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珍
內容摘要:以學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作文教學中始終關注學生作文的評改過程,既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的一種具體體現,又是能及時捕捉動態(tài)教學資源,迅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關注學生作文評改,最重要的是關注學生作文互評活動中的參與狀態(tài)和交流狀態(tài),從而促成人力資源的有力整合。
關鍵詞:師生互動人力資源趣味教學實踐探究
一、巧評作文構思背景
經過長期的思考和實踐,我認為要使學生作文水平迅速提高,還得從“評”上下工夫?!霸u”是老生常談,我們不是沒下工夫,但成效甚微,我們似乎走進了一種怪圈,一直在原地彷徨徘徊。后來,經過苦苦思考,終于發(fā)現之所以會有這種局面,不是“評”本身出現了問題,而是我們的評改方法有問題。我認為正確的評改方法在于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于一個巧字,巧評作文,能評出興趣,評出不足,評出成效。
傳統(tǒng)的評改作文方法是老師一個人評改全班學生的作文,這樣做既費力又耗時,事倍功半。具體來講明顯有三點不足:(1)學生沒有積極參與,缺乏上進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興趣感。(2)教師工作量大,運作周期長,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3)教師不可能做到全面地批改和分層次批改,也就不能達到“讓每位學生都有所進步”這一素質教育目標。
二、巧評作文構思內容
鑒于此,我一直在探索走出以上三點明顯不足的評改作文方法。這種新方法必須具備這樣的優(yōu)點:(1)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前提和基礎;(2)運作周期短,在學生興致不減、熱情十足的時間段內舉行評改活動,以滿足學生的上進心和求知欲。(3)盡可能做到全面評改、全體評改和分層次評改,讓每位學生都看到成功的希望,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構思網絡系統(tǒng):
1,巧評核心——公開評改,全員參與;
2,巧評作用——評出興趣,評出不足,評出成效;
3,巧評特點—公開性,全面性,互動性。
4,巧評四步:
(1)師評示范:引領——前提
(2)師生共評:幫帶——基礎
(3)生生互評:鍛煉——保證
(4)學生自評:提高——目的
5巧評思路
巧評之巧在于公開評改和全員參與。公開評改能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爭先意識;全員參與才是全體、全面的教育。
三、具體措施
(一)師評示范。教師要搞好宏觀調控,要做到有的放矢,深謀遠慮;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擇寫作體裁和寫作內容,讓學生去完成寫作。在學生的習作中找一篇既有明顯優(yōu)點又有明顯不足的文章,在課堂上進行示范評改,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讓學生明白文章為什么要修改,修改符號及修改方法。
(二)師生共評。師生共評屬學生半參與性活動。通過師生互動,使學生深入了解作文評改的方法和技巧。評改內容分為眉批和尾批。眉批屬隨機性的,尾批屬全面性的,評改時兩者要雙管齊下,眉批重點批改字詞的使用、句子段落的銜接、點睛之筆、優(yōu)美語句、開頭結尾的作用。尾批重點放在:(1)講明白話,寫規(guī)范字;(2)中心明確,主題鮮明正確;(3)結構完整,層次清楚;(4)寫作特點,思想境界。
(三)生生互評。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一位能駕馭整個舞臺的導演,把作文的舞臺完全還給學生,讓學生粉墨登場各自扮演屬于自己的角色,但是,教師僅僅是導演還不夠,還應當是“導航”重在導向,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讓學生憑自己的慧眼去發(fā)現生活的美,去思考、分析、判斷、評說。
生生互評是巧評作文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關鍵所在。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生生互評可采用“三個三”互評作文法。
何謂作文互評“三個三”?
