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街頭很少有歷史人物的雕像,不過也有例外,在天橋以東的金魚池中街小區(qū),一片新建住宅樓的街頭,卻有一尊老舍先生的浮雕,屹立在車來車往的大道一側。這件雕塑作品正面是老舍的浮雕,遙望著熙熙攘攘的大街,側面看去卻是三本立著的書,依次是《駱駝祥子》,《龍須溝》和《茶館》,凸顯了老舍的文學成就。
今年是老舍誕辰110周年(1899-1966)。己丑春節(jié)這幾天,我把老舍的《貓城記》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老舍是當之無愧的語言大師,也是世界級的作家。然而,長期以來,人們關注較多的是老舍筆下“京味”十足的作品,卻忽略了老舍還是20世紀以來我國最杰出的科幻小說家。盡管老舍只寫了一部科幻小說《貓城記》,正如英國女作家瑪麗·雪紉以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奠定了無可置疑的歷史地位一樣,《貓城記》也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科幻史上重要的位置。 《貓城記》創(chuàng)作于1932年,發(fā)表在同年的《現(xiàn)代》雜志,1933年由現(xiàn)代書局出版。和老舍此前及以后出版的所有作品相比,《貓城記》不論是題材,人物,還是風格、語言都完全不同,這是老舍一生唯一一部別具一格的科學幻想小說。
《貓城記》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不是老北京的胡同,而是遠離地球的火星。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我”和“我”的朋友從地球出發(fā),開了半個月的飛機,結果在進入火星氣圈時發(fā)生事故,飛機毀了,朋友死了,只剩下“我”幸存下來。小說省略了從地球飛向火星的復雜技術條件的交代,將讀者直接帶入火星世界。這正是軟科幻慣用的時空轉換的手法。一片灰色的天空。不是陰天,這是一種灰色的空氣。陽光不能稱不強,因為我覺得很熱,但是它的熱力并不與光亮作正比,熱自管熱,并沒有奪目的光華。老舍筆下的火星是這樣的:“從遠處收回眼光,我看見一片平原,灰的!沒有樹,沒有房子,沒有田地,平,平,平得討厭。地上有草,都擦著地皮長著,葉子很大,可是沒有豎立的梗子?!鄙踔烈灿喧椝频镍B兒,也是灰的,一個“灰色的國”。
小說描寫了“我”與火星人接觸的經歷,這些長著貓臉的貓人將“我”帶到貓城,幾個月后“我”學會了他們的語言——貓話,于是“我”對貓城這個文明古國逐漸加深了認識。
“一眼看見貓城,不知道為什么我心中形成了一句話這個文明快要滅絕!”在《貓城記》中,老舍以辛辣、夸張,幽默的手法,揭示了這個外星文明的真相。
貓人原先也是種地吃糧的,如今只種迷樹,以食迷葉為生。據說這種食物是外國人帶入貓國,從此迷葉定為“國食”。貓國人全都吃迷葉上了癮,吃迷葉之后“雖然精神煥發(fā),但手腳不愛動,于是種地的不種了,作工的不作了,大家閑散起來?!?/p>
貓城臟亂不堪,空氣渾濁,臭氣沖天,城里除了缺少色彩的房子和街道,到處是無所事事的人?!皾岱x,疾病,亂七八糟,糊涂,黑暗,是這個文明的特征?!?/p>
教育的腐敗,文化的墮落,學者的無恥,是小說著力抨擊的內容,折射出貓城文明的毀滅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對貓人的婚姻家庭以及吸毒,納妾等落后習俗都作了辛辣的諷刺,又借貓人中的佼佼者、年輕的“小蝎”之口,對貓城的荒唐政治進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貓人熱衷于內斗,起哄,對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既盲目恨外國人又對外國人怕得要命。最后,“我”親眼目睹了貓人們在兇殘的“矮人”的侵略面前束手待斃,紛紛投降保命,不料換來的是亡國滅種——貓城滅亡了。
《貓城記》出自老舍的筆下不是偶然的。從作者的人生經歷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不難看出這是一部有著深刻歷史烙印的經典之作。
1924年,老舍去英國,應聘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擔任漢語講師。在此期間,老舍閱讀了大量的西方文學和歷史書籍,包括荷馬史詩、古希臘悲喜劇、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以及大量的17、18世紀作品和現(xiàn)代英法小說。“在我讀過的文學名著里,給我最多的好處的是但丁的《神曲》”,老舍如是說。雖然我們不知道老舍是否接觸過西方流行的科幻小說,但是老舍在英國生活了5年,而英國又是科幻小說的發(fā)祥地,英國科幻大師威爾斯(1866~1946)的《時間機器》、《莫洛博士島》、《隱身人》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風靡一時??梢韵胂螅仙釋苹眯≌f并不陌生。這些對于老舍后來創(chuàng)作《貓城記》大有關系。當時,火星上有運河,有智慧生命存在,是科學界對火星的認識,而天文學的謬誤反過來又刺激了科幻小說追逐火星題材的熱潮。
1930年3月,老舍取道法,德、意等國回到祖國,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這個時期的中國,正是“齊魯年年驚鼙鼓”(老舍夫人八十感懷詩)的動蕩年月,日寇侵占東三省,外憂內患,政治腐敗,刺激了老舍以新穎的形式抒發(fā)對時局對人生的感謂和憂思,于是《貓城記》(1 932)就此誕生。它以諷刺幽默的形式針砭愚昧,麻木的民族惰性,流露出對于國事的深深憂慮。
老舍的《貓城記》對國民性的解剖和對世事的分析一針見血,涉及面之廣和思想深度,不僅超過了他以前和同時代的作品,也可以說超越了所處的時代。他的表現(xiàn)手法不同于一般的諷刺幽默,而是接近于20世紀后期的黑色幽默,這也是超越時代的。
正如老舍所言:“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實實的文字,它運用智慧,聰明,與種種招笑的技巧,使人讀了發(fā)笑,驚異,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笨墒牵仙嵩凇敦埑怯洝分薪馄蕠裥运捎玫闹S刺,幽默、夸張的手法,在一個不懂得、不習慣幽默的時代,卻是碰了壁,招人白眼。尤其是科幻小說的形式更是不容于新派小說的路子。這也就是(貓城記》長期以來不受待見,毀譽參半的原因。
然而,《貓城記》的大量譯本,似乎告訴人們這部經典之作的世界意義,也說明對《貓城記》有重新認識其價值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