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碧欣
在美術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對青少年進行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學校教育工作才能貫徹“德育為首”的方針,才能占領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這已經在長時間內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教育理念的更新、課程結構的調整,教材的改革、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使得一些中學削弱了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德育工作出現了薄弱環(huán)節(jié),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學校主體工作內容被狹義的主課課改所擠占,未能“真正的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常見到一些校領導和教師們在信息技術、教法改革、學習方式改革、課題研究、反思隨筆等方面傾注大量心血,卻忽略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深層面研究和改革,使原本意義深遠的美術課程改革陷入了狹窄的教學業(yè)務誤區(qū)。上述課改研究工作固然重要。因為它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必然產物??墒俏覀儏s忽略了課程改革的另一面——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使命。是通過辛勤的工作,教孩子做人,將“人”與“才”結合為一體,使學生成為一個“人才”。
二是由于多數學校分工細化,設立了主抓德育的多重機構,因而有的同志認為:學生處(教育處)在德育上要負主要責任,黨團組織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政治老師和班主任要花大力氣,而與美術學科教學以及其他學科關系不大。本來分工細化、具體化是一件好事,能夠更為有力、有效地開展工作,可是卻出現了“龍多四靠”、彼此推卸責任的局面。以上這些機構和人員。誠然應對學校的德育工作負責,但是他們工作的時間有限。甚至有的人、有的工作還不能直接面對學生。學校的主體工作是教學,學生活動的大量時間在課堂,所以要貫徹“德育為首”的方針,必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尤其不能忽略美術教學,它應該是其中最主要的途徑之一。
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十分重視德育。只不過社會主義中國的教育“培養(yǎng)接班人”的目的更為明確,行為更為自覺。社會主義德育涵蓋比較廣,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個性心理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美術學科教學直接或間接地、有形或無形地涉到這幾個方面,都自覺或不自覺進行著德育滲透工作。
因此,美術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貫徹“德育為首”的方針。按照現行中小學教學計劃的規(guī)定,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時數達到12000學時左右,占學生在校時間的四分之三以上。從學科教師與思想品德教師、班主任及政工干部的數量比例看,學科教師也占四分之三以上。如果忽視了這一大塊時間和人力范圍的德育工作。學校德育就無從談起。反之。搞好美術學科德育滲透,德育工作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學校的教育工作就會出現嶄新的局面。第二,把德育滲透到具體的美術學科教學內容中,使探究美術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德育工作就可知可感,有血有肉,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另外,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方式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沒有過急過高的要求,也沒有枯燥生硬的說教,容易做到扎實有效。第三,美術學科德育滲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在動力。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建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必將會指導學生更好地探究新知;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崇高理想,必將激發(fā)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嚴謹作風和頑強意志,必將增強他們克服困難、不輟進取的勇氣和決心??傊?,美術教學中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能,是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同時,這種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良好思想品德又為學習學科知識、發(fā)展智能提供了內在的動力和思想保證。
迅速發(fā)展和深刻變革的當代教育,充滿著思想。充滿著智慧。既要人本化,又要個性化;既要人性化。又要法制化:既要博愛化,又要公平性:既要服務性,又要可持續(xù)發(fā)展……千頭萬緒,但是它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美術教學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都不能偏離這個方向,新的形勢要求我們既要更新理念、開拓創(chuàng)新,又要在教學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育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們應該以此為指導,深化、加強學科德育滲透。
美術學科德育滲透,既有隨機性,又有針對性;既有自然性,又有生動性。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滲透的方法因時因地因學生,需靈活采用。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增加美術教材德育內容。增加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材料,是最直接的德育滲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各學科教材中,有意增加了實施德育滲透的內容,任課教師在用好這些教材的基礎上,要靈活地選擇和增加德育材料。向學生介紹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介紹中外數學家的卓越貢獻。這是學科滲透的基本方法。
2挖掘德育因素。美術教材中除了明顯的德育材料外,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隱含的德育因素。把這些蘊涵在科學知識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寓德育于知識教學中。如指導學生臨摹近代歷史插圖時,無形中喚醒學生思索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以屈辱的歷史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努力、為祖國爭光獻身的愛國主義情愫。這些隱含的德育因素很多,雖然它不明顯。但是只要每位美術教師都做有心人,注意發(fā)現,努力開掘,美術學科德育工作必將大有可為。
3注意德育聯(lián)系。有些教學內容本身談不上德育因素,但如果把它同現實聯(lián)系起來,就會產生明顯的教育意義。素描《背影》時,聯(lián)系到孝親報恩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只要注意聯(lián)系,美術學科教材內容絕大多數都能成為令人信服的德育內容,德育也就自然地滲透到美術學科知識的血肉之中。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只是單一的知識體系,它們都有價值碑體系,有科學態(tài)度、民族精神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不能僅僅教書。一定要在教書中有目的地滲透德育,做好育人工作。“一流的教師教人,二流的教師教書,三流的教師既不會教人,也不會教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