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城市在變遷中越來越擁擠,一邊痛惜著千金難求大空間的生活現(xiàn)狀,一邊惡補疏忽掉的生活質(zhì)量。但越是在乎,就越難抉擇……
很早之前就知道出身名門的Christofle,知道它精于制造上等的佐餐銀器,但收到寄來的資料,還是吃驚不小。從餐桌上的刀叉到室內(nèi)的擺設,再到紀念一個時代的裝點,經(jīng)幾代人打點后,今天的Christofle竟個性又前衛(wèi)。
塵封的歷史
Christofle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是查爾斯克里斯托弗(CharlesChristofle)。1830,他從父輩的手中接過珠寶匠的活計。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加之后來姐姐的投資,克里斯托弗在1842年向英國人G.R.Elkington購買了金、銀電鍍術在法國的行銷權。這一時期的其他廠商都還是以原有的非鍍金或銀的技術進行生產(chǎn)。所以,對于自己新的嘗試,克里斯托弗要求非常高,在質(zhì)量方面不容有絲毫的馬虎。他聘用最富經(jīng)驗的技工和最具智慧的設計師、雕刻家。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初,克里斯托弗添加新的生產(chǎn)線開始生產(chǎn)更為結實、耐用的銀器。這時,Christofle更積極地參加各大國際展覽,贏得了眾多批評家們的盛贊……
這時的Christofle雍容華貴,十分配合當時盛行的奢華風氣,法國國王路易斯·菲力普(King Louis-Philippe)是Christofle第一位負有聲望的客人。1852年,他的后繼者著名的拿破侖三世因欲在杜樂麗宮(Tuileries Palace)同時宴請100位客人而需訂制一張超大的餐桌,應其要求,Christofle為這個餐桌特別度造了其中巨大的銀制桌面擺設,由15個部分組成,其中最大的部分長達11英尺……1863年,克里斯托弗去世,公司由他的兒子Paul Christofle與侄子又為他姐夫的Henri Bouilhet繼承。二人不斷增加新的店面并收購對手公司,為了有更大的突破,更革新技術并開發(fā)新的生產(chǎn)線。終于,一種新型合金誕生,它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但成本并不高,這一技術使Christofle的擴張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二十世紀初的Christofle可謂最后的奢華。那是一段戰(zhàn)后政治混亂、經(jīng)濟崩潰的歷史時期。這時的繼位考是克里斯托弗的外孫Tony Bouilihet。他的妻子Carla Borletti出身于非常富裕的工業(yè)之家。1930年,Christofle重組,其中大部分的資金即來自CariaBorletti家族的入股。Carla Boriett后來對新時代的反應極其讓人稱贊,她招攬了大批著名的風格設計師,使Christofle個性大變。不再是之前那個死守著輝煌不放的倔老頭,而成為了一個敢于試驗各種新鮮玩意兒的風格潮人。
個性又前衛(wèi)的今天
從Man Ray、Jean Cocteau到Roger Talon、Andree Putman以及Martin Szekely,抑或是新近的藝術家Richard Hutten以及Oralto,長期以來,Christofle不斷地與知名藝術家、設計師及建筑師合作。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著自己十分獨特的鮮明個性,通過合作,這些個性被Christofle大快朵頤,演變出各種風格:從新藝術主義Art Nouveau風格到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再到先鋒派風格。米蘭建筑設計師Christofle與Christofle合作長達50年,是20世紀建筑及設計界的傳奇人物。50年的合作成果誕生了許多鴻篇巨制般的史詩級銀制杰作,其中的一部分甚至鮮為人知。珍品“愛箭燭臺”做射入心房的愛神之箭狀,兩邊用以搭建心房形狀的曲線體又如天平的兩邊一樣在負責稱量哪邊付出得多些,哪邊陷在愛中深一些,可謂充滿了愛的贊許。IL Diavdll。裝飾面具沿襲的摩登質(zhì)感充滿了視覺的創(chuàng)新,同時簡潔的線條賦予作品清新雋永的氣息,讓人耳目一新。該系列由2 5多件銀器組成,均為Gio Ponti在1928至1978年期間設計創(chuàng)作,其中部分為2008年首次投入生產(chǎn)。作為這段5c年友情及親密合作的另一個見證,Christofle的檔案館里至今仍收藏著當時Gio Ponti為Christofle創(chuàng)作的珍貴設計圖稿。
