水最甜,有薄荷味。太陽越熾熱,椰子水越甜。
瓊中綠橙甜掉牙綠橙熟后皮還是綠色的。別看它的顏色像沒熟,實(shí)質(zhì)很甜,汁多核小,纖維更細(xì)。在瓊中縣、保亭縣有多個上萬畝綠橙園。綠橙經(jīng)常被誤會為沒熟。有個人提綠橙送禮,開門的阿婆看到送來一箱沒熟的橙,不讓搬進(jìn)屋。
東方酸瓜香滿村東方市傳統(tǒng)美食是小酸瓜,家家戶戶腌制。小酸瓜炒肉煮魚都很好吃,香滿村子。酸豆樹的豆與花都是酸的,煮的魚湯酸中有甜,香得眉毛都要掉下來。據(jù)說有人將魚掛在酸豆樹上吸了酸后,吃時才去鉤下來。
府城小食嘗不盡府城古代是瓊州府,那里的小食種類有六七十種,主要有豬腸粉、煎堆、三角溜粑、牛腩飯、番薯粉、酸雞爪、雞屎藤、粑仔、田螺、粽子等。用甘蔗飼養(yǎng)的“甘蔗雞”很著名。
萬寧小海出美食萬寧市的小海有黃山、大長嶺環(huán)抱,像個躺倒葫蘆,流急沙陡,肥實(shí)的蝦蟹才能穿游過。且是咸淡水交溶處,膏蟹、鯔魚很鮮美。膏蟹肥得能剁爛炒蟹蛋。刁吃的江青對小海海鮮也情有獨(dú)鐘,點(diǎn)吃兩個手指般大的“兩指鯔”。
黎族美食在山中皮鍋原肉——用獸皮做鍋煮獸肉。蛤子攬筍——將山筍煮沸,倒進(jìn)青蛙,青蛙攬住竹筍。燴鹿鼠——鹿鼠用木耳、生姜燴,肥而不膩。清蒸溪鰻——撒上蔞葉菜、生姜一起蒸。檳榔花燉豬肚——能治胃病。竹筒飯、香蕉飯、五色飯以及野菜樹仔菜、鹿舌菜、鵝仔菜、雷公筍等等,也是黎族的美食。它們多長在山中,有待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