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向“小皇帝”,在一家人全方位的照料下成長。小虹卻是個例外,剛斷奶父母就離異。為了生計,母親開了一間小店,整天忙碌,無暇顧及孩子。小虹經(jīng)常安靜地站在立柜前饒有興趣地吸吮自己的手指,不哭不鬧,母親不無心酸地暗自思忖:“小虹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p>
隨著年齡增長,小虹進了幼兒園,但從幼兒園回家后的生活和以往一樣單調(diào),母親總是小店、家務忙個不停,小虹則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吮手指,倒也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小虹已6歲多,已到上學的年齡了,做媽媽的見她還整天吮指不太雅觀,于是只要看到她在吮指,就立即把她的手指從嘴里拉出來,然而這位媽媽心目中的乖孩子卻我行我素,打罵也無濟于事。后來,聽人說孩子整天吮指可能是一種病,于是母親急忙帶著小虹去找醫(yī)生。
醫(yī)生聽了小虹的病史后。檢查發(fā)現(xiàn):小虹的食指腫脹,皮膚發(fā)皺;上下牙咬合不齊;其他體檢正常。醫(yī)生對小虹的媽媽說:“她吸吮手指的行為已超出正常,要予以糾正。”這時,站在旁邊候診的另一位媽媽焦急地說:“醫(yī)生,我的小孩也是整天吮手指,該怎么辦呢?”
“哦?”醫(yī)生看了看那位媽媽懷里抱著的小孩,問:“你的孩子多大了?”
“1歲零3個月?!?/p>
醫(yī)生笑了笑,說:“那很正常呀,不用著急?!眱晌粙寢屆婷嫦嘤U,不得其解。于是醫(yī)生向她們詳細勰釋來由。
原來,嬰兒吸吮手指是一種原始發(fā)射,嬰兒呱呱墜地后,吸吮是他的第一個“社會”活動,嬰兒口唇接觸到任何物體,均會引起吸吮反射。嬰兒躺在母親懷里吸吮乳汁,不僅解除饑餓。還通過肌膚相親,帶來愉悅和安全感。如果喂乳尚不能完全滿足吸吮愿望,就有可能用其他方式彌補,如在兩餐間吸吮手指來獲得吸吮母親乳頭樣的滿足。所以1-2歲的小兒吮指是很常見的。2-3歲以后的孩子開始用手而不是用嘴來撥弄東西,以獲得慰藉。吮指現(xiàn)象會逐漸減少。隨著年齡增長以及與外界接觸增多,吮指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消失??梢妺雰核敝覆皇遣B(tài),不必在意。
但一些孩子在孤獨寂寞、緊張焦慮、饑餓、身體不適時,往往會用吮手指來轉(zhuǎn)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緒和聊以自慰。例如小虹,由于父母離異,母親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也沒有玩伴和玩具,感到孤獨、寂寞,于是以吮指作為娛樂自己的一種方式。漸漸地“積習難改”了。有的家長認識不正確,認為小孩子吮手指好玩,不但未加制止,有時逗弄小孩,要他吮著玩,小孩受到這種有意無意的鼓勵,吮指的行為增強。如6歲以后仍經(jīng)常沉湎于吮指且伴有牙唆合不齊,應視為兒重行為異常。有資料表明,在6-12歲兒童中,有2%幾乎整天吮指。
聽了醫(yī)生的話,小虹母親深感內(nèi)疚,不安地問道: “孩子整天吮指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醫(yī)生說,許多人對孩子吮指的危害認識不足,僅局限于吮指可能把沾在手指上的細菌、寄生蟲卵吸入體內(nèi),引起感染,其實,吮指時間長了還可引起手指畸形、牙咬合不齊等。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吮指尚可引心理障礙。沉湎于吮指的孩子較少哭鬧,甚至饑餓時也少用哭聲來索取食物;專心吮指時,常對大人的逗笑反應遲緩;兒童沉湎于吮指,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少觀察周圍事物,不合群,性格較孤僻,或有自卑、敵對心理;對新奇事物沒有興趣,對外界反應遲鈍,嚴重的可能會影響知識積累和智力發(fā)育。
怎樣糾正孩子的吮指習慣?這是小虹母親最關(guān)心的問題。醫(yī)生說,首先要針對小虹的孤獨寂寞對癥下藥,作為家長,無論多忙,都應抽出時間主動關(guān)心孩子,與其玩耍,多與孩子溝通,給孩子買一些能引起她興趣的玩具,以轉(zhuǎn)移其注意力,逐步減少吮指次數(shù)。小虹已6歲,懂點事了,可以曉之以理,循循善誘。另外,還可結(jié)合厭惡療法,這是一種通過輕微的懲罰來消除不良行為的治療方法,如在小虹手指上涂辣醬、黃連水等(即她不喜歡的味道),使她在吮指時即感到辣或苦。如此反復實施,讓吮指和辣、苦建立起條件聯(lián)系,孩子吮指時會立即產(chǎn)生厭惡,就有可能中止吮指習慣。不過,孩子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不可能幾天就得到糾正,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任何粗暴的恐嚇、打罵、嘲笑、譏諷等方法不但無效,還會加重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加強吮指習慣。
經(jīng)過心理治療及局部涂以黃連水治療,小虹的吮枝行為逐漸減輕,最后這個習慣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