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賢
摘要: 公平和效率是經濟社會學中的一對基本范疇和概念,在科技社會中由于高度競爭、科學研究資源的稀缺和科學家在研究能力上客觀差別,使科技社會中也出現(xiàn)在經濟領域常碰到的兩難抉擇:即社會公平和經濟效率的問題。因此,文本探討科技社會中公平和效率問題,提出并探討掌握科技專家如何在科學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技術運用中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統(tǒng)一。
關鍵詞: 科技社會;公平;效率
中圖分類號:F0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1—0070—02
一、科技社會中不公平現(xiàn)象的原因及表現(xiàn)
1.馬太效應??萍忌鐣幸蚋叨雀偁幊尸F(xiàn)出嚴格的金字塔形結構,因此存在著被默頓稱為“馬太效應”的現(xiàn)象?!榜R太效應”默頓是這樣解釋的:“社會往往對于已經有相當聲望的科學家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為他們提供的各種待遇也越來越富足,而對于那些還沒有出名的科學家則不但不承認他們的貢獻,還苛刻地限制他們賴以作出努力的條件?!盵1]
科學研究應該人人平等,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但現(xiàn)實的科學研究中,不平衡現(xiàn)象很多??茖W共同體中,自然地形成了科學權威和精英的權力,由此產生等級結構。高等級和低等級在科學知識的分享上極不平等,“有的越有,無的越無”,出現(xiàn)馬態(tài)效應。權威對一般研究者具有較強的控制權力??萍忌鐣械牟还浆F(xiàn)象,還表現(xiàn)在科學知識的擁有者與受控對象之間的不對稱。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科學總是少數(shù)人的事業(yè)。這種科學知識分布的不均勻性,就決定了科技社會中這種非對稱性和不公平現(xiàn)象的產生。擁有科學或掌握技術的人,在應用科學的社會勞動或其它社會活動中,總是能夠占據(jù)有利的地位,從而取得有利的結果。白領與籃領收入差距的增加和南北國家剪刀差的擴大,都反映了這種非對稱性和不公平性。
2.盲目服從性。學術權威和精英權力的無形約束,使科技社會中學術主體的研究自主性遭到制約,存在很大程度盲目服從。因此我們普通人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科學家總被一層神秘和崇高的光環(huán)籠罩者,他們目光敏銳、高瞻遠矚,他們的話代表著一種權威甚至真理,我們不得不而且必須服從。默頓總結的科學家的精神氣質中有一條懷疑精神,要求科學家用批判性思維來思考問題,不能盲目地無根據(jù)地作判斷。原則上說,在科學世界中,服從性顯然是以科學的可接受性程度以及人們對科學的理解程度而言的。按理說科學的世界中不應當有盲從,學術主體應享有最大程度地研究自主性,其服從的性質只是在精神層面上對科學的理解和接受。但因學術權威與精英權力的無形約束造成科學資源和科學信息分布的不均衡,進而導致科學世界中現(xiàn)實的不平等。人人平等在科學世界是一種理想。服從成為低層次學術主體的必然選擇,甚至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盲從。
二、科技社會中的經濟效率問題
科學求真通過揭示客觀世界固有的本質和規(guī)律,獲得真理性的認識,提高人類認識世界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說,傳統(tǒng)的科學道德是科學家的學術道德,其基本原則就是恪守和捍衛(wèi)科學的客觀真理性,科學家只為科學負責并使科學活動求真求實。但科學的目標是盡其可能增進人類知識。在知識的生產中,需要有投入且存在風險。如何進行投入才能最大可能、最大效率地獲得回報?于是出現(xiàn)了兩難困境:即如何保證科技活動的求實求真,又保持科技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呢?20世紀以前,科學家憑借自己的科研能力、經濟實力或朋友的資助,無需助手就可進行科學研究并取得成果。而在大科學時代,單槍匹馬的研究已經不可能,任何個人的經濟實力或其它人的資助都不足以購買高級而昂貴的實驗設備,必須要求政府或社會的資助。于是在科技社會中,政府的資金資助對技術發(fā)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一旦某項科技活動獲得政治家的青睞,則所有可行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優(yōu)勢資源便流入該項科技活動發(fā)展的全過程。而沒有被政治家看好或是得不到政治家資金資助的科技活動,則因得不到足夠的科技投入支持而停滯發(fā)展。
分析得知:科技活動的開展需要有政治家的資助?,F(xiàn)實社會中需要科技專家提供可靠知識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多地帶來生產和經濟效益。因此,科技活動執(zhí)行者必須極力確保自己的活動滿足經濟效益的需求。于是出現(xiàn)兩個難題,如何確??萍蓟顒拥那笳媲髮嵭?又要保證研究活動的效益性。在這種兩難情況下,科技活動的執(zhí)行者可能會出現(xiàn):一是不追求資助者的要求目標,而可能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研究或出于自己個人經濟利益需要;二是科技活動執(zhí)行者在科技運用和開發(fā)的過程中,為了獲得政治家的金錢資助,而受政治家或利益集團的控制可能成為政治家或者利益集團的工具,做出了沒有效率甚至是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
三、追求科技社會中 社會公平和經濟效率的統(tǒng)一
科學共同體為了其目標的實現(xiàn)和人類增長知識的需要,必將效率放在第一位,要求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盡可能多而快地為人類增進知識。因此,科技活動的執(zhí)行者必須確??萍蓟顒訚M足經濟效益。從公平的角度講,他應當為每個人提供同樣的機會和條件去施展才能,做出貢獻,但資源有限使這成為不可能。由此得知,科技社會中高度競爭的存在、科學研究資源的稀缺和科學家在能力上的客觀差別。使得在科技社會中遇到了在經濟領域中常碰到的兩難抉擇:即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的矛盾問題。因而筆者將從此矛盾的兩個方面分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即追求科技社會中公平和效率的統(tǒng)一。
