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林
[摘要] 解暑益氣增液湯由二十多種中藥配制而成,是本所經(jīng)過多年的不斷改進完善,而形成的協(xié)定處方,在每年的夏訓時由本所配制供運動員服用,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及實踐證明,說明該湯劑具有良好的解暑降溫,益氣生津,恢復體力,清除疲勞的作用,且無不良反應。
[關鍵詞] 中暑;補液;解暑益氣增液湯
[中圖分類號] R2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7(a)-099-02
運動員在夏季高溫環(huán)境下訓練時,出汗是機體散熱的一條重要途經(jīng),而汗液的丟失又是脫水的重要原因,有學者認為,當運動員發(fā)生口渴時,已丟失約體重3%的汗液。法國運動醫(yī)學專家弗蘭克·勒加爾指出,當體重減少2 kg時,體能就會下降20%,他指出,在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應喝2 kg的水。由此可見,在夏訓中,運動員及時地、合理地補充液體是防止脫水,提高訓練成績的一項重要措施。本所多年來根據(jù)祖國醫(yī)學的理論體系,吸收了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成果,并結(jié)合臨床工作中的實踐和經(jīng)驗,經(jīng)過不斷的篩選,選用了二十多種具有清熱、解暑、益氣、健脾、滋陰、增液效果的中藥配制成湯劑在夏訓中供運動員服用?,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處方組成
藿香、香薷、銀花、菊花、薄荷、竹葉、黃芪、太子參、黃精、仙靈脾、淮山、陳皮、生地、元參、麥冬、石斛、蘆根、五味子、白芍、甘草、山楂、大棗。
1.2配制方法
以上處方按比例1∶10加水浸泡20 min后,煮沸后持續(xù) 15 min,濾渣取汁。渣再以1∶8的水煎沸后持續(xù)20 min,濾渣取汁。合兩次藥汁兌2倍冷開水而成。
1.3方解及理論依據(jù)
祖國醫(yī)學認為,夏季暑令當先,法當清涼,然南方氣候高溫多濕,正所謂:“天暑下逼,地濕上蒸?!惫视惺疃鄴稘裰f。此外,運動員在夏訓中,又喜恣食生冷瓜果,易滋生痰濕,傷脾礙胃,損傷正氣。因此前賢認為:“惟氣虛者受其邪,亦惟素有濕熱者感其氣?!惫时痉降牧⒎ɑA以調(diào)暢氣機,解暑祛濕為先,方中用藿香、香薷、薄荷其氣味芬香,既能調(diào)暢全身氣機,提神解暑,又能化濕透邪,開胃健脾,并配合銀花、菊花、竹葉清熱涼血,除煩解渴,防止訓練時熱盛傷津耗氣。次以黃芪、太子參、黃精、淮山、陳皮等益氣生津,固表止汗為輔,并配合仙靈脾補腰膝、強筋骨、益氣力、抗疲勞。再以生地、元參、麥冬、五味子、石斛、蘆根、白芍、大棗等酸甘化陰,既能滋陰養(yǎng)血和營收斂耗散之氣,又能調(diào)營血、生津液防止汗出太過而津液外泄。復用山楂健胃消食,增強食欲。最后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并配合白芍又能緩急止痛,可以預防和治療因訓練而引起的肌肉痙攣和各種運動性疼痛。上方諸藥合而用之,具有解暑祛濕、涼血清熱、養(yǎng)陰生津、除煩止渴、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健脾開胃、增強體力、消除疲勞、緩急止痛的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上方諸藥含有多種氨基酸、淀粉、糖類、維生素、蛋白質(zhì)、酶類及其他鉀、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在臨床上具有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加強心臟的收縮功能,對疲勞引起的心臟衰弱其強心作用更為顯著,同時還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和改善皮膚血液循環(huán),有恢復機體細胞活力及增強身體抵抗力的作用。此外,還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對運動引起的平滑肌痙攣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臨床效果
本湯劑氣味芬香,酸甜可口,宜少量多次飲用,本湯劑在低于環(huán)境溫度下服用時,能迅速降低體內(nèi)因運動引起的過高溫度,并減少汗液分泌,有明顯的恢復體力、消除疲勞的作用。但不宜高濃度及煩渴時大量飲用,以免增加胃腸負擔,排空減緩而影響食欲。每次以250 ml為宜。
3 討論
長期以來,國內(nèi)外許多運動醫(yī)學專家致力于尋求一種理想的補充液體的運動飲料。有的學者提倡補充以鈉為主的電解質(zhì),有的則熱衷于補充以提高熱量為主的葡萄糖,有的外國運動醫(yī)學機構(gòu)則在運動飲料中加入了以興奮神經(jīng)系統(tǒng)為主的咖啡因,上述配方的運動飲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丟失的液體和電解質(zhì),但無法達到消除疲勞、回復身體機能的作用,尤其是含咖啡因的飲料,更不適合我國運動員在夏季服用。然而,本中藥復方制劑的使用則可以在補充液體的基礎上,更具備了防暑降溫、消除疲勞、恢復運動員體能的作用。近期有的外國學者提出每升的液體中應含有0.5~0.7 g的鈉,并有2%~3%的糖。由此可以設想,如果在本湯劑中再加入適量的鈉和糖,并把它制成顆粒型沖劑,則可能使本湯劑成為更理想方便的夏季運動飲料。
[參考文獻]
[1]曲綿域,高云秋,浦鈞宗,等.實用運動醫(yī)學[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234-235.
[2]成都中醫(yī)學院.中藥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8-30.
[3]上海中醫(yī)學院.內(nèi)科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4-15.
[4]《中醫(yī)辭典》編緝委員會.簡明中醫(yī)辭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8:883-884.
[5]張陽.補液對運動能力的影響[J].遼寧體育科技,2005,27(2):41,48.
[6]徐海鷹.健身運動中的補液問題[J].遼寧體育科技,2008,30(4):36-37.
[7]Roy LPG, Jentjens, Christopher Shaw,et al.Oxidation of combined ingestion of glucose and sucrose during exercise[J].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2005,54:610-618.
[8]李春美,孔詳林.合理補液是酷夏熱環(huán)境中訓練的基本保障[J].田徑,2006,7:55-56.
(收稿日期: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