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泉
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自二十世紀80年代初被介紹到中國以來,已經(jīng)成為當代西方理論中被引的影響最大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功能對等”理論即找出譯入語的各種有效表達手段以最接近、最自然的方式表達出原文的對等信段。奈達認為沒有絕對的相等只有不同程度上的相對對等或稱部分對等。“相對對等”這一概念的提出為動態(tài)功能對等翻譯提供了實踐意義。
影視翻譯是一種非純文本翻譯,與其他領域的翻譯相比,既有其他翻譯領域的共性,又有其個性。聲畫同步(synchronization)是影視翻譯最顯著的特點,是指譯制片中的譯文應與影片中的對白、聲響及畫面動作保持一致,即:使游動字幕、配音聲音與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狀態(tài)。畫面中的視像和它所發(fā)出的聲音應同時呈現(xiàn)或消失。聲畫同步的作用在于加強畫面真實感,提高視覺感染力。
一、動態(tài)功能對等理論在電影《功夫熊貓》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一)聲畫同步(synchronization)層面上的對等
電影字幕受到聲畫同步的制約,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在忠實于源語意義的基礎上,對譯文做適當?shù)恼{(diào)整。
在語音方面,首先,譯文和原文的長度盡量做到相同,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將每一句中文的字數(shù)(注意是字數(shù)而不是詞數(shù))譯得和外文句子的音節(jié)數(shù)基本相吻合。
例1.Master Oogway:The Universe has brought 11s theDragon Warrior.
龜仙人:世界有了龍斗士。(過短)
冥冥宇宙為我們指定了龍斗士。(對等)
例2.Shifu:Tigress,you need more ferocity。
師傅:老虎,不夠兇狠。(過短)
老虎,你要加強力度。(相當)
其次,要讓演員的喘息、咕濃、尖叫等聲響動作與銀幕上演員口型動作保持一致。所以對白翻譯時應特別注意英語中雙唇輔音詞,如雙唇爆破輔音[p][b],鼻輔音[m](2)的翻譯。
在詞匯方面,會對一些源語詞匯進行壓縮,省去一些容易識別的應答詞。眾所周知,說話者為了將其話語拉長或讓人聽來耳順,在交談中會不時穿插一些無足輕重的套話或應答詞,如“you know.”get it”“well”,“you see”,“as I say”等,這些詞語的存在完全是功能性的,其語義價值較小,因此翻譯中可將其濾除(3)
例3.Zeng: I'm gonna tell Shifu that he ha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Jailer: No, he doesn't.
Zeng: Ok,I'll tell him that.
曾先生:我會轉達宗師沒什么好擔心。
獄卒:完全沒這個必要。(濾掉No)
曾先生:我會傳達的。(濾掉Ok)
(二)語言學層面上的對等
從句法(syntax)角度,英文常用結構復雜的復合句,而中文偏用短句、簡單句;英文的被動句使用比較廣泛,而在中文里被動句使用較少,多用主動句。翻譯時譯者需對句法做適當調(diào)整,選擇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的句子。
例4.Master Oogway: Your mind is like this water, my friend, when it is agitated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see.龜仙人:朋友,你的心好似這潭湖水,波瀾起伏時會變得渾濁不清。
上例原語結構緊湊合理,但譯文如依照原語的被動語態(tài)句式譯出,則不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如將其譯成主動句就避開了這種尷尬,試比較:
龜仙人:朋友,你的心好似這潭湖水,當它被攪動時,它會變得渾濁不清。
龜仙人:朋友,你的心好似這潭湖水,波瀾起伏時會變得渾濁不清。
銀屏上每行理想的字幕往往以顯示一個完整語義的中文句子為好,因此,把一個英語長句,分割成若干短小精簡的中文句子是字幕翻譯又一重要策略。
例5.Master Oogway: 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way he takes to avoid.
龜仙人:命中注定的事,躲也躲不過。
原句的狀語部分含有一個定語從句“he takes to avoid”修飾“the way”,如果硬要譯成一個與原句結構類似的句子,勢必會導致譯文生硬,不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
從語用學(pragmatics)角度,語用學研究的是說話人如何使用語句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翻譯的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正是交際功能。作為譯者不僅要翻譯出臺詞的字面意義還要結合語境翻譯出臺詞的語用意義,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
潛臺詞是潛藏在臺詞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是臺詞的真實含意。當人物采取直接的方式表達思想感情時。他的臺詞和潛臺詞是一致的,若不然,他的話中就有了“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例6.Master Shift: Believe me citizens you have not seen anything yet.
Po: I know.
師傅:各位鄉(xiāng)親。相信我你們至今還沒見識到真正的絕招呢。
阿波:我知道。
還用你說。
電影中阿波是一個武癡,他對當時中原的武林高手及各大門派的武功非常了解,所以在武林大會上,當師傅宣布最后的重頭戲即將登場時,阿波因為知道即將出場的是最厲害的老虎,而顯得洋洋得意且迫不及待。很明顯譯法只譯出了semantic meaning,對人物的心情及性格的把握沒有譯法來得到位。
(三)文化層面上的對等
《功夫熊貓》這部電影富含了大量的中國元素,翻譯時譯者應使片中的中國元素體現(xiàn)在譯文上。
在中國的古代文字中,有許多四字成語或短語,它們形式簡潔,含義豐富,韻律和諧。在《功夫熊貓》的字幕翻譯中,譯者大量采用了這種組詞方式。
例7.whose kung fu skills were the stuff of legend.他的功夫出神入化。
例8.He travelled the land in search of worthy foes,他浪跡江湖,一路行俠仗義。
此外,考慮到本片故事發(fā)生在中國古代,譯者在翻譯時選用了許多中國古代的特有詞匯。
例9.Even the most heroic heroes in all of China-the Furious
Five bowed in respect to this great master.
即使是有豪杰中豪杰之稱的中原五俠客也對他五體投地。
例10.We should hang together.
我們義結金蘭。
結論
在影視翻譯中,譯者肩負兩重任務:一方面要使譯文準確傳達原語信息,另一方面,要盡量保留電影原有的美感。翻譯者需要在譯文的形式上作適當?shù)男薷?,在忠實于源語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動態(tài)功能對等理論,選擇中國觀眾熟悉的符合中文表達習慣的,符合中國文化背景的翻譯,還要照顧到觀眾欣賞電影的流暢性。這樣才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欣賞電影,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翻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