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新
詞語是文章最基本的語言單位。文章中的許多詞語都是作者精心挑選、反復推敲的,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折射著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簡單地以詞解詞,而是應該根據詞語的不同特點,多方面全方位地、扎扎實實地進行詞語教學,教給學生一些巧妙的解詞方法,引領學生進入學習詞語的新天地。
一、比較法
比較法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并不深奧,卻用得準確、傳神。如《姥姥的剪紙》的“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分εc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句中,“調皮蛋、刁難、耍賴”,單從詞面來看,這三個詞都有貶義的意思,好像說的是個壞孩子。但放到文章里,反而表現(xiàn)出了“我”的可愛,一點兒貶的意味也沒有。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握上。
二、換詞法
換詞不但能讓學生聯(lián)系舊知識,啟迪新知識,還可以體悟到作者運用語言的獨到功夫。根據詞語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把不理解的詞語換成自己理解的詞語,如仍能講得通,符合語言環(huán)境的特定意思,那么這個替換的詞語就可以作為不理解的詞語的解釋。例如,“前些天還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空中布滿了鉛色的陰云?!睂Α绑E然”一詞的理解,可以指導學生多讀幾遍這段話,邊讀邊想,把“驟然”換一個詞,看是否能講得通,這樣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突然”、“忽然”,從而體會到天氣變化快的特點。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準確用詞的高明之處和寫作技巧的獨特,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三、模型演示法
通過對模型演示,讓詞語“真切”起來。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課介紹說金字塔是角錐形的。學生對“角錐形”沒有感性認識,平面的課文插圖也不能給學生清晰的印象,學生想象金字塔的外部結構有一定的困難。如果讓學生查字典來理解,必然是用一種抽象的語言來解釋另一種更深奧的語言。課前可動手制作了一個小“金字塔”模型:正方形的底座,每一個面都是三角形。學生一目了然,或許學生還不能用語言準確描述詞意,但學生頭腦中對“角錐形”有了清晰的印象,對金字塔的外形有了真切的認識。
四、動作表演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動作的句子,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動作表演讓學生領會,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演的方法學生最感興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讓學生融入到課文的教學情境中,課堂氛圍也因此變得活潑起來。例如《武松打虎》中“武松走了一程,酒力發(fā)作,熱起來了,一只手提著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開,踉踉蹌蹌,奔過亂樹林來?!痹谥v解“踉踉蹌蹌”一詞時,可讓學生表演喝醉酒時走路不穩(wěn)當、東倒西歪的樣子,告訴他們這就是“踉踉蹌蹌”的意思。
五、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釋詞語。課文中的詞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可以借助其詞意的前后聯(lián)系予以解釋。如“地球是無私的,它慷慨地向人類提供礦產資源?!薄翱犊币辉~,學生不易理解,我們可指導學生著重理解“地球是無私的”句,那么學生便很容易理解“慷慨”的意思了。再如,“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睂τ凇皯硬幌尽币辉~,學生如果讀書經驗豐富了,便會發(fā)現(xiàn)后面一句話便是對這個詞的準確解釋。
六、聯(lián)系插圖
小學語文教材每一課都配了精美的插圖,巧用插圖,能幫助學生輕松理解詞語。如教學《負荊請罪》一文,解釋“負荊請罪”一詞可聯(lián)系課文插圖進行,插圖上,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跪倒在藺相如面前,表情十分愧疚。對學生來說,這插圖不就是對“負荊請罪”最好的解釋嗎?不需要查字典,也不需要老師講解,通過觀察文中插圖,詞語的意思已經很明朗了。
七、妙筆生“畫”法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畫一畫”來巧妙地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詞語,使字詞教學不再枯燥無味,而是可感、可觸,富有情趣。如解釋《九寨溝》一課中的“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兩個詞,可以指導學生動手畫簡筆畫——雪峰,半山腰處再添上幾朵白云。這樣,“雪峰插云”的詞義就很直觀了,教師也無須再多說。高高的幾棵大樹下添上幾朵白云、幾個小人影,對學生來說,人這么小,樹這么高,往上看,樹木高聳在天空中,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叫“古木參天”。
教學中,可通過多種方法、多種形式、多種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教師解詞時,既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又不能墨守成規(guī),只有靈活運用,才能讓學生對詞語的意義理解透徹。
(責編藍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