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嬌
荒城是我認識的少數(shù)比較聰明的小說作者之一,是一個能把小說的窄門邁得又正又穩(wěn)的朋友。
《陪你一起看草原》是我看到的荒城這一撥青年作家中寫得最好的一篇。對小說我一向有自己的主張,我覺得小說創(chuàng)作不管寫到哪個層面,都要有愛心,對人類深層情感的理解和關照,是一個作家不可或缺的責任和使命。小說作為一個時代的藝術品,它首先應該讓人們聽懂它的聲音,所說聽懂,其實就是可讀,可讀性不但是市場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那么從這一點看,《陪你一起看草原》做到了。
如果說荒城在為他生活的時代的人們經營好一道菜肴的話,我看到了他從幾個方面所做的努力。眾所周知,一部上好的作品,它不是單一的向度,它必須注重色香味俱全,以此籠絡大眾的心理。再好的烹飪大師,也休想以偏概全,以色代味,或色味混淆。
《陪你一起看草原》大致從以下三方面使它有機會在眾多的寫手中鶴立雞群。
一、語言的順暢與流放
我和許多作者說過,寫小說一定要寫“語言”,其實就是過語言關,語言是一個人的相貌,也是一個人的通行證,再好的作品你不發(fā)放通行證,不讓讀者進入,好景色自然就會被拒之門外。這拒絕實際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壟斷了美色而孤芳自賞。一個好作家,如果深懂這一點,就先把這一關過好,先聲奪人實在是靠語言的本事。
《陪你一起看草原》就是在這一點上把握好了它的順暢,在順暢的同時,恣意汪洋,一瀉千里,使讀者在閱讀感受中得到了全新的愉悅與少有的振作。而荒城又不是一味地只顧把宣泄一吐為快,他又在讀者尚未清醒、興致正濃時,將筆觸戛然而止,在輝煌的瞬間,給人留下意猶未盡的余地。所以我說,荒城駕馭語言的能力,有一個很好的特點,就是把語言看成了活生生的、有生命的物體,去逐一地流放了它們,其能力很可觀。
二、人物的精神向度
好小說除了語言,第二重要的可能就是人物。人物不可老生常談、似曾相識,要鮮活和新奇,有立體感,具備了這兩個特點之后,還要看他從精神領域占據(jù)了什么、攫取了什么,是性格特點還是表象特征,不管是什么,他都是一篇小說存活的最基本原因和可靠依據(jù)。在《陪你一起看草原》中,作者傳達的是人物的精神整合和精神揮發(fā)后種種與眾不同的碎片的回響。祝子謙、霍天喻、喬心竹都是在精神的至高點上沖刺、廝殺和爆破過的人,由此而形成他們在群體中的行為范疇獨特而鮮活。他們精神的朝向,不但支撐了他們心理的多元,也支撐了小說的多向度?!杜隳阋黄鹂床菰钒褌€人的生命狀態(tài)用精神這張裱紙布襯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xiàn)。
三、雙軌制情節(jié)并行
情節(jié)較之語言和人物分量輕些,但又是相輔相成、離開它不行的一個重要機制。一部小說完成,就是以情節(jié)為平臺,以語言為手段,掌控人物的全過程。好的情節(jié)會讓讀者手不釋卷,內心波瀾,余音繞梁。
《陪你一起看草原》在情節(jié)處理上,采用了雙軌制的情節(jié)并行。如果說故事,荒城不過是寫一對戀人去草原旅行,這對戀人不是普通的戀人,是一對婚外情人。一般情況下,寫游草原游就行了,而荒城不滿足此點,他寫了游之背后,政界的險惡。男主人公祝子謙是省大法學院的院長,正在競爭副校長,這個過程如單獨去描繪,就成了權力場的角逐,很傷讀者胃口,而荒城卻能聰明地處理官場和旅行的雙重關系,虛虛實實,帶讀者走完了他設置的迷宮。
好作者是工程師、是向導,他在“建筑”的同時,制造了一個個迷亂讀者意識的錯覺,讓讀者有興趣地跟著他一個個去攻克堡壘,而等讀者走完全程,才恍然大悟,才不得不心悅誠服,才大呼高手,才想下一次還去看你的作品,去領略你不盡的風光。
荒城是個有前途的作者,這來源于他的聰慧和對事物的敏銳。當然最主要的是他善于學習,虛心做人,謙恭做事。但愿他今后的路一路風行,一路凱歌,我們翹首以待。
責任編輯: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