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庚
葉培貴教授為我國最早美術(shù)學書法方向博士之一,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于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作為博學之士,培貴教授的書卷與君子之氣,望而可見。36歲晉升教授,38歲而為博士生導師,講授專業(yè)理論課程書法史學、實踐課程行書,以及文化課程詩詞格律與創(chuàng)作等。培貴教授課徒之外,社會兼職亦多,然公務應酬、教學科研,皆有條不紊。書藝之外,書學研究成就斐然,所見獨著有《學書引論》、《米顛癡頑》、《行書教程》、《中國美術(shù)館當代名家系列作品集·書法卷·葉培貴》,合著有《書法與中國文化》、《中國書法藝術(shù)》、《中國藝術(shù)史·書法篆刻卷》、《中國的書法》、《(康熙字典)通解》等10余種,另有論文50余篇。
余七年前考入首都師大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其時稱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培貴教授主講碩士課程;其后三年,余再入書法院,攻讀博士學位,亦時時得到培貴教授指導、教誨。是年培貴教授主講碩士課程《詩詞格律與創(chuàng)作》,其間同學眾多,然對古典詩詞,罕有入門者,偶有所作,實為不類。詩詞難做,情性之外,韻部格律,最為繁瑣。而北方之人,入聲尤為難究。培貴教授溫和謙遜,諄諄善誘,提綱挈領,要言不煩。諸生課余習作,逐一批解,并授以作詩填詞之理。師生之間,亦多有唱和。是故畢業(yè)之后,其中能作篇章及短長之句者,培貴教授之力也。培貴教授嘗作《懷(梁)披云公兼賀(書譜)復刊周載》詩云:“披荊驅(qū)篳路,云起墨花奇。萬象書林好,風高立一枝?!痹娋掣哌h,不惟其書法精神,亦其詩、其人之寫照也。
培貴教授早年得故里名家指點,初窺門徑。后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置身百年學府,得其熏陶,涵養(yǎng)漸深。后入首都師大,追隨歐陽中石先生,得先生親傳。故書藝精能,書學深厚。培貴教授稟遵師訓,取法歷代大家,上溯逸少、北海,而服膺于米襄陽,兼及金石碑刻。拜觀其作,運筆悠然從容,橫鱗豎勒,筆筆不茍,用筆逆入平出,襄鋒按筆而行,其用筆之妙、結(jié)字之工,躍然紙上。筆勢活潑輕靈,而不失凝重道勁,點畫柔中寓剛,意氣深厚,樸拙秀麗,不故作新姿異態(tài),而得自然清整之美,氣勢雄渾壯闊。品其書,書卷之氣撲面而來,此非浸淫碑帖數(shù)有年者不能為也。
培貴教授嘗自言其本業(yè)乃課徒教書,其門下碩博弟子眾多,于是乃于室內(nèi)專辟一桌,置案而課之?;蛞闪x相析,或辯駁條理,培貴教授皆侃侃而道之,諸生莫不誠敬而受教。時有慕名而來拜謁者,觀其屋,奇書滿墻,入其門,翰墨飄香,雖日陋室,然斯人在此,罄香滿屋。余曾記培貴教授于課堂之上傳授行書技法,言學書之要,當取歷代經(jīng)典大家法書;而經(jīng)典之作,又當取其經(jīng)典用筆之法,唯其如此用工。方能得古人之意。不然,信筆而書,唯覺有墨,而無筆也。課間培貴教授與余等諸生閑聊,嘗自述其習書經(jīng)驗云:學書首要用心投入,心乃真心。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此好,亦非一時之好,乃終生之好也:次則需備自知之明,循序漸進,又引趙子昂語云:朝學執(zhí)筆,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此乃至言,初學書者當深戒之;再次學書如欲出帖,必先入帖,所謂入則重規(guī)疊矩,出則奔轍絕塵者也。觀當今書壇,號為善書者,不可勝計。姿態(tài)百出,良莠紛紜。人人自出情性,家家每賦新體。然睹其作,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孫虔禮《用筆論》)。而培貴教授不染俗痼,所書各體,咸有風規(guī),不屑一時之快,而廢硯中之墨。是故所作,氣息醇厚,清正平和。有如君子在旁,不肅而威者也,而此乃我等后學難及之處也。
書之為藝,固有巧技。然則徒尚伎倆,尚難通書之大道。故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zhì)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王僧虔《筆意贊》)。又曰:“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張懷瓘《文字論》)。此神,乃人之神也。故日:“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藝概·書概》)。是故書之神采,雖藉筆墨,然揮運之際,莫不從心??芍^書亦能究性理之道、天人之際也。培貴教授平實謙謙,心境廣闊,誨人不倦,好學不厭。常自云。讀書以明目,教書以氣爽,臨帖以手暢,平淡以心清。雖處繁華之所,卻波瀾不驚,潛心所好。故其為人也如此,書亦純正平和?!胺蚝材拔恼轮撩钫?,皆有深意以見其志,覽之即了然”(張懷瓘《書儀》)。觀培貴教授之書,可以想見其人矣。
《周禮》曰:“保氏教國子以六藝……五日六書”。此書者。即今所謂書法是也,故書之源也遠矣。自先秦以來,選賢貢士,猶重。道藝”。此藝者,書藝也。春秋戰(zhàn)國而后,治國多重經(jīng)術(shù),書藝遂為小道,又曰小藝。然孔子云:“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是孔子亦不廢書藝也,猶且日:“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論語》)。此“可觀”者,以歐陽先生所云:“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采。切時如需”之語釋之,最為妥貼,今觀培貴教授其人其書,是可得書之“可觀”之意矣。
已丑秋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