1.限制科學權威和科學沙龍主義,建立一個自由公平的科技社會??萍紝<覒{借自己的權威,在科技活動中會傾注自己的價值權威,某些時候可能造成一個封閉專制的社會。著名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使用了人類學的方法來考察科學,認為無論是科學的、還是宗教的、迷信的、都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力。他反對科學主義、科學沙龍主義和科學專制主義。在其著作《自由社會中的科學》一書中,費耶阿本德極力倡導的目的即:“消除知識分子和專家們對不同于他們自己的傳統(tǒng)所造成的障礙,以便更好準備將專家(科學家)本人從社會生活的中心位置上清除出去。”[2] 對于科學家在社會中的地位,他指出“在我所指望的那種社會中,科學家當然不再享有任何特權,他們的地位也許比和尚高,算命先生和賣狗皮膏藥的都不如。”[2] 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的思想可能有些極端,但他表達了一個事實即“專家的意見經常帶有偏見,是不可靠的,需要有外部控制。”[3] 因此,我們呼吁歸還科學家的本來面目,揭掉披在科學家身上神秘的外衣,消除科學家真理權威的化身,引導學術權威與精英權力適度行使,建立一個自由的社會。追求科學知識神圣殿堂和道路上人人平等。比如我們熟知的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作為一種科普讀物在全世界銷量達1 000萬冊,走入平常百姓生活中深受歡迎。還有央視10套百家講壇欄目,一些大學教授從象牙塔里走出,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傳播知識。這種形式使不同學者和百姓都有和教授平等交流、對話的機會,也包括質疑和批判。所有這些都對限制科學權威和科學沙龍主義,對建立一個自由公平的科技社會有一定的建設意義。
2.某項科技政策或工程技術從提出到投入實踐,是否有能夠帶來經濟效益,需要有第三方的力量如科技倫理委員會進行道德上的約束和控制。某項科技政策或工程是否能夠帶來經濟效益,不是作為資助人的政治家或利益集團決定的,也不是科技活動執(zhí)行者憑個人利益想當然能達到的。應該在其投入實踐前存在第三方的力量進行約束和控制,比如科技倫理委員會的所進行的倫理道德控制。倫理道德控制是指將生態(tài)價值和道德引入科技的設計和應用,使技術、工具和人類道德間分配合理的倫理責任,協(xié)調科技發(fā)展與人類社會的緊張關系。
(1)科技倫理委員會的直接調控??萍紓惱砦瘑T會的直接調控指通過對科技政策或工程技術的道德評價和價值導向,使科技主體在科技的研究、生產、分配和使用等活動中,不僅考慮科技的可能性,而且考慮其目的、手段和結果的正當性,用社會倡導的技術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科技行為,減少科技操作的負面效應,減少科技實施中不必要的浪費和無效益,使科技應用和人來社會和諧發(fā)展。因此對人類自身的調控,必然要使科技主體從內心喚起道德良知,使其在科技的開發(fā)、設計和研制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善與真,走向人性化技術、綠色技術發(fā)展之路。確??萍蓟顒拥那笳媲髮嵭?又保證研究活動的效益性。(2)科技倫理委員會的間接調控??萍紓惱砦瘑T會的間接調控是指道德可以作為與市場調節(jié)和政府調節(jié)相輔相成的第三種調節(jié)??萍紓惱砦瘑T會中制定的道德標準往往作為社會最高層次的價值導向,間接地發(fā)揮對科技的導向作用,從而保證科技社會的前進方向和現(xiàn)有秩序的運行。保證科技活動的效益性能夠很好落實。例如,運用經濟利益機制進行技術道德賞罰,肯定和鼓勵科技活動主體的道德行為,否定和抑制違背科技道德要求的一些唯利是圖的行為,運用政策和制度手段激勵和引導有利于社會利益或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科技行為等。
道德控制是一種能夠從道德情感而非功利出發(fā),以勸誘為主而非強制為主的軟控制形式??萍紓惱砦瘑T應本著促進科技發(fā)展、為人類的幸福謀福利的原則,使科技發(fā)展與社會、自然相協(xié)調;使科技發(fā)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知識發(fā)展的需要、又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保證科研活動求實求真和有效益性這兩點上發(fā)揮著其他手段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另外筆者認為為保證科研活動求真求實和效益性,除了科技倫理委員會的直接和間接調控,也可采取其他措施如在科技政策活動的制定中提倡和發(fā)揚公眾參與;科技專家之間的協(xié)商、論證和討論;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場與法律體制等方面來進行調控和制約。
參考文獻:
[1]張華廈.現(xiàn)代科學與倫理世界[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美]保羅·費耶阿本德.自由社會中的科學[M].蘭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1990:1-133.
[3][5][美]保羅·費耶阿本德.自由社會中的科學[M].蘭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2005:104.
[4]哈里特·朱克曼.科學界的精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6]張華廈.現(xiàn)代科學與倫理世界[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7][美]卡爾·米切姆.技術哲學概論[M].殷登祥,等,譯.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8]王萍.論科學共同體中的“馬太效應” [J].科學學研究,1997,(6).(責任編輯/ 吳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