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蘭
小學語文新教材與傳統(tǒng)教材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課后動手題的增加便是其中的亮點之一。新的教育理念表明:手腦并用是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最佳途徑。經(jīng)過知難問疑,追求完美,勢必帶動小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大腦思維能力的同步發(fā)展??梢?,把動手看作是提高小學生素質的關鍵是不無道理的。
美國有一種“木匠教學法”。其顯著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自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施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二自然段時,一個學生畫了這樣一個線路圖:金華__5公里__羅甸__入山__5公里__雙龍洞口。他是這樣思考的:數(shù)學課上,教師經(jīng)常教畫圖理解應用題,這段文字的描述很像應用題,因而也可以用圖示法來理清思路。用此方法學習余下語段,效果亦然。顯然,該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無形中他已成功運用知識橫向遷移。
競賽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服務于新課的學習。如教《熟能生巧》時,教師先出示本課的四個生字讓學生查字典比賽,看誰能快速查到這些生字在字典里的正確讀音和意義;接著,讓查得最快的一位同學回答結果;最后問誰能說出這位學生為什么這么快就能查到。學生回答:“是因為動作熟練,方法正確?!绷_杰斯說過:“有意義的學習是在教材同學生自身的目的發(fā)生關系,由學生去認知時才能產生?!闭嬲膶W習,離不開學生的親自參與。只有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不僅知道結果,而且知道得出結果的過程和道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由聽眾變?yōu)橹苯訁⑴c者,以便在參與過程中動手,在動手過程中愉快地學習,獲取新知。
一位教師在解釋“可能性”一詞時,不是讓學生簡單地去背定義,而是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玩“拋硬幣”游戲,并告訴學生出現(xiàn)國徽面與數(shù)字面的機會各占一半。有個學生拋了10次,國徽面出現(xiàn)有8次,數(shù)字面出現(xiàn)2次。他說:“老師,您講的不對吧?!苯處熚⑿χf:“你回家繼續(xù)拋,看看結果如何?”這位學生回家后,一連拋了5 000次,終于發(fā)現(xiàn)拋的次數(shù)越多,國徽面與數(shù)字面出現(xiàn)的機會就越接近。無疑,這位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對的,他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進步。
“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師,不過是捶打冰冷的鐵?!泵绹鴮W者赫拉斯曼的這句話鞭撻了“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思維是后天培養(yǎng)和訓練的結果,人們的思維在具體環(huán)境中才會積極起來。比如,教學《鋤禾》一文時,事先組織學生在烈日下到田間幫農民除草,當學生汗水濕透衣服,手上有血泡時,就能體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就會對今天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這是紙上難以得來的。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勞動的智慧結晶,而勞動又是課本與生活聯(lián)系的橋梁,唯有從課本再回到勞動中去,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
玩具具有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知識,練思維的特點。教師可從隨處可得的材料中,為小學生制作能動、能變、有趣、好玩的玩具,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傳授玩具的制作方法,讓他們制作自己喜愛的玩具,體驗勞動成果帶來的喜悅。有位教師在講《火柴盒玩具》時,一改枯燥乏味的講解,放手讓學生用自帶的火柴盒組合玩具。結果,有的學生組成一頭沉的寫字臺,有的組成兩頭沉的寫字臺,有的組成帶書架的寫字臺,還有的組成放計算機的寫字臺。在樣式與功能方面,有的組成沙發(fā),有的組成載重車,有的組成民居,有的組成別具一格的組合柜。總計有近40種不同的組合方式。至此,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空前活躍。這位教師不失時機把學生引入課文。在學生反復誦讀后,教師通過啟人心智、激人想象的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無不心領神會。之后,教師讓學生仿寫《火柴盒玩具》,學生無不余興未盡,寫玩具的制作過程、造型特點及感受隨手拈來,一篇篇繪聲繪色的習作躍然紙上,一掃過去不知從何下手或千篇一律的尷尬。
這次習作的成功與學生的動手操作密不可分。作文寫完后,教師從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原則出發(fā),對習作中的成功之處給予充分肯定。對寫得好的習作,讓小作者上臺朗讀,共同欣賞;對一般習作,力求從中找出有特色的詞、句、段共同品味,以求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教師的第一條金科玉律就是給學生以勞動的快樂,學習成績的快樂,激發(fā)他們的自豪感和個人榮譽感。
在小學語文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只有解放學生的雙手,交給他們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才能讓學生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飛躍,語文素質的提高才能夢想成真。
(作者單位:湖北省鄖縣新區(q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