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臣
[原文]
鄧艾口吃,語稱“艾艾”①。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②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③,故是一鳳?!?
[注解]
①艾艾:古人說話時常自稱己名表示謙卑,鄧艾本應自稱為“艾”,但由于口吃,因此說成“艾艾”。
②定:到底,究竟。
③鳳兮,鳳兮:據(jù)《論語·微子》記載,楚國狂人接輿經(jīng)過孔子身邊,唱歌道:“鳳啊,鳳啊,為什么德行這樣衰落?”鄧艾引這句話來表示自己說“艾艾”,其實只是一個“艾”。
[譯文]
鄧艾說話口吃,自稱名字時常常是“艾艾……”的。晉文王和他開玩笑,說:“你說‘艾艾……到底有幾個鄧艾?”鄧艾回答說:“古人說‘鳳兮鳳兮,本來是一個鳳?!?/p>
[解讀]
艾艾艾鄧艾
鄧艾,河南南陽人,三國后期的作戰(zhàn)模范。鄧氏原為南陽大族,但鄧艾出生時家族已沒落。由南陽遷至汝南,鄧艾成長于一個貧困的屯田農(nóng)民的家庭。
鄧艾天生剛直而才思敏銳,因說話結巴,青少年時代的鄧艾頗受人嘲笑。然而鄧艾志存高遠,喜讀兵書,每到一處,即指點山川,好像自己真的是個將軍。他的舉動在周圍人看來很神經(jīng)。由于出身貧困,加之口吃嚴重,所以晉級之路漫長,做到汝南這個地方的典農(nóng)功曹(負責屯田的管理)時,老兄的歲數(shù)就已經(jīng)不小了。鄧艾的命運轉折與司馬懿有關。有一年,鄧艾從汝南到洛陽,向朝廷主管農(nóng)業(yè)的部門報告情況,被時任太尉的司馬懿看到,后者眼光獨到,一眼就發(fā)現(xiàn):這個鄧艾太有才了!在司馬懿的提拔下,鄧艾升為尚書郎。雖說話不利索,但他多獻奇計,受到領導好評。
魏齊王正始四年(公元243年),46歲的鄧艾被調往西北,后就任南安太守,掌握地方軍政。六年后,蜀國姜維率軍攻重鎮(zhèn)雍州,魏征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疲于應對,調令鄧艾參與軍事行動,后者的軍事才能終于有了發(fā)揮的機會。在作戰(zhàn)中,鄧艾顯示了作為一個將領的最大優(yōu)勢,即判斷準確。在敵人未行動之前,便已猜測出對方的動向。依此作戰(zhàn),取勝自然。這個厚積薄發(fā)的中年人至此開始走紅。在魏蜀相持的歲月里,有一段時間,鄧艾回到青年時代呆過的地方,任汝南太守。衣錦而還,鄧艾別有一番感受在心中,心中生出驕傲,也是人之常情:閉嘴吧,當年嘲諷我的人們,你們都閉嘴吧!他們真的都閉嘴了。人生快意之一,即是把當年輕視你的人踩在腳下!當然不是打擊報復,我所說的踩在腳下,只是說把當年的那些輕蔑的神情踩在腳下,讓它們永世不得翻身。
司馬懿死后,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相繼執(zhí)政,對鄧艾言聽計從。期間,鄧參與平定了揚州的叛亂,并成功反擊了吳國的進攻,令司馬哥倆兒很欣慰:終于有個能打仗的幫手了。從魏高貴鄉(xiāng)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秋開始,鄧艾從東南轉戰(zhàn)至西北,對抗蜀國姜維。此時,鄧艾已因功被封為方城鄉(xiāng)侯,領安西將軍。到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元262年),七年間,魏國西北之梁柱,唯鄧艾一人而已。鄧艾吸取了司馬懿的經(jīng)驗,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守為攻,廣修工事,大打消耗戰(zhàn),姜維多次無功而返,甚至慘敗。鄧艾的輝煌在消滅蜀國的戰(zhàn)斗中達到頂點。公元263年秋,魏國兵分三路猛攻蜀國。在姜維阻鐘會大軍于劍閣時,鄧艾走了一步險招:這年冬天,年近七十的將軍率軍南出陰平小道,飛越險峰深谷七百余里,進入荒無人煙的大山,一路向成都方向奇襲而去。等走出大山時,兵鋒已至蜀國腹地重鎮(zhèn)江由。蜀將以為神兵天降,不戰(zhàn)而降。隨后,鄧艾率軍奔襲綿竹,以孤軍死戰(zhàn),力斬守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綿竹一失,成都在望,此時蜀國軍隊斗志已無,后主劉禪很快投降,鄧艾率軍兵不血刃進入成都。此時,比姜維更憤怒的是鐘會:自己在劍閣與蜀軍相持,卻被你鄧艾搶先得手,拿到入場券!到哪說理兒去?
