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愛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形狀改變?yōu)樘攸c的消化道綜合征,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一般6個月~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高,1歲以內約占到半數。此病是造成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兒腹瀉多發(fā)生于每年的5月至10月之間,因為這段時間氣溫高,病菌繁殖快,各種食物、水、飲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兒腸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識差,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另外,受涼受熱,過食冷飲,暴飲暴食都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造成小兒腹瀉。如果腹瀉,應該及時去醫(yī)院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除遵醫(yī)囑進行治療外,家庭護理是極其重要的。腹瀉的患兒,大便次數多,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清洗,保持肛門清潔;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合理安排飲食,可以給予米湯、去油肉湯、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飯、軟面湯等。腹瀉稍緩解后,可以給低渣、少油、少糖、不產氣的飲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湯、面片、魚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刺激性食物、發(fā)酵和脹氣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預防小兒腹瀉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避免暴飲暴食,飯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凈、削皮,不喝生水,不吃過期、變質的食物,不買“三無”食品。盡量少吃冷飲,因為冷飲中的病菌不會被凍死。少吃街頭小攤販的食品和鹵菜、熟食,這些食物夏季易變質、易被污染。放入冰箱的剩飯菜,要重新熱透再食用。
此外,最好母乳喂養(yǎng)。因為母乳中含有小兒所需要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yǎng)成分非常適合小兒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優(yōu)越得多,而且衛(wèi)生、經濟、方便,可預防小兒腹瀉。另外添加輔食不可過急,因為嬰兒生長發(fā)育迅速,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熱量和營養(yǎng)物質較多,所以當每日奶量達到1000 ml或每次奶量達到200 ml左右時,母乳喂養(yǎng)和人工喂養(yǎng)的孩子都應該添加輔食,才能保證嬰兒正常生長發(fā)育。為防止添加輔食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必須遵循下列原則,即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細到粗。每次只添加一種,適應一段時間,如果孩子食欲正常,大便次數及性狀正常,再考慮添加第2種。如果添加輔食后大便次數增加,性狀異常,即應暫緩添加,等大便正常后,再從較小量開始。添加輔食不能急躁,孩子患病期間或天氣炎熱時容易腹瀉,應推遲添加輔食。另外要盡量放棄奶瓶,而改用碗勺喂奶,因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別是橡膠奶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導致小兒腹瀉。如果一定要用奶瓶需嚴格消毒,配奶前應先用肥皂流動水將雙手洗凈,不能給孩子喝生水,吃過多的冷飲,生吃瓜果要洗凈。喂剩的奶液最好丟棄,以免變質。1歲以前的寶寶每天可以吃5餐,早、中、晚三次正餐,中間加兩次點心或水果。1歲以后的寶寶每天可以吃4頓,早、中、晚三次正餐,中間加一次點心或水果。喂食過多、過少、不規(guī)律,都可導致消化系統(tǒng)紊亂而出現(xiàn)腹瀉。不能暴飲暴食,夏季不能無節(jié)制地喝飲料和吃冷食。同時,家長應注意根據天氣的變化隨時為孩子增減衣物,避免寶寶腹部著涼。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