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芷
汝瓷的一大特色是“窯變”帶給瓷器異常之美。由于每件瓷坯在窯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受熱程度各異,產生的“窯變”效果就不一樣。在燒造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開有細碎繁密的紋片,宛如魚鱗或冰裂狀。學界稱其為“開片”。
“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此天造之物說的是被后人尊為“五窯之魁”的“汝瓷”(汝窯瓷器)。
中國“臺北故宮”因其藏有21件汝瓷而成為全世界博物館汝瓷領域的領頭羊。之中,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以下簡稱無紋水仙盆)更因其通體無紋,猶如青玉般溫潤的質感而備受關注。在其幻化了千年的天青釉色中,人們觸摸到了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中的精氣魂。
汝窯屬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公元960年~1279年)屬汝州。以無紋水仙盆為首的汝瓷一直有著美好的傳說。事實上,自宋初以來便有了汝瓷的燒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時期。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陶瓷專家呂成龍指出,在宋朝,汝瓷的燒造對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著極嚴格的要求,汝窯產品質地細膩,工藝精致,無紋水仙盆即被宋宮廷所藏,直至清代,成為故宮珍寶之一。
汝瓷的一大特色是“窯變”帶給瓷器異常之美。由于每件瓷坯在窯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受熱程度各異,產生的“窯變”效果就不一樣。在燒造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開有細碎繁密的紋片,宛如魚鱗或冰裂狀,學界稱其為“開片”。然而,無紋水仙盆卻罕見的沒有“開片”,被臺灣文物專家評為臺北故宮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也是惟一一件入選的瓷器。沒有開片,無紋水仙盆釉色勻潤、通體無紋,顯得素雅端莊。它如青玉般溫潤的質感,滿足了中國人對美玉的崇尚。
不過,榮列“臺北故宮”十大瑰寶之一的無紋水仙盆在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卻被視為“貓食盆”。那時,乾隆將宮廷所藏的汝窯水仙盆,統(tǒng)統(tǒng)稱為貓食盆,并為此專門寫過御題詩:“官窯奠辨宋還唐,火氣都無有葆光,便是訛傳口食器,蹴秤卻識豢恩償。”
現藏“臺北故宮”的21件汝瓷中,就有13件題刻了乾隆的詩詞。呂成龍指出,從御題詩中可以看出,乾隆把一些器物的名稱也定錯了。乾隆所指的食器就是小貓的飯盆,事實上,乾隆把小型觀賞犬當作是貓了。
如今,盡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數以千計,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而這幾家的館藏傳世汝窯總計也不足70件。早在明清時期(公元1368~1840年),民間即有“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件”的說法。時至今日,汝窯瓷器價格更是扶搖直上。
1947年6月,汝瓷與其他南遷的故宮古物一道,陸續(xù)運到南京。1948年11月,國共徐蚌會戰(zhàn)打響,南京動蕩不安,國民黨政府預備從東海岸撤退至臺灣,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向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下達緊急命令,要求其為故宮博物院精品文物編制一份名錄,安排飛機分批運往南京。
運送工作由“理事會秘書”杭立武負責。除卻理事級別的高官,負責挑選這批運臺文物的還有號稱“故宮四大金剛”的專家:書法專家莊尚嚴、瓷器專家吳玉璋、圖書專家梁廷瑋以及玉器專家那志良。
在南遷文物中,瓷器是數量最多的一類,總計27870件。這里面有宋代以來的名窯作品,也有宮中使用的瓷器。原“臺北故宮博物院”瓷器專家蔡和璧指出,吳玉璋挑選這些南遷瓷器到臺灣時,有一個標準,就是圍繞五大名窯和清代的琺瑯彩瓷(俗稱古月軒),自然五大名窯中的汝窯瓷器也成了昊玉璋必不可少的選擇,為此,吳玉璋專門挑選了無紋水仙盆等21件汝瓷。此外,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其他四大名窯瓷器中,也多有精品被昊玉璋選中。
蔡和璧指出,吳玉璋在整理的時候,是一個宮殿一個宮殿地選。此外,考慮到此次遷臺路途遙遠,吳玉璋只有割舍了那些太重的瓷器。在吳玉璋的掌管下,無紋水仙盆等汝瓷和宋代名窯瓷器等總計17943件瓷器被運走。
呂成龍說,“當年那些懂行的專家挑的都是精品,但并沒有帶走所有的好東西。拿汝窯瓷器為例,水仙盆三件都挑走,汝窯瓶子也一件沒剩下。但是北京故宮也留下了汝窯樽等獨一無二的汝瓷,形威在汝窯瓷器收藏上,兩個故宮各有優(yōu)勢的局勢。”
汝瓷在全世界都受到推崇,呂成龍指出這不僅與其數量稀少有關,更重要在于其質量,“汝瓷代表了宋人的審美,與唐代完全不一樣。”唐代社會蒸蒸日上,擁有大氣磅礴的氣勢,為此,在陶瓷上也喜歡雍容大度,類似唐三彩,能體現唐人的審美。到了宋代則推崇理性的美,特別是宋徼宗,汝窯與其有著密切關系。
宋徽宗(公元1082~1135年)對道教有一種癡迷。道家講究樸素,不講究花里胡哨的東西。由此,在用瓷上宋徽宗欽定了汝瓷。北宋最初宮廷用瓷是青窯白瓷。但到了宋徽宗,就選定了汝瓷,“汝瓷不張揚。它那淡淡的天青色,是一種清淡含蓄,最適合道家人的審美。最后宋微宗棄定窯,用汝窯?!?/p>
21件汝窯瓷器中,水仙盆由于無紋而成為中國“臺北故宮”的汝窯代言人。然而,也有文物專家為蓮粉青瓷花式溫碗打抱不平,呂成龍就是其中一位。“汝窯瓷器最具代表性的是帶開片的,無紋并不是最好的,水仙盆并不是汝窯瓷器中最好的釉色?!眳纬升堉赋觯_灣學者可能是因為在汝窯瓷器中,僅有這一件為無紋,所以物以稀為貴,尊無紋水仙盆為第一。
事實上,開片本來是瓷器中的缺陷,呂成龍解釋這是胎釉膨脹系數不一致造成。按理,古代瓷器多少都有開片。這種開片到了宋人那里,反而帶來了一種變化,一種韻律之美。宋人審美以清淡含蓄,不張揚為主。汝窯、官窯、哥窯都是以釉質取勝,不講究刻花,類似宮窯就刻意追求玉質感。
在這種審美情緒下,人們就追求汝窯中的開片,“大家覺得開片是一種裝飾,比單一不開片要好看多了”,呂成龍指出,事實上,開片的溫碗才是臺北故宮的汝窯瓷器之尊,全世界僅為一件。在蔡和璧眼里,蓮花式溫碗和無紋水仙盆是不相上下的。也許正是這種不相上下的文物價值,成就了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汝瓷之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