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紅
摘要:宋詞是感傷的,它是一種“超越了一切具象性而試圖寫出憂愁和悲傷等等情感本身,亦可說是純粹的情感世界”。其原因,可從其誕生、發(fā)展、時代對其的影響幾方面來分析。
關鍵詞:宋詞;感傷;原因
縱觀宋詞全局我覺得宋詞是傷感的,大多數(shù)詞都在寫作者一種淡淡的輕輕的無可奈何的愁緒?,F(xiàn)以《全宋詞》為范本選取在宋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代表性的三位詞家,對以“夢”、“愁”、“怨”等字眼在詩中出現(xiàn)的頻率作一個初步統(tǒng)計得出下表:
由于選取作者的特殊性和字眼的特殊性,這個結果比較能代表當時詞壇的整體狀況。即感傷是宋詞一大特征。
再比如關于“春”、“秋”兩個季節(jié)為話題的詞作,春、秋兩季是踏青登高、盡情觀賞美好景色的大好時光,可是在宋詞中出現(xiàn)的“春”與“秋”卻大異其樣。李清照有“髻子傷春懶更梳”(《浣溪沙》),而朱淑真也吟出過“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蝶戀花》)的傷春之句。辛棄疾的《祝英臺近·晚春》:“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這些詞寫春以春雨、桃葉、煙柳、飛紅、輕絮等美麗的景物著筆,卻字字哀愁,讀后讓人惆悵萬千!
而在本應是讓人感覺天高云淡、神清氣爽的秋天則更有“悲秋”之說。首先是柳永。其名作《八聲甘州》寫暮秋時節(jié),傍晚時分。大江上下,正飄灑著瀟瀟秋雨。雨聲可聞,雨景可見。天空像洗過一樣上下澄碧,無一處不清朗。讓人讀之如身臨其境,似看到了雨后天氣漸涼的過程。感到寒意陣陣。關河上下,一片肅殺之氣。殘陽斜照在作者所在的樓上,更讓人感到蒼涼。曾經熱熱鬧鬧地裝點世界繁華的花木盡數(shù)凋零。留下枯枝敗葉一片,就似時光的流逝帶走人美好的青春一樣。長江之水不解人的哀怨依然東流而去,長江水的無情更反襯出多愁善感的詞人的一懷愁緒。盡管詩中難脫關于作者戀情的絲絲縷縷。但畢竟重在寫一個失意文人的悲秋之感;其次是辛棄疾,這位一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遷都北方的愛國作家的思想和經歷決定了他的詞不同于一般的悲秋詞,而是交織著憂國憂時和報國無門的巨大苦悶。如其《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明明是“識盡愁滋味”卻要道“天涼好個秋”,用一句不關痛癢之語輕輕帶過。這種重語輕說、顧左右而言他的寫法恰恰把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無奈和深深的傷痛表達得淋漓盡致。讓讀者自能透過一句“天涼好個秋”感受到作者百感交集的愁緒。真是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看到宋詞中這些寫春寫秋的句子,不由得讓人感到在那春光明媚或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詞人們不是在悲就是在愁,要么就是在醉酒生病。筆者下面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宋詞之所以出現(xiàn)這么多感傷情懷的原因。
一、從詞的誕生來看
在晚唐,五代及北宋之初。人們并不作如是觀。詞本源自民間,其意識情趣在很多方面都與文人相左,所以詩與詞在初始之時界限很分明。在人們心目中,詩為雅正之音,用來抒情寫志。詞乃“側艷”之作,于明僚燕集之時用來“娛賓遣興”。由此可見,在詞的誕生之初就被排除于大雅之堂之外。而是作為一種可以放下作為家國大事載體的任務,任意抒寫自己的情懷,是一種“超越了一切具象性而試圖寫出憂愁和悲傷等等情感本身,亦可說是純粹的情感世界”的文體。我們透過宋詞的憂愁傷感看到的是文人深深的失意,失意文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內把自然作為虛托自我對象、寄情自然投身自然、把自然當做觀照自身的對象物,滌清了自然身上那種遠古的神秘,與自然親近和諧為一體。而在宋代失意文人的生活中,除了以往的高山、流水、荒墟、草屋、鄉(xiāng)村、田園、桑麻、豆莢更多了勾欄瓦肆、青樓粉巷和依紅偎翠,顯得玩世不恭和大膽得多。但與其說這些在城市中生活的文人是在從艷沉的生活中獲得聲色犬馬的滿足,不如說他們還是本質上在延續(xù)著老莊的道路——自己無法介入政治,面對國家頹勢只能無奈感嘆,把自己扔到煙花巷中關注那些綠袖紅顏、清歌雅曲來迷醉自己的肉體和精神。
二、從時代對其的影響來看
每一文體的美學特征都與特定時代的氣象相關聯(lián),時代氣象是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成的一個時代特定的風格特征,這種風格特征影響到作者的心理。最終影響到文學。宋朝鑒于唐朝滅亡的教訓而擴大中央集權、削弱藩王實力,對于外族的威脅和劫掠卻步步退讓、每每妥協(xié)定下許多屈辱的盟約,在這種社會現(xiàn)實影響下。那些飽讀詩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自然覺得自身理想難以實現(xiàn),不免要寫出帶有家仇國恨色彩的詞。
如能代表南宋詞壇最高成就的辛棄疾,他青少年時代生活在被金兵占領的北方地區(qū),二十二歲時曾聚集兩千多人參加抗金義軍。歸南宋后,兩次上書朝廷。陳述抗金大計,未被采納反遭排斥。被免職后,閑居江西上饒農村近二十年。晚年被啟用,任浙東安扶使,鎮(zhèn)江知府。不久又被彈劾落職,憂憤成疾而死。在其作品集《稼軒長短句》中,有許多因自己的政治主張不得采納??菇鹪竿粔阂侄a生的感傷之作。
還有南宋杰出愛國詞人陸游,也同樣力主抗金,與秦檜的政見不合被其忌恨,抱負無法施展,其詞作也呈現(xiàn)一片悲涼之意。如其《鷓鴣天》描寫作者在罷官閑居老家會稽鑒湖時所感。他在絲毫不相關塵事的環(huán)境中喝酒、游玩、讀書、嘯傲,隨意開顏歡笑,看似悠閑,卻在最后一句埋怨執(zhí)政者不重視收復失地。偏安江左,求和誤國,使許多力主收復中原抗金復國的愛國志士白白老卻中帶出了閑適中的一縷惆悵和無奈!這一句正是全詞的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