荷蘭先鋒派設計師Richard Hutten系Draog Design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設計的銀質(zhì)燭臺花瓶,碗及餐桌中央擺設,周身布滿因光線反射而閃耀的球狀物,絕對不容忽視。Christofle傳奇系列的主要作品?!癙ic-fleurs星球花器”花瓶,外表巨大的隕石,球體上突兀出的管狀物又如小號的擴音部分,整體看來就好像三四十個小號正卯足了勁開動著一場大型音樂會。
SzekelY出生于1956年,是著名的國際設計師之一。他的作品經(jīng)常在世界各地展出巴黎蓬皮杜中心,紐約的CooperHewitt博物館,特拉華州的Wimerthur博物館,柏林工藝博物館(Kunstgewerbe Museum),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Jsrael Museum),San Francisco博物館……Martin Szekely先生2001年設計的“The REFLET collection”看似簡單,內(nèi)中則虛實錯落有致。這要歸功于工匠師精湛的磨光和造型工藝,每件REFLET系列高級定制銀器作品都需要Christofle手工匠工作30個小時以上、最長乃至85個小時方能完成。這套純銀打造的餐具不僅是法國巴黎國際當代藝博會(FAC)的永久收藏品之一,同時也是眾多當代藝術愛好者們的私人珍藏。
與烹飪結緣的風格潮人
Alain Passard與烹飪結緣是因為他在布列塔尼的祖母LouisePassard。她是一位廚師,兩人在一起常常交換彼此烹飪的訣竅并付諸實踐。19年前,Alain Passard接手了Alain Senderens的L'Archestrate餐廳,以裝飾藝術風格(the Art Deco style)對其重新做了內(nèi)部裝潢,并將餐廳命名為L'Arpege。1996年他被米其林授予了三星稱號。Alain設計出的刀叉線條優(yōu)美,使用時如同在美味佳肴中蜿蜒相觸。Alain說:“我把餐具設計成兩端完全不同的感覺,一端圓潤,另一端則呈錐形,進餐的時候,仿佛于蔬果中跳一場芭蕾,清新愉悅……”
2002年曾被國際烹飪界評為全球最佳廚師的Thomas Keller,近十年來已成為高級烹飪領域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除了大師級的廚藝享譽世界以外,這位美國大廚的幾家餐廳也因其精致優(yōu)雅而頗受認可。為了他的這些美食殿堂,Thomas Keller特地邀請了因餐廳和酒店室內(nèi)裝潢而出名的設計大師Adam Tihany為其餐廳做設計。Adam Tihany和Thomas Keller一樣,在自己的領域里要求甚高。兩位大師攜手為Christofle設計的全新器皿系列以他們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為“K+T”。這一系列包括托盤調(diào)酒器、杯碟、點心盤、香檳桶、冰鉗等雞尾酒會所需的各種餐具器具,適合于家庭、酒吧、豪華游艇、大型酒店及其他舉辦雞尾酒會的場合。
還有Andree Putman,她是天才設計師(Issey Miyake和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的發(fā)掘者,還創(chuàng)立了Ecart機構,是國際設計界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與Chrsto e合作的作品2002年設計的“Vertigo” ,系列,2005年設計的“925”系列2006年的“Vertigo”餐具系列……均獲得了成功,不管是商業(yè)上的還是藝術造詣上的。
一系列大事件亦為Christofle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契機:Kan Tal-Keung為香港回歸由國特別設計了名為手拉手(Hand in Hand)的作品;Sylvain Dubulsson為98世界杯設計了地球(The Globe);Roger Tallon一法國高速列車的設計者為新千年的到來創(chuàng)作了小金字塔(Pyramldion),2000年,Clara Halter創(chuàng)作和平之蛋(The Egg of Peace)……
著名的美術史學者沃爾夫林認為“美術史就是一部裝飾設計史”。裝飾作為種美化人們生活的物質(zhì)形式不僅僅是各種色彩線條,體塊等元素的堆積,更重要的乃是人類文化的產(chǎn)物,也是人類精神和思想的承載。透過Christofle,我們看到了藝術發(fā)展史上各種風格主義的出現(xiàn)和消亡,亦看到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價值觀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