攻陷成都后,以剛直著稱的鄧艾開始驕傲了;或者說,他本來就是很驕傲的。小時候,家庭貧困,鄰人救濟,鄧不言謝,骨子里自是有一份別樣情懷?,F(xiàn)在,鄧艾在驕傲中采取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行動,越過司馬昭,擅自分封了蜀國投降的君臣。隨后,他坐鎮(zhèn)成都,連續(xù)上書洛陽:“我的司馬大將軍,現(xiàn)在蜀國已平,以俺的意見,應以魏兵鎮(zhèn)蜀,乘機攻略東吳。在此之前,應整軍修農(nóng),打造軍艦,作順流之勢。同時,厚待蜀國君臣,以給吳國看,并遣使入?yún)?后者有望不征而定……”
司馬昭當然不快,他叫監(jiān)軍衛(wèi)瓘向鄧艾傳達他的意思:“鄧,你此番平蜀,建立大功,這沒什么問題,但重大的決策,還是應該得到洛陽的批準,不可輕易妄動,你說呢?”話說到這份兒上,司馬昭已經(jīng)很明確了?,F(xiàn)在需不需要順流而下弄死吳國,不是你該想的事。但鄧艾卻看不出個所以然,依舊理由十足地給司馬昭回了一封信:“天下三分,現(xiàn)蜀國已平,還剩下一個東吳,實在是應早一天將其搞定。如果呆板地等待朝廷的正式命令,把時間都耽誤在路上了,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將軍遠征,萬萬不可拘泥常理而失去時機。”
鄧艾的話有錯嗎?沒有。鄧艾錯了嗎?錯了。正像上面說的,伐不伐吳,不應該是你鄧艾要考慮的事。而且,此時洛陽的形勢復雜得多,司馬昭急于做的是,在滅蜀之后,怎么廢魏主稱帝,而不是把掃滅吳國放在優(yōu)先位置上。在農(nóng)業(yè)和軍事上,鄧艾可被稱為天才,但于政治上實在幼稚,更不懂得自己的處境。以功高之將,分封剛剛投降的敵人;又握兵不還,強調忠心之下的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事有些大了。司馬昭很生氣,但想到寫信時鄧艾嚴肅認真的樣子,他又搖搖頭笑了。司馬昭想起出兵蜀國前的一件往事。那次,鄧艾從西北前線回洛陽向司馬昭述職,但一張嘴,口吃的毛病又犯了,“艾艾”起來沒完。司馬昭戲謔道:“你說‘艾艾,那是幾個鄧艾呢?”鄧艾答:“‘鳳兮鳳兮,說的是一只鳳凰啊!”一個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權臣,一個是三國后期最優(yōu)秀的將領,這一問一答倒也親切。此時,司馬昭想的是:鄧艾,你說起話來結巴,這信寫得倒挺順溜。這時候,他又收到鐘會的誹謗信,遲疑了片刻后,大將軍便決定趁機收捕自以為是的鄧艾。
被監(jiān)軍衛(wèi)瓘逮捕這一年,身在成都的“鳳凰”已經(jīng)67歲了。鄧艾被捕,過程急促而簡單。之所以順利捕捉了鄧艾,在于鄧艾剛急、自負、刻薄和忠厚的性格,前三點使他與部下不睦,所以衛(wèi)瓘入城時,鄧艾沒接到一點消息;他又很忠厚,沒作任何反抗。公元264年初春,鐘會進入成都,這是一個真正有野心的人。鐘會之亂平息后,監(jiān)軍衛(wèi)瓘立即想到了鄧艾。此時,鄧艾正在囚車里,被押解回洛陽,已行至綿竹。當時,鐘會陷害鄧艾,有衛(wèi)瓘的一份兒。此時鐘會已死,就意味著鄧艾的命運有了轉機。如此一來,對衛(wèi)瓘深為不利。于是,他派人連夜襲殺了鄧艾。在被長劍刺死的那一瞬間,鄧艾也許會想到伐蜀前的一件往事。一日晚上,鄧艾夢見自己坐在高山上,周圍有流水。一個很奇怪的夢。后來,他問部下爰邵,后者給他解夢如下:“按《周易》六爻八卦解釋,山上有水稱為‘蹇?!坷髂?不利東北。所謂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爰邵的意思是說:將軍,這次出征,你一定能夠消滅西南的蜀國,但卻未必能安全返回?!?
鄧艾是三國后期第一將領。作戰(zhàn)自有一套,最大的特點是判斷準確,每戰(zhàn)均取得先機,善用奇兵,講求速度和外線迂回作戰(zhàn)。這些特點體現(xiàn)了他性格中睿智心細的一面;但同時,鄧艾的性格中又有剛急、刻薄、自負的一面,所謂“輕犯雅俗,不能協(xié)同朋類”。人際關系很糟糕,不但與高門名士們合不來,與部下關系也特別差。性格矛盾的鄧艾,對司馬家族其實是很忠心的。正是因為如此,在司馬炎建晉后,朝廷上的很多人要求給鄧艾平反:“被收之時,絲毫不予反抗,至綿竹冤死……”年輕的皇帝在傷感中答應了這個要求。鄧艾守衛(wèi)西北時,為對抗蜀國與羌人,修建有大量堡壘。西晉時,羌人攻掠內地,殺官虜民。有一些官員和百姓因為藏身當年鄧艾派人修建的堡壘中而躲過劫難。只是,在修建堡壘的時候,因廣征民工,為民所怨,大家都罵鄧艾不是東西。
(魏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