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剛伍 李 新
滄海桑田的數(shù)度魔變,賜予了瀘沽湖的旖旎風(fēng)光。秋高氣爽,云淡風(fēng)輕,記者一行慕名來到位于川滇交界的瀘沽湖,尋覓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和“走婚”的印跡。
瀘沽湖古稱魯枯海?!盀o沽”為蒙語“落水”之意。據(jù)《舊唐書·西南夷·東女國》記載。隋唐時代,在雅礱江流域有個東女國。瀘沽湖地處古東女國南境,生活在這里的摩梭人自稱是成吉思汗南征時遺留的后裔。瀘沽湖位于橫斷山脈中段,川滇共轄,湖中有五個島嶼,總面積31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8.8平方公里,是世界罕見至今未被污染的“處女湖”。S形的走婚橋
天藍水碧,茂密的草海一往無垠。摩梭人的先輩在連片1.5萬畝的草海(濕地)上架起一座走婚橋。橋柱、橋架、橋面全由堅硬木料搭建,坐落在鳥語花香中。我們眼前的走婚橋,大氣典雅,古色古香。側(cè)面附有一低矮舊橋,因年久失修現(xiàn)已破敗,加之兩側(cè)無欄桿,夜間行走很是危險。
歲月見證了走婚橋悠久的歷史,到此一游的客人,走婚橋自然是一定要看看的。
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至今仍保留著“男不婚、女不嫁、結(jié)合自愿、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在夜晚的舞會上,男女雙方相互傾慕,便摳摳手心,于是。橋這邊一個,橋那邊一個,一路走來一路唱:
男:小阿妹,隔山隔水來相會,素不相識初見面,只怕白鶴笑豬黑。
女:小阿哥,有緣千里來相會。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燒茶慢慢熱。
男:情妹妹,滿山金菊你最美,你像明月當(dāng)空照,我是星星永相隨。
女:情哥哥,人心更比金子貴,只要情誼深如海,黃鴨就會成雙對。
然后,他們在橋中央?yún)R合。走婚的男方都是在夜深人靜時到女方家,第二天天不亮,男方就要離開女方回到自己家中。如果你在走婚橋上遇到匆匆夜行的男子,十有八九是走婚者。
我們步行到對岸的山上,蔚藍的天空朵朵白云,遠處獨木輕舟蕩漾在清澈的瀘沽湖上。山腳下呈s形的走婚橋猶如一條巨龍在碧波蕩漾的草海中游動,草海頓時活了起來。男女愛慕稱“阿肖”
“阿肖”是摩梭人對有情男女雙方的昵稱。伴侶之間沒有男娶女嫁,“走婚”所生子女屬于女方,從母姓。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肖”數(shù),可是一個也可是多個,選擇上應(yīng)避開母系血緣關(guān)系。在結(jié)交“阿肖”時,女方的意愿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
“阿肖”關(guān)系的建立與解除也比較自由,男女一方不愿意再維持“阿肖”關(guān)系,男方說“我以后不來了”或不走訪女方便可解除關(guān)系。女方說“你不要來了”或拒絕男方進入花房,婚約也自行解除。
摩梭族實行母系家長制,所有的財產(chǎn)都由母系遺傳,由母親傳給最小的女兒,原因是多子女家庭往往無錢為其蓋新房獨立生活。由于勞動分工不同,女子在家中操勞家務(wù),掌管財權(quán),母親不愿將財權(quán)交給外姓女子掌管,因此選擇女兒繼承家業(yè),接納外來走婚的男子,自己的兒子則走婚到女方家建立自己的家庭。如果家有三女,母親挑選一個留下繼承家業(yè)接管財權(quán),其余兩個女兒選擇適宜人家出嫁,嫁出的女兒便是對方的繼承人。
祖母屋是母系家族的中心點,建在院子的右邊,用來供養(yǎng)家族中最有權(quán)威的女性。同時,這里也是家屋集體活動的場所,是議事、炊事和敬神祭祀的核心部分。
摩梭人的“花樓”主要供母系氏族大家庭中的年輕女子居住,以便她們單獨結(jié)交“阿柱”。每個年滿13歲的孩子都會在大年正月初一,被大人為之行“穿裙子”或“穿褲子”
的成人禮。行過禮后的“阿肖”、“阿柱”便可以相識、相知、相戀各三年后進行走婚。走婚必須征得父母的同意。事實上,傳統(tǒng)的摩梭族走婚是極為慎重的,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絲毫不得隨意,是保證女性在家庭中絕對地位的神圣方式。
婚姻正在走向文明
其實,摩梭人的婚姻形式也在漸漸發(fā)生著變化。如今,成年小伙子看上了誰家的姑娘,母親便托媒人去說,如對方有意,母親就讓兒子拿上彩禮拜見姑娘的母親。雙方母親同意,子女即確定“阿肖”關(guān)系,進入走婚階段,兩家往來增多,大多數(shù)男子長期生活在女子家中,即使到當(dāng)?shù)剞k事處領(lǐng)取結(jié)婚證后,也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舉行婚禮,男進女家結(jié)親。
伴隨著子女長大成人,可以操持家務(wù)、談婚論嫁時,“走婚”的男方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回到自己童年成長的家,同姐妹、外甥一起生活。逢年過節(jié),母親安排兒女帶上禮物看望父親。
計劃生育政策作為國策,瀘沽湖也不例外。在這里,一對夫婦允許生兩個孩子。個別家庭生有三個孩子。有兩個兒子的家庭,選擇一個娶媳進門,另一個走婚到女家。娶媳進門的家庭,雖然媳婦還是掌管家政財權(quán),所生子女仍隨女方姓,但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孩子長大成人后男方不需離開家,因為這原本就是他的家。隨著當(dāng)?shù)厝松顥l件的改善,兒女陪伴父親并養(yǎng)老送終的家庭漸漸增多。
摩梭兒女從遠古走來,唱著古老的情歌,踏著時代的腳步,走入現(xiàn)代文明。改革開放使這個長期封閉的處女地向外界開啟了一扇窗戶。涼山州從西昌市到鹽源縣城,再到瀘沽湖景區(qū)270公里的三級公路暢通無阻,接待全國的游客。許多摩梭人家庭已用上了彩電冰箱,鎮(zhèn)上有了同吧。特別是新一代摩梭人,許多已經(jīng)走出大山,紛紛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讀書或打工,像他們的大姐姐楊二車娜姆一樣,過上了與現(xiàn)代文明完全融合的生活。
清晨,我們走出摩梭人的木屋,眺望遠方,東方漸亮,瀘沽湖面水氣升騰,太陽露出了笑臉,湖邊遼闊的草海飄著沁鼻的芳香。一艘艘小船像片片樹葉倘佯在湖中。我們支好三腳架,鏡頭對準(zhǔn)湖面、草海、小船按動著快門。
瀘沽湖的山水在變,摩梭人的觀念也在變,惟一不變的是瀘沽湖的美。尤其是從躁動的都市來到這里的人們,那種美的感覺就更加妙不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