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摘要]通過對普通高校在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形成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旨在為改善學校體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普通高校 課外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20166-01
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學目的和任務的重要組織形式,也是增強體質發(fā)展個性重要途徑之一,為提高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效果,本文著重調查研究了大學生課外體育活 動興趣與動機,探索一系列措施,為在高校普及課外體育活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隨機抽取遼寧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05、06、07男生1628人;女生263人。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首先,在查閱大量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對調查問卷進行了設計,并請20名專家對問卷設計的內容與結構有效性進行了評估,有18名專家認為問卷的內容與結構有效性與調查目的相符。然后,向調查對象發(fā)放問卷調查表2000份,回收后對學生填寫的問卷調查表進行了驗收,經檢驗,有效答卷為1891份,占發(fā)放問卷的94.5%。然后使用SPS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統(tǒng)計處理和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動機與分析(表1)
從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動機的調查來看,男生排列在前四位的動機是增強體質(占46.19%)強壯體格(占14.93%),發(fā)展個性,尋求心理平衡(占11.92%)。女性排列在前四位的動機是豐富生活情趣(占18.26%),健美體型(占16.35%),發(fā)展個性,尋求心理平衡(占11.41%),調查結果表明:男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多集中在增強體質,豐富生活情趣及強壯體格,健美體型方面。這與學生的自身需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還說明學生已認識到了體育的價值和功能,這正是他們參加課外活動的主要原因。
(二)大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興趣分析與研究
從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來看,男生排列前三位項目是籃球(27.8%),足球和健身運動(18.4%),排球(12.1%),合計占58.3%,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項目是:形體健美(31.4%),籃球(14.5%),羽毛球(13.8%),合計占59.7%,這表明男女生體育興趣的穩(wěn)定趨于明顯集中,女生的興趣穩(wěn)定性略高于男生。項目的選擇上,男女生大都選擇有明顯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娛樂性內容。
(三)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出勤率分析
一個學期三次隨機抽樣(見表2)得出,06級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出勤率最高,其次是05級,出勤率最低的是04級,其原因是:06級學生剛進入大學,對新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內容、手段和要求等各方面處于了解好奇之中,比如,對完成大學體育必修課程沒有把握,擔心體育健康測試是否能通過等,所以參加與頻數(shù)呈最高狀態(tài)。05級學生相對于處于穩(wěn)定階段。04級學生則由于結束了兩年的系統(tǒng)體育教學之后,無任何督促與壓力,所以出勤率明顯下降。
三、提高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趣味性,實效性的主要措施
(一)首先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內容進行相對穩(wěn)定的活動方式。確定了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體操、武術、健美操、田徑(含達標)為活動內容。由學生自己根據(jù)興趣愛好與特長自由選擇。
(二)對普遍受到學生喜愛的娛樂性運動,學校體育教研室應協(xié)同學生會,團委等部門,利用課余時間,盡可能多組織一些這類活動和競賽。
(三)在抓課外活動同時,結合達標項目舉行小型多樣的單項比賽,對早操,校區(qū)代表隊訓練進行齊抓共管,做到統(tǒng)籌兼顧,全面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1.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興趣和動機富有明顯的社會性,更服從于未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需要,生活的職業(yè)志向和抱負成了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
2.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工作,學生輔導員班主任、特別是體育教師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加強組織及輔導工作,在早操,課外活動起核心作用,加強高年級學生課外活動管理工作。
3.學校還應從實際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運動場地,器材設備和衛(wèi)生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鍛煉環(huán)境,以激發(fā)學生的鍛煉動機和興趣,使其逐步養(yǎng)成經常鍛煉的好習慣。
4.多舉辦不同規(guī)模、層次的體育競賽,促進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
5.加強體育教學改革,增強科學健身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學校要把增強大學生體質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楊明、孫全洪,普通高校課外體育的網絡管理[J].安徽體育科技,1996.(2).
[2]馮巖等,21世紀大學生體育與素質教育的探索性研究[J].體育科學,2000.(4).
[3]林志超、季克異,面向21世紀高校體育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
[4]鄒維豪,、季克異等,面向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