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有多種途徑。在物理教學中,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來提高學生的素質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物理學家 學生素質 途徑
我們在物理教學中經(jīng)常會提到物理學家。介紹物理學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了解物理學家研究物理的方法,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這對物理教學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在課堂教學中,介紹物理學家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種動力,它可以激發(fā)人們去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事物的差異。為什么從嬰兒到青年時期,智力發(fā)展十分迅速,就是跟這個階段的好奇心特別強烈有密切的關系。職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對周圍的一切新鮮事物都很感興趣,在物理教學中,若能通過物理學家的事跡去感染他們,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定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講述“電磁感應”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這樣導入:同學們在初中學過,磁鐵的周圍存在磁場,小磁針在磁場中會發(fā)生偏轉,那么電流的周圍是否存在磁場呢?接著我向同學們介紹了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研究電流的磁效應的過程。學生通過我的介紹,對電流的周圍是否存在磁場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都想親自動手實驗看看結果怎樣,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又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人們通過感覺器官或借助于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客觀現(xiàn)象,從而獲得科學事實的能力?!爸袑W物理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觀察的作用,特別在缺乏實驗條件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運用得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物理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常常用物理學家勤觀察,善于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事例去激發(fā)他們的觀察習慣。
例如,在講授“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節(jié)時,我向學生介紹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從小就善于觀察和思考的事例。在他十八歲那年,一次到比薩教堂去做禮拜,他注意到教堂里掛的那些搖擺不定的油燈,懸繩一樣長,盡管有的燈擺動的幅度大一點,有的小一點,但它們往復運動的時間(他按自己的脈搏計時)卻是相等的,從而發(fā)現(xiàn)了擺的等時性。后來荷蘭科學家惠更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了掛擺的時鐘。學生通過這個事例,對物理規(guī)律就蘊藏在日?,F(xiàn)象中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對觀察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倫琴在一次演講中說:“實驗是最有力的可靠的手段,它能使我們揭開自然界的秘密?!笨梢?,實驗在物理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中學物理教學也必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能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環(huán)境,實驗是發(fā)展學生能力和使學生得到科學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
在《物理》上冊第三章講述牛頓三大定律時,我向學生介紹了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從小就喜歡動手制作小玩具的事例。牛頓讀小學時,制成了令人驚訝的小水車;讀中學時,自制了一個小水鐘,黎明水鐘會自動滴水到他臉上,催他起身。在講述功的單位焦耳時,我向學生介紹了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焦耳研究熱功當量的實驗。焦耳用水、鯨魚油、水銀等物質,前后用各種方法進行了四百多次的實驗,精確地測得了熱功當量的值J=423.9千克重,千卡。在講述功率的單位瓦特時,我向學生介紹了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瓦特研究和改進蒸汽機的事例。通過這些事例,使學生明白實驗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實驗本身是一個嚴格的科學過程;要想獲得實驗的成功,必須一絲不茍,來不得半點虛假,并且必須把各項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這對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嚴謹?shù)目茖W作風十分有益。
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研究物理的方法
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說:“不要教死的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痹谖锢斫虒W中,除了要正確地講清物理現(xiàn)象、物理公式、物理規(guī)律外,更重要地要教給學生研究物理的方法,使他們能獨立地思考和解決遇到的物理問題。
在講述伽利略研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時,我向學生介紹了伽利略在研究這一問題時所采用的方法——理想實驗法。伽利略對物理規(guī)律的論證過程可概括為:一般觀察——假說——數(shù)學分析、推論——實驗驗證……。伽利略設計的實驗,有的雖是想象中的實驗,但它們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實的基礎上的,把實驗事實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這正是伽利略的卓越之處。把研究的事物加以理想化,就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化繁為簡,易于認識其規(guī)律性。在講述物質波時,我向學生介紹了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德布羅意的研究方法——類比法。1923年,德布羅意將光的運動與物質粒子的運動相類比,得出結論:物質粒子也具有波動性。十八世紀美國偉大的科學家富蘭克林也運用類比方法,從十二方面:(1)發(fā)光(2)光的顏色(3)彎曲的方向(4)快速的運動(5)被金屬傳導(6)在爆發(fā)時發(fā)出霹靂聲和噪聲(7)在水中或冰中存在(8)劈裂了它所通過的物體(9)殺死動物(10)熔化金屬(11)使易燃物著火(12)含硫磺氣味進行比較,認為打雷和實驗室中的放電是同一回事。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開普勒也說:“我還有一位‘最好的老師’,這就是‘類比法’。”可見,類比法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通過我的介紹,對物理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職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而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若能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生平事跡,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有益的。
在講授電學中的白熾燈時,我向學生介紹了世界“發(fā)明大王”愛迪生。愛迪生一生的發(fā)明約二千多種,但這些發(fā)明的取得并不是垂手可得,而是經(jīng)過愛迪生長期的工作和努力才取得的。愛迪生為了尋找適當?shù)牟牧蟻碜霭谉霟舻臒艚z,他在1878~1879年期間,竟用了一千六百多種耐熱的材料來一個進行試驗。在這期間,他每天要工作二十小時,有時,甚至連續(xù)工作三十六小時,實在累了就在實驗室里躺一會兒。正是愛迪生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才使愛迪生找到和確認鉑金是做白熾燈絲的最好材料,為人類帶來了光明。愛迪生說:“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并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這種更好的了?!薄疤觳攀前俜种坏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钡拇_,他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事業(yè)。學生通過我的介紹,都被愛迪生對科學執(zhí)著追求的事跡所深深感染,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也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物理學家傳》.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心理熱線》.同心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3.《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4.《中學物理教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