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青
【摘 要】高中生在地理學習時常感到比較困難,這通常是有原因的,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高中地理,是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因此重點分析地理學習困難的原因,并據此制訂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高中生;地理學習;困難;對策
在幾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超過了數學、化學等,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學不懂。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學習地理困難的原因有哪些呢?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又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就這些問題粗略談談我的看法。
一、原因
1.對地理學科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而地理則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學地理并不能只靠劃一劃、背一背就能完成。正是因為許多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而形成了地理學習過程中常常重記憶、輕理解,重突擊、輕平時,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樣就造成學生認為地理難懂,地理作業(yè)難做,甚至有時無從入手的心理問題。
2.存在不良學習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
中學生思維品質在地理學習中的缺陷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維的廣度不夠,綜合能力差。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要求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有一定的廣度,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但不少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例如,關于我國青藏高原太陽輻射能豐富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只會從太陽輻射強度這一因素去考慮,只有少數學生能同時想到日照時間這一重要因素的影響。
(2)思維的深度不夠,分析、鑒別能力差。有些學生常把一些詞語形式相似的概念混為一談。
(3)思維變通性差,易受思維定勢的束縛。不會在考慮問題時舉一反三。
(4)思維的邏輯性差,考慮問題缺乏條理性。
3.動機、興趣不足,缺乏內驅力
學生感覺地理難學,成績無法提高,與學習地理所必要的學習動機、興趣和內心需要是分不開的。動機是推動人行為的內部動因或動力,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引起的。地理學習動機是推動地理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生進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一門副課的錯誤想法,甚至大部分學生剛入高中,便在潛意識中產生了地理與我無關,不需多“浪費”時間,充其量只要應付會考即可的想法。自然無法產生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當然覺得地理是不好學的。
4.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地理學習的抵觸情緒。
二、措施
地理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又很大,且十分注重實際應用。如想讓學生真正學好它,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地理學科;另一方面需要我們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并創(chuàng)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課堂教學是地理教學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大多數的教學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們必須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優(yōu)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如,教學目標的確立,要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教學素材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滿足學生的參與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2.給教學注入新思路
(1)樹立現代教學新觀念。在教學中要樹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以學生為本的主體觀。當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化的社會,學生的視野開闊,個性化明顯,教學中要多采用開放式、活動式、探究式等新式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地融入到教學中,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2)推廣學法指導。高中學生無論在智力還是能力方面都比初中有了一個大的飛躍,他們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索、研究及實踐,運用一些地理知識去解決問題。為此,我們應引導學生對社會中出現的地理現象,用地理原理進行判斷、分析、評價。特別要指導學生掌握識記方法,積累地理知識;指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理解地理知識;指導學生廣泛聯系實際,注重知識應用;指導學生運用讀圖方法,提高識圖能力。
(3)增強實踐活動。我們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動等實踐性材料,這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深入探究。一旦學生投入到這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活動”中,那么,它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將是巨大的,也必將消除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克服學習的困難。
3.突破教學難點,掃除學習障礙
教學難點是課堂上最疑惑不解的知識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它如一塊塊絆腳石,阻礙著學生進一步獲取新知。地理教學中的難點大致可以分為理解性、記憶性和運用性等三類。
(1)理解性難點的化解
此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現象的成因和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的高度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聯系能力的高要求,說明事實材料的過于概略是導致學生理解困難的關鍵。此類難點突破時,應該在教學中多運用圖示解答、演示實驗、聯系生活、形象記憶等方法。
(2)記憶性難點的處理
此類難點多為地理事實中集中而又聯系松散的地理知識。為減輕負擔,強化效果,加強知識積累,可采用加強橫向聯系、賦予記憶材料以一定的意義、編歌訣、構建知識結構等方法。系統化、條理化、綜合化后即可幫助學生實現整體記憶而提高記憶效果。
(3)運用性難點的突破
此類難點多存在于讀用地圖和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此時,我們應有針對性地對付,要力求巧設問題情境、增加問題層次、減緩問題坡度,必要時可提供相關圖表或實物或模型,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逐步求得結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地理是一門非常具有應用性和趣味性的學科,在學習中學生存在學習地理的困難,這有來自各方的因素,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研究,并在實踐中找到新的方法,學生對于地理的畏難情緒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參考文獻
[1]施良方.《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
[2]褚亞平.《地理學科教育學》.
[3]《地理教育》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