即第一個“三”:將全班同學按寫作基礎優(yōu)劣搭配的原則均衡地分為A、B、c三個大組;第二個“三”:每個大組出一名學生組成三人協(xié)作小組,按不同分工共同完成一篇習作;第三個“三”:每次作文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寫作、一評、再評。
寫作、一評、再評三者在寫作過程中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其中寫作是基礎,批改是深入,再評是升華。三者的循環(huán)往復是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是由數量的不斷積累達到質的飛躍的過程。
操作步驟
1,分組分工明確任務
第一步:將學生分為A、B、c三大組,每組為全班人數的三分之一。各大組每三名成員組成一個寫作小組。
第二步:第一次作文由A、B、c三個同學同時來寫,教師擬定恰當的話題作文,并作適當指導。
第三步:互相批改(A評C、B評A、C評B)。每個小組同學按老師指點批改本組同學的作文,并寫好眉批和尾批。
第四步:互相再評(A評B、B評C、C評A)。每組同學按老師指點,對批改過的作文的評語再加評語。即復作,指一篇作文一次寫不好再寫第二次,直到規(guī)范化為止。
第五步:作文后記
一篇習作經過學生寫作、師生評改、學生自批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學生寫作文后記。只有經??偨Y得失,才會不斷進步,每訓練一次習作,寫作水平就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必要時,學生要進行復作。復作的過程是再認知再掌握的過程,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幫助,實現意義建構過程,即從不甚懂到理解,從不甚會到把握的過程。讓學生意識到改的重要性,懂得“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好文章是需要千錘百煉、精雕細刻的。
2,教師指導
(1)對寫作學生的指導,作文題目要小,針對性要強,能寫各種體裁的文章,字體要規(guī)范,標點要正確,語言要明白曉暢,不必追求華麗詞藻,力求質樸簡練,對所學課文的立意選材、結構布局、優(yōu)美語句做到心領神會、學以致用。最好每次作文都有自己所效仿的文章。注意觀察周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這些都是寫作素材的源泉。
(2)對一評學生的指導:首先從字、詞、語句上著手,找出錯別字,不當詞語,再看文章結構層次是否完整、清晰,過渡是否自然恰當;接著看選材是否合適,詳略是否得當;最后看首尾是否呼應、中心是否突出。以上各項內容要說明: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什么地方。當然,寫評語時不必面面俱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就一個問題點明點透,就是不小的收獲。
(3)對再評學生的指導:先閱讀作文內容,再看評語是否恰當,得當之處給予肯定,不當之處寫明改正意見。如果對原文有新的發(fā)現,亦可點評。
(4)教師要搞好信息反饋工作。對共同性問題總結時要加以強調,指明努力方向。每次總評根據各小組推薦的文章都要評出3~5篇優(yōu)秀作文、優(yōu)秀評語,并當堂朗讀。然后由作者本人談寫作經驗和技巧,其余學生話心得體會和收獲。
分組分工、學生互評這一措施有利于進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大大縮短了訓練周期。
(四)學生自評。要讓學生多次進行互相評改,互評對象由小組互評過渡到允許學生自己挑選評改對象,讓學生接觸更多同學的文章,以便吸取各方面的優(yōu)點。掌握基本評改方法后,再轉入重點評改自己的文章。
自我評改的過程是一個艱苦勞動的過程,要讓學生善于發(fā)現自己文章的長處,也要善于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評改作文出發(fā)點在于“教是為了不教”,使學生將來脫離指導也會作文。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能促使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為不教是教育的真諦,也是教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成效顯著
巧評作文,強調了學生的獨立自主性,突出了學生作文的自我活動,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巧評作文重視了感情的真實性和思維的多向性、創(chuàng)造性,不是“為文而造情”,而是“為情而造文”;巧評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可掃除學生作文的畏難情緒,作文不是無病呻吟,而是“言為心聲”;巧評作文可增強學生作文的自信心,堅定作文的信念,使學生感到克服困難,逾越障礙,這就是成功,這就是歡樂。
凡事一旦方法對頭、措施得力將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巧評作文教學法如同春天的一枝紅杏伸出墻來展示著青春的生機和朝氣,巧評作文教學法一開始實施學生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活動深入展開,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寫作知識,轉化為主動地參與作文的全過程。
巧評作文教學法是我在多年語文教學經驗基礎上對現行作文教學進行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切實可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使學生不再乏味、教師不再頭痛。它的不斷實施和逐步完善必將使作文教學走進新的天地。
巧評作文,學生興趣盎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全員參與,各得其所,這是素質教育結成的豐碩果實,是語文教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