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何小紅
【摘要】 重癥流行性出血熱主要是以腎臟損害為主的多臟器功能衰竭,對人體危害較大。在護理工作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條件。
【關鍵詞】重癥;流行性出血熱;護理
流行性出血熱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以腎臟損害為主的多臟器功能衰竭,對人體危害較大,尚無特效療法。在護理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條件。流行性出血熱臨床分五期,即發(fā)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1 臨床資料
2005-2006年本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熱35例,其中,15例臨床診斷為重型。
2 護理體會
2.1 發(fā)熱期患者的護理
2.1.1 嚴密觀察病情,每4 h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一次,若體溫39℃以上,行物理降溫,可用冰袋、冰塊等,不易用酒精擦浴,因酒精擦浴后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
2.1.2 禁止大量應用退熱藥,以免體溫驟降,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導致低血壓,提早出現(xiàn)急性腎功能衰竭。
2.1.3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體溫下降時注意觀察患者神志,皮膚是否發(fā)花,有無隨體溫下降而出現(xiàn)低血壓休克等。
2.2 低血壓期患者的護理在發(fā)熱期或熱降后出現(xiàn)低血壓期。
2.2.1 絕對臥床,嚴禁搬動,密切觀察血壓,定期監(jiān)測血壓,防止血壓波動。
2.2.2 迅速建立靜脈給藥途徑。熟記藥物配伍禁忌、理化性質、排泄特點,計劃分配輸入。危重患者實行CVP監(jiān)護。嚴密觀察患者呼吸頻率及唇、指甲乏氧狀態(tài)。嚴防肺水腫、腦水腫。注意患者靜脈充盈情況。低血容量休克時采取保暖、輸液,迅速擴容。
2.2.3 密切觀察患者尿量,防止腎衰發(fā)生。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為治療提供可靠的補液根據(jù)。
2.3 少尿期患者的護理
2.3.1 嚴格控制輸液速度,把住液體入量關,每日靜脈補液要有計劃,避免短時期內輸入過多液體,靜脈給藥速度應以3~4滴/min為宜。應用利尿藥物過程中,密切注意利尿反應,若用藥后3 h內尿量達60~100ml/h,應注意補液量和速度。如用藥后無尿,提示腎功能損害嚴重,可應用導瀉劑。對病情嚴重及體弱者,可分次使用,同時記錄大便次數(shù)、量及性質,并注意觀察患者神志、心率、呼吸情況變化。
2.3.2 給予患者高熱量、低蛋白、低鉀飲食??刂企w內蛋白質分解,減輕氮質血癥。
2.3.3 密切觀察高血鉀及顱內高壓前驅癥狀,患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肢體肌肉麻木、軟癱、心率失常,應及時提示醫(yī)生。同時觀察患者有無反應遲鈍、結膜水腫、睡眠過長。此期易發(fā)生高血壓,應指導患者勿劇烈咳嗽、突然站立、以免引起頭痛劇烈、增加出血傾向。
2.3.4 加強口腔護理,預防皮膚感染及褥瘡。每日用溫水擦洗皮膚,減少瘙癢。
2.4 多尿患者的護理
2.4.1 患者進入多尿期,基本上脫離危險期,但多尿致水電解質大量丟失,應注意觀察尿量、水及電解質平衡。飲食要加強營養(yǎng),盡量鼓勵患者多進含鉀、高維生素、高蛋白流食。
2.4.2 多尿期部分患者體溫有回升趨勢,一般體溫不超過38℃,此期護士應指導患者勿過早離床活動,以防消耗過多。
2.5 恢復期患者的護理 此期患者應以休息為主,同時視身體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
2.6 腸道出血及鼻衄的護理 指導患者勿食過硬和帶渣、刺激性食物。勿飲熱飲料。避免劇烈咳嗽及用力擼鼻。便血、嘔血時防止離床發(fā)生意外。備好一切搶救物品,大量腸道出血時,可遵醫(yī)囑輸入新鮮血液。安慰患者不要恐懼,并進行床前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